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上,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做了一个决定,即为5000个汉字制作一个统一字形的标准。这个标准以正体字(繁体字)为标准,适当吸收一些简体字(前提条件是简化得真正合理的简体字)。这一来,汉字简化的是是非非又成为热门话题。+ H" N4 L& j- N: ^, T O7 m' E
! ~$ |* _8 d2 c j7 C2 e 汉字简化,实际上起源于“五四运动”前后那种“废除汉字”的思维。中国文化不行,须要彻底推翻,那么汉字也要拉丁化。当时,钱玄同说:“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陈独秀说:“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吴玉章说:“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 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为了根本解决文字改革问题,使汉字走上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 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刘半农说:“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瞿秋白、吕叔湘、蔡元培、毛泽东等人均持这种观点。而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列宁说过的“采用罗马字也是东洋民族的民族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对他们又具有指导意义。( `. {9 a$ q+ M+ v5 H
0 ], k) b7 h- V0 s. [% V6 v
在废除汉字前,又提出先简化,然后再进一步废除。国民政府管治全中国时期,经过一些人的推动,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2年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但国民政府没有通过政府行为强制推行汉字简化。
6 |/ b6 {6 l( u2 O( J# C
) X& y$ x% O1 x& o4 z# u! 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字简化派立即得到高层,特别是毛泽东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中国大陆地区正式进入简体字时代。此后,汉字简化表经过几次修订。但是,1977年12月《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布及推行没过多久,即被通知停止使用以至被废止,原因在于进一步的简化,引起普遍的非议,并暴露出汉字简化的很多弊病。
9 ~, g2 K, B4 r4 t" h. y( E4 X
j* h; B7 A# G, k5 D4 P# R P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所谓个人电脑的出现,曾令汉字简化及拉丁化思潮成为当时的时代主流。其时,一些人认为,电脑无法用汉字。而电脑是先进的东西。汉字无法进入电脑,这更证明了汉字的落后。不料,一批科学家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汉字输入随着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及更多的输入手段,令汉字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失去了障碍。* `3 b6 q' q4 s& p
1 J+ F$ S6 W* m5 M+ u 汉字成功进入电脑,还对原来废除汉字及简化汉字的一些基本理由形成了否定。原来说汉字笔划多,书写困难,不便于“广大劳动人民学习”。而今,电脑成为人们生活、办公必须品之后,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只要会认,记得大致的写法,汉字电脑操作根本不是问题。有些人不愿学“五笔字型”等稍微复杂的输入法,仅用改进型拼音输入法,照样游刃有余。
/ P& ?3 V" J: a5 u9 V
3 f9 f' _* B+ M/ A: C7 s; a 汉字比之于拉丁文字,在学的时候稍微困难些,但由于她是表意文字,却便于识别又不容易忘记。阅读汉文,由于她是表意的,可以加深人们对文章的理解力。汉字的简洁性,使其不需要过多创造新的字。而拉丁文字,面对新的世界,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一部大英字典,不断被加厚,怕是上帝也未必记得住全部英文单词。汉字对使用者的要求并不高。常用汉字仅3000个。如果不是一些人生硬的翻译,汉字的字汇也不需要那么复杂。汉字组成的词,大多可以通过其表意的结构可以领会出来。一些洋人在电脑化时代,反而羡慕汉字的表意特性。7 N' x9 z4 c' b* Q( Z/ n# b" E
