|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2 17: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影红心图 赵雍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赵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烦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 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
/ i. D7 e/ F* J& Y6 U! l . Z5 V" m8 U. P P, }
幽篁秀石图 顾安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84厘米 横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J- H! ~+ k' {' l+ b% H" r
* p/ F; P4 C5 d 拳石新篁图 顾安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6厘米 横40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0 }0 s7 y" Q! }5 F, h; `
, H3 D0 J9 y A& I 风雨竹图 顾安 卷纸本墨笔 纵25.1厘米 横18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9 Z& V: f# l& `- I
# _* W* ^5 y J9 ^2 s 竹石图 顾安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70.7厘米 横99.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几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丛生,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浓淡相宜,层次井然,有李衍的风范。此图也是顾安作品中少见的晴竹,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 O9 H, ~/ J, J* M! ]( M
" Q8 u3 [2 n# \1 ? 清闷阁墨竹图 柯九思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32.8厘米 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书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闷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双竹图》等。 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q& f- L9 u5 X0 a0 M/ s
| 古代国画赏析:竹图(71P)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2625 更新时间:2007-11-14 8:17:06 | 关键字:国画,赏析,竹图,组图 | ) N% K0 _, A- S$ a/ K* P; J
| 横竿晴翠图 柯九思 立轴 纸本水墨 纵51.7厘米 横32.5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 f2 i2 T' y( i9 v; o! m |
|
竹石集禽图 王渊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37.7厘米 横59.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渊,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习丹青,经赵孟烦指授画法,山水学郭熙,人物学唐人,尤精绘花鸟和水墨竹石,效黄筌父子钩勒法,水墨皴染,深浅有致,得写生之妙;也有设色富丽,但较少见。传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图》《山桃锦鸡图》《良常草堂》。 此图又名《花竹禽雀图》。以墨笔表现杜鹃盛开、修竹挺立的园苑中,禽雀栖息、翱翔之情景。图中绘两只角鹰与一块危石,雄者栖于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斓。雌鹰半藏于危石后,探出身子,仰头回眸。几株盛开的杜鹃和一丛竹枝向上生长,几只惊恐不安的腊嘴或腾跃翻飞,或作翘首欲飞之势。在笔墨处理上,根据物像不同的质感、颜色,以钩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种手法,表现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轻柔和色彩的浓淡变化,特别是禽鸟的神态、羽毛的层次、质感无不毕肖。! |. [* b" o1 |; s1 m# ~& E& q1 J5 t: U
4 Q& Y3 V: J' U
竹枝图 卷纸本墨笔 纵33.4厘米 横7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
- B" n2 U9 f1 k: M2 G. F
0 y7 _! S$ D/ d& d, [, z 竹石图 王蒙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7.2厘米 横27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6 v$ }& E9 X. f/ o6 I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