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5|回复: 0

中医小说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7 13: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J, p/ n( K                  “分岐、不规范、个人风格就在于选方遣药阶段。常见的是同一治法,并不意味着必然用某一方药。”--张老师略作停顿--“或者必然不用同一方药。”  A+ g  X: z& |  l* i% U" h! `
                    “那为什么呢?”青禾感到惊奇,急于听下文。/ P9 M. e* q7 {9 E0 @. ^! T* d0 u
                    “原因之一是可供选择的项目远比西药丰富。在每个治法之下都可能有相当数量的待选方药。如假定立治法为‘疏肝扶脾’,那么你说如何来选方遣药?”
! w' v% @) B& K! }                    青禾背书式地说:“疏肝的方子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小柴胡汤、四逆散;扶脾的方子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归脾丸。疏肝的药有柴胡、白芍,当归、香附、枳实;健脾的药有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苍术、扁豆……”/ `) P. i- a- y; |' l: g
                    “暂停,”张老师打断青禾的罗列,“就这些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就足以变化无穷了。多首疏肝方剂与扶脾方剂中选用那些来组合,众味疏肝药及扶脾药中遣用那几味,何药为主,何药为辅,何药为佐,用量如何变化等,这都是有待选择而难以规范的问题。再加上每方必参的‘三因制宜’,可选项目就更多。而对于西医来说,一旦诊断明确,可供选择的项目相对有限。”6 m1 I/ t$ s; W
                    “至少是没有方这个选项,就是药也相对较少。”青禾补充道。
4 k5 [- ~% K! G, y, }                    “对。其次是决定如何选择的因素大有区别。西医主要是靠逻辑与规范选择,具有针对性与替补性。如微生物感染,抗生素治疗;缺铁性贫血,就补充铁质;房室膈缺损,则手术修补。方法简明而直接,几乎是两点对应,一旦诊断确定,在治疗上并无更多的方法可供选择,针对某病某型,可见成千上万的医生开一模一样的处方。其方法共性强而个性弱。而且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其治疗方法还将日趋规范化,甚至物化,医生个体知识经验作用逐渐淡化。美国的Shortliffe等设计了一个诊疗体系,将其治疗决策物化,排除了医生个体思维、经验的参预,达到了逻辑化规范化。结果开出的处方比专家还要略胜一筹,得到了医疗界的普遍认可。”
$ `. l5 @3 T% U. i  s+ N- q                    “我听说国内也设计了中医专家的诊疗程序呀,不也是要将中医专家们的诊疗决策规范化吗?”5 r6 I5 ~" U3 f  n8 Y# O( D9 V3 t
                    “可你见推广了吗?”
/ {9 u5 B! T$ C                    “只是听说,没见推广。”) v) W, R) ~6 ]7 j
                    “这批程序还没能得到中医界普遍的认可,就是专家们本人对它的处方结果也不能赞同,并不认为它可以超过或者代替自己。”2 |6 F( Q9 Q1 }+ C0 [* e
                    “那这是不是反映出,中医的逻辑与规范相对于西医较弱?”青禾努力跟随老师的思路。
/ P% K9 j0 n4 ?' L' c                    “是,弱到了难以淡化个人因素的程度。”( l# C8 v5 b. ]6 U5 a, k7 D
                    “那么个人因素岂不是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表现了?”2 @9 i% T9 m* S. y" i7 c
                        
