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7|回复: 0

中药xue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7 15: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归经
9 l/ `; W8 E0 K1 }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能归
$ t4 K) F* x2 r$ A, ^( p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
1 o- |+ G* Q$ f5 ]/ y7 g症的功效....。# G3 _9 b# U; C$ i& w4 ]
    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 M7 s! V6 A# w% W6 U# J
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 P" W0 d8 W/ i2 @3 @" i
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 B. \- l4 g* i2 I
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
% T( o# k& s9 K& z  }* f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
" ^- O$ [! c  M+ A) e2 h% a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
0 s% N; i: b  P, A、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
% [# d* F* x1 K1 ~7 ?& u; J& B' W& |0 N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 }5 i; \& y9 s7 H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用药也必须有温(治寒症)、清(治热5 Q$ N# L, B3 i9 I; q. W8 F5 e
症)、补(治虚症)、泻(治实症)等区分。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致的,如
. H4 i7 X/ O  e* T% k* E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 等, 在用药治疗时,虽然都需要根
+ N: u# k* [9 n4 \9 i据“疗热以寒药”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然而还应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
6 e! y1 `5 I' d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可清肝火,就是由于它6 p1 t' L1 c% V0 ~- S
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样原因,对寒症也要进一步分肺寒,脾寒....,虚症; k, A; w, a% {
要分脾虚、肾虚....,实症要分燥屎里结(大肠实)、痰饮停聚(肺实)....。在
* {- Z4 Z( A& d# \! P治疗上,温肺的药物,未必能暖脾;清心的药物,末必能清肺;补肝的药物,未必$ ?- z, h/ W% k* h. P
能补肾、泻大肠的药,未必能泻肺……,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药物归经的重要意! h- s0 [6 u4 m+ c5 [& Z
义。
4 J" X# o2 {% T* H5 P& m1 X9 s    但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气、五味、补$ i  K3 h. G5 {1 B7 P
、泻等药性,同样也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可能有的属寒、
; i) h3 f" Q5 V; @& A6 b5 F' K+ o有的属热,也有可能有的属实、有的属虚,那就不能因为重视归经,而将能归该经6 L7 E0 y- {' _/ R
的药物不加区分地应用。相反,同归一经的药物种类很多,有清、温、补、泻的不/ P# ~+ n, N- `+ t: o& W2 ~
同,如肺病咳嗽,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能归肺经,在应用时却不一样
+ G0 D2 G* a4 n" k+ E0 D9 M3 M,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主要能温肺、百合主要补肺虚、葶苈子主要泻肺实....,9 @$ _9 }; L/ G
在其它脏腑经络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归经是中草药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草药的+ [) j. }6 O  U# ~% f1 Q- _
另一方面的性能,其它还有升降浮沉、补泻等性能,应该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能,才
% y7 A7 }! a4 e/ t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草药。
1 [4 S, U6 V4 a# A" ]$ ~) _    关于药物的归经,古代文献上又曾将它和“五味”联系起来,认为:- I2 q  H, \0 V4 \: |( r
        味酸 --- 能入肝。
/ u0 t: _: s) ?; G2 X6 I# i2 k# _        味苦 --- 能入心。" x5 z7 `" X) n
        味辛 --- 能入肺。
9 ^  U. ?$ K& Q        味甘 --- 能入脾。
% v- h$ y3 Q. e" d        味咸 --- 能入肾。
( d' W1 K4 M8 j9 K' Z! I    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际情况并不一,$ e. ?. l* z0 m8 n
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 a+ R8 H- V6 c* {+ m

9 E: s( S8 |( t9 v7 N4 E4 R【文献摘录】. r5 F7 W/ d! C$ v+ J3 s
《珍珠襄》:「引经报使:
) w# n  s) x+ g/ m                手少阴心:黄连、细辛。1 h) d2 F) b, K. B
                手太阳小肠,高本、黄蘗(柏)。
! f: k  N9 B* `8 X                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细辛。7 F' m7 t$ N4 f* G( {
                足太阳膀胱:羌活。& i; I' T& x. j" Q5 M
                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5 d4 l1 ~, l+ n
                手阳明大肠,白芷、升麻、石膏。  _9 N# m1 A: @, ?& }  A: j2 l
                足太阴脾:升麻、苍朮、葛根、白芍。9 H) W% }) ?! T) O" Y: n0 H
                足阳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 v$ s5 V( e' Y# `' _/ H' \                手厥阴心包络:柴胡、牡丹皮。
* Y, v2 Y7 H4 m; N1 q* W                足少阳胆:柴胡、青皮。
