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 a, f# W) I/ P. I& z' R& s3 n 中医小说《小说中医》
& z0 b7 F9 R1 H* O& \ g8 p0 J# e! h& Y9 I/ [: V9 P8 J
中医小说《小说中医》
9 e" E, v/ c' a1 b7 f w- I/ l% ~ 题解% F' }. r+ v) O! Z/ {6 G/ J* k
“ % F7 A, o; X3 s% p F
小说中医”,有二层意思,一是以小说形式普及中医,二是与“大而全”相对,小说者,小小说之也,意即所说仅为博大精深中医之一小部分,说我力所能及,能以小说形式表现的那一小部分,犹如海边拾贝,林中摘叶,管中窥豹而已。
- f5 \: ~* O: i! A- U$ d' c, f ; a4 D+ W# P9 u* s/ A/ ]
以小说形式普及中医者,有明坚(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在先。所著《医林掇英》一书,以其师之医案为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文达理透,读之如同侍诊于大师之侧。其文笔清雅流畅,有江南才子之风韵。故风行一时,远及东瀛。我有幸作为其最后六回的责任编辑,瞻其手稿,崇其才气,虽欲效法,然自忖自才,先自气馁,未敢动笔。然在全球化的汹汹浪潮中,中医现已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之一孤岛,急需普及,故不揣才低文陋,勉为其难,尝试写之。然未曾自信,未敢公之,虽师友之间,亦罕传阅。4 |! U1 }/ T* T1 R7 A
5 H9 I6 u; Q% |9 j
一日,重读《温病条辨》,其序中有“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发束发”之言,观今中医之危,或如溺如焚,此作公之于众,虽然浅陋,或有微功,“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
+ i" ^# P) p7 J& i- Y* v4 a0 T 敬请各位网友对拙作不吝赐教,虽一字一词之教,我亦当拜受其赐。( Q% E M. Y0 n1 D2 ?
) Z0 _2 ^% G8 }. ^5 B0 N 第一回3 X! {6 A. u$ U. z' a
说老师言学生人物亮相
% q, c" R) O+ ?- X6 H 论规矩谈技艺何为关键
* b% q" X) `- y1 |2 J" c( P/ h 实习生青禾一早就来到省中医研究院的名医堂前,兴奋中又略带紧张, $ A4 K7 \' w1 ]5 }0 t$ J
今天她就要开始跟师实习了。昨天在医政科听说,自己要跟的这位张老师,年轻时在原来的医院就有“小神仙”的雅号,后来参加全省中医选拔考试,力拔头筹,于是调到省中医学院,从事医疗与教学,去年退休,被聘到这里的名医堂。当时拿到介绍信她就来名医堂了,找到名医介绍栏中张老师的照片,仔细观察。张老师细目长眉,笔挺鼻梁下的人中深而细,双唇虽薄而棱角分明,额头上绉纹也整齐得如同精心描画的一般。
* Q+ w% X- I+ V+ K 2 |* h0 ^ G; V
青禾这时回想张老师的容貌,只觉得面孔淡化而线条清晰,这些线条弯曲而不柔弱,挺拔而不僵硬,有条不紊地描画出他那睿智儒雅的面庞。若给他画像,最适合的形式当推中国画里的线描。那素描中的明暗,或国画里的渲染,已是多余。; M% @4 ^* e) y* \( ]+ ]3 d
# ~4 @' _+ h/ u+ c1 \' l 她正想着,不觉张老师已走近,她马上迎上去:“您是张老师吧,医政科安排我跟您实习。”说着递上介绍信。张老师边接信边说:“好,好,你来吧。”
! p6 h* a! |* \% c } 诊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朝阳射入,满室生辉。
" f4 D, ?" h9 V, l( p' G. Z) x; l
# |7 D6 T( [1 C8 Q m 青禾想,看来卫生是不必打扫了,那就先给老师沏茶吧。她扫见茶几上有个宝蓝色宜兴小茶壶,一旁还有个竹筒茶叶盒,就倒了些茶叶,将壶冲满水后端过来。张老师接过茶说:“谢谢。”
8 c1 j/ @6 o! `. B# d7 f9 x: `2 L, o 这时已有病人拿着病历本进来,师生二人马上接诊。
' {' g. d- H+ |/ r) B# h3 L+ ~ 张老师问病,察舌,号脉,开方;青禾跟着察舌,号脉,记录,抄方。
1 w. |5 B- y7 a2 ]$ X 这样,到了接近中午时,登记本上已有了十二个病人的姓名,室外已无病人候诊了。
1 v. Z* M y! F) A0 D7 J