! @/ Q1 }1 Z# Y. n: ?8 Y1 U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对汉字几十年简化有了新的思考。有人总结出汉字简化的十大失误,现照录如下:4 k. O$ {- N# O
f' C, d. R% T# R" n
, K* ?* a ^3 [- q/ s! P( ~' l: d2 k0 L+ k7 j* H% ^
一、失去了表音功能- u2 L+ S! \, }) V
' }+ u: \) @3 L$ z许多汉字原来是形声字,简化后失去了表音功能,不知道念什么好。如:' e6 K0 ^7 D1 p; F5 ]* p
' g+ |7 D% Z' K& Z4 y
際(际) 價(价) 標(标) 僅(仅) 歡(欢)
9 J9 r+ C) ]3 P0 E
2 k2 P' r0 a- l2 L; H+ w5 G隊(队) 屬(属) 劉(刘) 燭(烛) 敵(敌)
5 z% _5 A; z, y: G, ]$ V" s' `; {
) }0 g* x. P! B6 C1 a3 P二、无理简化,莫名其妙/ d: {9 G2 s) w, J- c* M" N
+ D+ z& ]% j0 G5 t, j9 J
许多汉字的部首被毫无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优美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如:$ l6 ]6 D# K7 p
5 F# N" Y2 g; T. i1 V
鳳(凤) 風(风) 漢(汉) 僅(仅) 難(难)
+ @5 p) b. W `( s/ a y
! X `: r1 B. f2 r1 ~& e! d權(权) 歡(欢) 聖(圣) 對(对) 樹(树)
6 P4 s7 R7 n+ B2 O e( d. w9 J" e
三、割裂了整个汉字体系
( d2 S- z& ^ R ~7 t, g
! J& i$ r: P+ B/ C5 t& @9 P许多汉字是自成体系的,常用字简化后割裂了与非常用字的联系,致使从小学简化字的人一辈子也记不住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
2 Q7 K7 K: A; Z7 m
% K8 p" i5 \# _+ e如:会写 “扑(撲)” 不会写 “璞”和“蹼”,会写“还(還)”和“环(環)”不会写“寰”和“鬟”。! c1 o# B3 {/ H$ v
: A* I! T5 q2 }' J! ^2 u, T- D其他还有:仅(僅)谨 瑾 盘(盤)磐 牺(犧)曦 彻(徹)澈 撤 蜡(蠟)猎(獵)鬣 歼(殲)纤(纖)谶 伤(傷)殇(殤)觞(觴) 声(聲)馨 磬 罄 梦(夢)懵 甍
9 G+ e5 v, w- _3 G6 q: [2 r3 g7 f& R+ G* t6 p7 T7 ?) f" e- f+ I% y
四、形体笔画比较丑陋
7 Q. }6 u9 C- H* H; p
1 G2 ^! L9 W( s P) j. S! S2 j& S许多汉字原来是非常方正美观的,简化以后字形变得极为难看。如:/ p+ B: U( n' h4 n2 N' E
" p$ p+ _* g1 i1 A4 p讠(言) 钅(金) 车(車) 龙(龍) 汉(漢) 5 c( P4 Z2 w# d( p
% V% z9 f% _3 j! t' m5 K
刘(劉) 华(華) 长(長) 拣(揀) 东(東)
5 _ V$ V) }2 \$ p5 |5 m. e4 D$ w/ M8 u
: \8 z) J2 J! C6 K1 B2 ?# C- O" o五、合并偏旁,字不达意
% l4 S y9 }1 F5 g+ t6 A+ R8 j" X1 F8 v T
像“貓(猫”)和“豬(猪)”简化以后都成了狗类了,实在是太滑稽了。
- h. U! E9 q% l
1 Z+ I; ] |6 P8 o六、同音字合并,字义混乱* F" y) d9 l9 W- i& D: S' O
% b0 U5 R& T3 s m) _
汉字本来是有精确分工的,非要人为地让一个字去承担本不该它应该具有的含义。如:
4 V2 d2 h: O$ \, E, Y6 n' T4 u/ L1 k# w( B: a# d' c! ^
后:前后 皇后 原本为 前後 皇后
9 D$ j) |: g) `$ ~9 g4 g7 a& P' P' Q# N
发:发现 头发 原本为 發現 頭髮) _+ h) T+ h0 |8 S
( c" Z& ^) Q* k面:面部 面粉 原本为 面部 麵粉! Y/ d2 Z- P9 i9 u" Y. c7 I
0 {8 p1 U( {. A板:木板 老板 原本为 木板 老闆) P% n' J# L, T# U7 n
- X6 G6 Q0 M# Z5 ]' t- i
七、毫无道理地将汉字进行切割,音形皆损" L) T7 U0 q8 n