# m1 X& C8 o, J8 n6 P. P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在同一治则规范的范围内,每个中医都有自己的选择取向,其间虽有逻辑思维进行规范,使之不出治则的范围,但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参与,医者个人的年资、心态、师承、经验、性格的影响,必然导致百人百方,千人千方。”
" P- H1 K5 M2 `8 e' U* l                         “医生的性格也能导致处方的差别?”青禾在本上写下“性格”两字。4 p$ L! i+ H% q  P" Y2 I" ?
                         & @( C3 Z& c0 ^; i
                  “能,古代医家早观察到孟浪者多遣虎狼之药,谨慎者喜用轻淡之品--当然,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多数医者处于在二者之间,没这么典型。”张老师喝口茶,接着说:“所以,抽象的治法难以规定具体的方药。常见的是治法有限而方药无穷。”7 k; s) H, Q0 e
                         青禾两眼再次放光:“我对这又有一比:犹如语法--字词虽然有限,而语句无穷无尽。”1 P3 R8 P: x9 Y+ ~9 H
                       6 t, W; B: E, P$ v2 v
                  “此比贴切!让我接着你这个创意引伸--正如语法只能使句子不错,而不能保证句子生动精彩一样,学好治法,背熟药味,也未必能开出效方--尽管开出的方子合乎治法。治法常见,而效方罕见。多见的是在同一治法规定下,方子各个不同,疗效参差不齐。可见治法只能示人以规矩,而不能教人以巧。”  e- \: _7 L' f+ r6 n4 P: t% r
                        “那么什么是巧呢?”青禾想,“千里来龙,到此结穴”,可能结穴正在此时,必须细心听,认真记。
# m& }5 I4 w8 v0 h3 U                        
9 K5 ^1 j: X: Q# @5 B1 E% t2 J                  “治法治则可以说都是规矩,而巧主要在于由治法到方药的阶段。相对而言,规矩易学而巧难达到,然只有此阶段达到了巧的程度,方可开出效方。所以说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从治法到方药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达到知常达变,其变高超的境界,可谓之巧。学巧才是实习的主要目的。”
" W: C5 |2 {# X# j                        “那么如何才能学到巧呢?”青禾觉这才是今天最想知道的问题。* {- t9 k+ P1 U, _7 \- V; J8 Q
                        6 y' \8 G: Q: x8 C" w0 O
                  “这巧不容易从书本上--那怕是经典著作中--得到。从书上多可学到规矩,而不易学到巧。有些中医硕士、搏士无暇临床,主要精力放在啃书本,写论文、作实验上,结果毕业后其临床能力还不如早上临床的本科生,所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即是此意。”
& ~' p; F7 t. R3 ]  m' s                     
+ k! n% x/ U" X# [: v8 \                       6 N2 |. |0 h, q" t
                  “是的,我前几天从报纸上就看到老中医们报怨他们不会看病,只会请小白鼠点头,要反思中医教育。”青禾从对高学历者的贬低中感到一丝快意--因她考研未果。
6 T" x3 M. k  i3 }3 y' b                       ; p# t( w+ h0 o, q8 _4 [' T: q
                  “历史上温病学家吴瑭通过‘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体会感悟,摸索出了治疗温病之巧--这是直接从临床实践中得巧,虽然切实,然而效低,而且并非人人都能达到吴瑭的成就。所以跟师就成为学巧的重要的途径,与此相应,师带徒方式一直是中医教育的主流。”
5 |- H$ _0 W6 d1 b( d                    “那我学了几年中医,今天到老师这里才算是归入了主流。”青禾颇有认祖归宗之感。
1 I6 V9 h' b" s  [3 h                    “可你们实习的时间太短。”张老师不无遗憾。
8 O: q  h+ w( ^7 U$ Z4 C                    “那我就更要请教老师如何才能尽快的学到巧。”青禾满眼都是诚恳,想自己赶研超博亦未必无望。* y8 l" C  {# j- f5 R+ K
                    “这就要看你的悟性高不高。选方遣药中许多的巧,是难以用文字语言表现的--虽然我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但也常常力不从心。你们只能在跟师过程中反复体会、精心体悟,通过相当时间的潜移默化方能学到。 6 Y1 v: C! x) |, p
                  要多比较在同一治法下,老师的方药与自己所选所遣差别何在,结合病例思考为何有此差别,如此反复体会。”  Y% i. }% L% j4 u/ H) ]
                         听到这,青禾又翻看自己抄的方子。9 J, Y7 U( i: o1 R
                  张老师看在眼里,说:“方子要抄,但重点不在此。有些实习生,只对老师的某些效方感兴趣,抄了不少,这是学不得法。因为效方只是巧的结果而非巧,从中可以体会巧,至于体会到体会不到,体会多少,要看个人的悟性,只记方子不行。我跟我老师实习时,开始也象拾宝一样,忙着往自己本子上抄方,后来不等老师说,自己就不抄了。”
% K0 B% b) U* L* @4 J                         “为什么不抄了?”+ v) R8 v, N  `# B0 }' p9 W! @
                        