1 i# A2 W$ B8 M0 y2 B1 Y! z6 E9 e7 C 张老师这时才腾出了感觉来品茶,随着淡绿色的碧罗春徐徐咽下,只觉香沁五脏,神清气爽。他边品茶边品味这位新来的女弟子。- }$ a$ m/ I+ |1 Q# c! p
1 U6 X q8 j: @7 v% q6 B1 Y" v, B
只见青禾生着白晰的脸,黑亮的眼,透射着健美与机敏。她那白而润泽的面色,可作为《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的最佳的、最直观的注解。张老师想,以后再讲这段经文,可以青禾为教学模特。
8 m$ w8 {: M+ N% w% G& s( Q' ~2 b: @ “你有什么感想呀?通过这半天的实习。”张老师边喝茶边问。
# b& ]2 t& D+ H; ^/ l 青禾略一思忖,答道:“老师的思路有时跟得上,有时跟不上。”
1 S4 B" A& C" X" A “哦,”张老师用杯盖掠着浮在茶水上的茶叶,“说说看。”- x' y, } S) Y0 i3 U; {) Q M0 r
“咱中医临床分理、法、方、药。在理法的阶段, % _& S7 O0 G3 `2 b; g
我觉得似乎还免强跟得上--可到了方药阶段--尤其是药的阶段,好象总跟不上。心中设想的方药,总跟老师实际开出的有不小的差距。”
. v8 ^1 f& S( G. z+ D9 _) A- ^1 k 青禾低头翻着笔记本说,“例如这个病例……”
$ g0 j# i' h7 ?, v. m: | “方药选择涉及到规范的问题。”0 [/ `. `# W$ M+ G
“规范?”青禾抬起头,“您是说--”
' U, p( W) H- X" n u “ 7 }2 L: M; |1 D8 P
如果以规范为标准,来划分中医与西医,那么中医的治疗可以归入不规范的一类。”张老师看着青禾疑惑的目光,又接着说:“不过不够规范并不等同于不科学、不优秀。”2 H: B; x* b0 Z8 u; d8 ]
青禾虽然稍有释然,但疑惑却有增无减:“中医是门科学技术,难道还能不规范?”6 C: ^2 A/ m( e0 ^. {, S! B
“如果从技术与艺术划分,我宁可将中医划入艺术。古人早有言‘医诚艺也’”。
, B3 O( p Q1 ^* @+ D1 s 听到这,青禾更感新奇,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身体前倾。
! R8 l7 {. P$ o. L7 A
/ N+ l* I7 u/ {8 H: I “中医治病有多处与艺术相似或相同,如思维方式,重在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治疗决策技巧个体化、技艺化、非物化、非规范化;开出的药方如艺术作品,有鲜明的流派或个人风格等--这些对于规范的西医是不可想象的。”: Q4 |# @ n; L3 k, s& G
“还有鲜明的风格?”青禾第对风格的第一反应就是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k% t, E- s, e$ X, w& I1 Z
“有。如经方派处方沉郁严峻,时方派处方轻灵活泼--当然,如果没有一定的中医修养,对此是体会不深的。”& f5 L9 ?8 ^/ \; p: s
“那么老师”,青禾两眼放光:“我愿把前者比作太史公文,后者比作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小品。”4 t( D4 R* ^% h
“善哉!”张老师好象黄帝听到了岐伯的妙论,不由得赞许青禾的悟性,“看来你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x$ @8 z: o( |
青禾有点不好意思:“是有点喜欢文学--不过听人说,这是青春病--我好象也未能免俗。”
' w7 E& Q7 W7 }" ]; [
# P# s* v" E) d8 Y5 D; V& s “这俗不能免,尤其对学中医的。俗云:‘文理不通,难作医工。’而且在观察人,描写人方面,文学与中医相通。《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是作家和医家都应该达到的--好,话还回到中医治病上--你刚才说,方药阶段好象跟不上,是吧?”
, n2 q2 m3 [ ~2 v. U- z3 o “是。”3 r: Q" X* L0 S, Q# i
“ ( J$ d1 L( K& k& k8 y3 I5 B Z/ O
在治法阶段,可以说还是近似规范的,只要辨证一样,并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不同的医者多可推得近似或相同的治法。例如数个中医同辨某证为“肝郁脾虚”,那就可能同样推得“疏肝扶脾”的治法。”, i) V& O/ F; @! y
“是呀,好几次我设想的治法和你的都几乎一样。”青禾插言。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