" |! M( M8 n  \  o. ~3 ~                足厥阴肝: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 S/ P0 V- ^/ x& y% K                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
1 [+ t( l6 r, \7 m; l4 \% {                        上:地骨皮。
( a* f' ?7 Z' w( |                        中:青皮。" r9 T1 s  g& H- S3 j, d
                        下:附子。# J, E: e' [' M6 M
9 o+ r! T# @- n  t
■第三节    升降浮沉
5 A* I! a% ^' y' d6 m% h5 ~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它们的意义如下:  y% g0 {3 d) G( `7 R
(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5 _8 _$ e/ s7 J.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0 x* H8 Y  O1 O; y- G% h4 O
(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5 S. h# f/ D2 t0 G( X$ y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Q8 _3 c8 y2 v: M6 ?$ _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
9 k" _; P* _, K; {. o) w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
* d' G+ P0 W. ^9 E  v  U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N( q. C( k0 r# W% h) [6 W8 X" Q
    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这是它的重+ N3 {# u0 H1 W# B+ n
要意义。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
5 o( Z2 w6 u: @" I( v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药物。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
4 A+ \( T& ~$ S* ^7 O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5 p. D) h$ c& u' s! A,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耆、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 G8 O# A1 Y  _9 G  o
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生姜等升浮药,
( _8 G  [7 E. W- j4 |  ?8 R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 r6 l3 R3 f" c9 L
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药等。如肝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
( ?6 \  u" `0 d! \  }亢盛的情况;脾阳下陷的泄泻,误用泄降药,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以致久泻不
' q6 e) M  h: z. Q止的症状。8 s* t3 b' J  R  G- Y$ e& z4 U% {
    升降浮沉,也是对药性认识的一种归纳方法,并且在应用上和药物的归经有密
$ |! q  V7 Q% Y- v切联系。例如,肺病咳嗽,当用肺经药物,但又须区分病势的惰况,考虑升浮沉降) u0 f" k* k8 F9 h1 f
的药物;如果由于外邪束肺、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当用升浮药发散外邪、宣畅肺
( E' R2 S/ z) |; R/ r气,如麻黄、桔梗等;如肺虚久咳就应该用敛肺止咳的五味子、诃子药性沉降的药3 N; g4 e3 X9 |2 b6 S5 i
物来治疗。又如,气分上逆的病症,应当用沉降药来治疗,但又须区别属于何经的
: ^( y8 E; P: y2 y9 _病症,如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就要用半夏、丁香等胃经降逆药;肺气上逆、咳嗽7 A& g+ g8 a8 q: N  V0 o7 ^9 @* B# V
气喘,就要用旋覆花、白前等肺经降逆药。. f: D7 p: \* M! p' o5 a0 {
    升降浮沉的药性,一般来说和药物的性味、质地有一定关系。
5 v- [8 @  X* E$ i6 K; u+ h2 C( \    在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
# h- ]9 H+ y; H& O$ ^/ ~5 c( a, A、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2 v# N7 d4 `& H( G  h8 I
、热无沉降”的说法。
8 I6 Y5 U* E6 }: s3 Y2 Y+ I# G    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
2 N6 P2 G7 F% _- O, ^9 K) X+ V+ ^8 h、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
% X% a& [: W9 p    但是,上述情况又并不是绝对的,还必须从各种药物的功效特点来考虑,例如  y) A1 C+ K( R1 ~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在性味和质地方面,药物的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如苏子
/ C3 r5 Z( k9 f$ [5 }0 @: @/ y辛温、沉香辛微温,从性味来说应是升浮,但因为质重,所以作用为沉降;胡荽子
; a+ m  `1 h) `1 n药用种子应是沉降,但因为药性辛温,所以作用为升浮等等。此外,通过药物的炮! e# B# _1 h* w. ^
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 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9 S! Y! U& N  O; G1 y* f. `+ w. r" N
....。
1 T, B+ C; D4 ]5 l# O3 I
$ B8 J( _7 ?/ T. q% S! @; L【文献摘录】
7 b  W, ^6 M* v) u! i' ^《本草纲目》:「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
8 j/ ?! f( V8 O$ [* Q- R( H                而直达下焦; 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 一物之中. g  N4 w3 g9 s, V
                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7 _  @0 X# T5 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7 10:26 , Processed in 0.0305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