. l3 f  K9 l! [0 y+ j8 F5 t                  “抄了几天,发现老师用方遣药中规中矩,多是经方或是《方剂学》教材上的方,并无新奇之处。用药也绝无‘原配蟋蟀一对’、‘经霜三年的甘蔗’之类炫奇之药,多是《中药学》课本中的药。总之,都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哪都找得到、见得到,又何必抄。但是这平常方,寻常药经他手一用,如同点石成金,疗效明显。这说明老师貌似守拙,不图新奇,而其实有大巧存焉。
, Y3 M  O8 R- _$ O+ x9 y                  正如古语所言‘大道低回,大味必淡’‘大巧似拙’。小聪明,小技巧好学,而这大巧非多年体会不能学会。而且小聪明小技巧常只可针对一时一病一症之用,而大巧才可济一世之用。所而学生要向老师学习的,正是这用方之巧,而不是方之组成。如其不然,难免如古医家所说的‘学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不治,用方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 ?- Z" t, u" f9 s( O, F
                       “为什么又是学习又是实践的,却还落得如此结果呢?”青禾疑惑,心想自己以后可别如此。
0 e4 }$ l' H7 W9 W                       “无非一是虽然知用方而不善辨证,二是守死方不知变通,持方以撞病;三是虽知变而不达变通之巧,或许弄巧成拙,愈变愈糟。
( |& P5 f7 j3 }( V, m                  三据其一,岂有疗效。难免叹无方可用。”
2 J' w" G; G' D' W  v0 S+ h2 r* N  J                         青禾的双眼第三次放光:“老师,我这儿又有个比喻。”
) w8 }; L  @& [5 j                       “青禾真是妙比连珠呀。”张老师放下茶杯。" k! ^& {6 Y% S- g% t
                        “效方是鱼,巧才是渔。”0 F% q; K; w6 Q4 V) T4 X
                       
' s3 Q, K# d+ X1 S8 V                  “对!与其得一鱼之食,何如得善渔之事。《伤寒论》之所以不当作方书检方,而作为教材、作为经典反复学习研究,无非是不满足于书中百余方剂,而想得到仲景得用药之巧罢了。”6 c+ @0 z& R4 K# u3 U
                        当、当、当……壁上的电子钟响了,二人抬头一看,分针时针重合,正压在12上。
; _8 k: b1 N: s- B% {1 @% O) I                        张老师站起身,边脱白大褂边说:“青禾,咱们正点下班。这个问题你得在实习中慢慢消化体会, 我遇机会也要讲。 ”5 ]- c) r* {& G0 `5 k* o
                       欲知张老师还要讲什么,且听下回分解。7 K, E2 P4 O2 N  _$ t6 ^+ [! B( R4 n
                 
* @- g0 h* ~3 s: h; E2 S* }% g' O1 K5 v- M: K8 W
                   中医之学不仅追求真,追求善,同时还追求美的完满。中医学的美是医道中超越了真,超越了善的最高层次,是为医之道的至境峰颠。你若醉心于中医学中,常会感到美的震憾,美的感染。 + `; j. d% J! D& I% j
                    中医的理论是美的。 $ i# o7 G! L0 c3 a: d
                    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同时也不缺乏新奇与简练。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内涵丰厚,意蕴深远。她美的风格是深沉隽永,雄浑苍健,朦胧奥玄。欣赏她的美,如遥观滚滚长河,苍苍群山,红日浴雾,白云舒卷。
2 v. g. l% V3 J% s6 Y& _5 P. d' H3 M                    中医的语言是美的。   \4 o5 p9 w# n$ ?* f% v. [
                    中医语言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染,言而有文,神韵盎然。在论医析理之际,不忘给人以美的传感。中医语言有着诗的韵律、诗的形象、诗的凝炼。如金石掷地,珠落玉盘。令人不禁而诵,留芳齿颊,百读不厌。你或许会醉心于《内经》文风的汪洋宏肆,典雅绚烂,如神龙行空,繁星灿灿。你或许会惊叹于《伤寒》文风之“犹矿出金,如铅出银”,严峻沉郁,朴实洗练。那方歌节奏的匀齐严整,针赋文句的双双对称,医话词语的耐人寻味,医论评议的犀利思辨,都可给你心的愉悦,美的体验。   J8 }, b8 i8 d) Z! q
                    中医的药物是美的。 / o; D& N3 a9 F# U- c
                    中医的药物出于自然,来自天然。巨龙细虫,飞禽海鲜,春花秋实,斗兽鸣蝉,丹石黄土,悬瀑流泉,都可入药,争显不凡。于是中药就有着五谷的清香,硕果的美鲜,鲜花的芬芳,蜂蜜的甘甜。红白黄蓝,色彩灿然,寒热温凉,五味俱全。中药性格各异,各怀绝技,各有才干。或如少女,温柔甘甜,温煦滋润,安抚五脏;或如将军,粗犷强悍,峻攻猛逐,去病除患;或如先锋,率引群药,直达病所,一马当先;或如国老,调和诸药,协调关系,共对病顽。它们若组成方剂,将又会如虎生翼,力量顿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1 14:19 , Processed in 0.0315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