" \3 {, a) y' |- g2 G/ u7 J) t9 k如:掛(挂) 蠍(蝎) 槨(椁)櫬(榇)! h B1 x& B% ~2 ]
! O: o% Q2 i( \$ h+ }1 W; e7 j6 k
八、简化后出现表音错误
! p1 y4 y: h7 b# M- ~: U" A$ o9 o
如:鄰(邻) 賓(宾)
" n) T4 u* \+ M$ h* I! R2 h' m& D1 k `3 { r% G
韵母本是in,但简化字是用韵母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让人读错。4 t; ^) _2 T+ b, z8 X& s$ H$ J8 E
+ Z& l j) \3 G" G6 h' X) _/ Z
九、有些字笔画本不多,完全没必要简化
& y5 C O$ X% A, T' {5 V( l+ {* a4 W3 N. j7 z. l/ O" E
如:減(减) 涼(凉) 於(于) 時(时) 國(国)
: P# I# y" n2 f' E. ?6 z3 s& @, c B. s2 W" h7 \
十、使汉字的可识别性大大降低
) {" x+ E v7 n" t& @
" W; P! `; `. s B汉字简化以後,使原来差别很大的字变得非常相像,导致经常被人搞错。: I; f1 D) W: a. P+ q
& r8 P9 g- i; w6 S* c
如:鳳(凤)和 風(风) 厲(厉)和 歷(历)
! ^, ~* o# n0 I5 j) ?+ E W( h. V+ F$ N9 Y( W+ T H K
特别是“凤”和“风”,经常出现姓名中的“凤”和“风”让人分辨不清。* D- o; U, F8 a& U1 j
, o$ i+ Q) m$ l, D$ j8 F
7 p( h. q4 t) ~& o! v8 i
4 r" v: E& U' i$ [( q" |2 F# ~
这篇汉字改革“十大失误”的文章,笔者基本是赞同的。7 l# x0 u6 g# k7 L2 C9 e
Q/ i) I$ \0 Z. C 其实,学繁体字(正体字)的难度,多少也给一些人夸大了。汉字中的很多字的偏旁及核心字根是有一定规律的,真正要学的汉字偏旁和字根也就一千个左右,其他通过触类旁通学会。那些不常使用的汉字,仅需要查查字典。见过几次,也就会认了。笔者从小学的是简体字。在初中时,硬着头皮通读了繁体本《水浒传》、《七侠五义》等几本古代长篇小说之后,繁体字也就基本会认了。
) ~1 [. |+ L, e) _: {- S$ f% v' E' j
1 V# c0 U/ ~; f 汉字简化运动,整体而言确实是不及格的。不能说全错了,但大部分工作是走错了路。错的原因首先是这件事从一开始就被政治化了。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种意气用事的判断,其实建立在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汉字只是语言工具。韩国至今大量使用汉字,但人家的现代化势头仍然强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与汉字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思想、制度。其次是汉字包含深刻而复杂的语言信息系统。1952年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很多人显然没有对汉字做深入的研究或知识水平不够。这使得设定的汉字简化方案过于草率,留下太多的历史遗憾。再次是推行汉字简化的过程有些急功近利。仅以一时的社会环境做判断,仓促推行,有些意气用事的成份。再次对反对意见不能听从和吸收。在去汉字化思潮甚嚣尘上时,谁提出不同意见就扣以反对汉字改革、攻击汉字改革的帽子。这样,汉字简化工作就不能不走偏了。又次,汉字简化没有与港澳台同步进行,无形中形成文化分割。如今台独势力猖獗,我们的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也成为他们的分裂祖国的工具。0 }& b" G, ^0 j( R* [' N
* l. r* R: U' q Z
汉字失控的简化,在我们大陆也产生了“去中国化”的后果。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阅读古籍,除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异外,不认识繁体字是更大的障碍。中国的古籍,如今只有重新排印为简体字本才有广泛的受众。这增加了太多的社会重复劳动。同时,古文繁体字的表现比简体字更准确、生动。改成简体本,古文的一些独特的韵味感觉不出来,也降低了年轻人阅读的兴趣。
7 m) C O5 `$ o# w& h6 h
! E t, u2 v. Z$ x8 A3 r- ~ 从港台的文字社会实践来看,繁体字并不影响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无论什么,适当的正确的改进是可取的,但如果改错了,那就会造成历史的重大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