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6|回复: 2

中医辨治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8 11: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辨治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7 J+ |  d0 c9 k  P" n5 S! X
作者:李艳秀 韩玉英- x2 ^  C; B7 G/ B# G/ {- h  G* f
摘要: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姜坤主任医师从事妇科疑难杂症研究数十年,学验俱丰,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以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现将8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全部病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停用西药。2 治疗方法2。...* L+ a) S$ k" {2 [' h4 _) w! L
临床快报 药市动态 违法广告 医保动态 药品价格 流感疫情 保健常识 妇科课堂 医改动态
5 G; r  K5 D1 G; r! ?8 R- g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姜坤主任医师从事妇科疑难杂症研究数十年,学验俱丰,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以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姜主任学习,亲聆教诲,受益非浅。现将8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8 c' ~1 L- B, p8 P  i7 p. a
$ b1 W' Q+ G0 `1 临床资料8 U0 `" R3 i  a1 W# P3 o
3 t: W- g2 T9 u6 c5 S
本组82例均为西苑医院妇科门诊。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中“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标准。40~44岁6例,45~50岁34例,51~60岁42例,平均年龄48岁。发病最短2月,最长3年。全部病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停用西药。8 X* j) G* M/ ]. H) _  M

6 Y/ M1 L: i4 a7 D3 \2 治疗方法. i! |7 v+ k, b2 J* O$ ]

, L; ~% j% ~* c/ n/ |6 [' U2.1 辨证施治
  U- n. {0 C3 N8 _! @. J- _/ _$ c
2.1.1 肾虚肝旺证 35例。临床主症:头晕耳鸣,胸闷胁胀、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烘热汗出、失眠多梦、健忘、腰酸腿软、足跟痛、皮肤瘙痒如蚁走感、月经先后不定期。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证候分析:肾阴亏虚不能滋养头目濡养筋骨则头晕耳鸣,腰酸足跟痛;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胸闷胁胀、烦躁易怒;肾阴虚,阴不维阳,虚阳上越则烘热汗出;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乃致心肾不交则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肾亏髓海空虚而健忘;阴血不足,肌肤失养则皮肤瘙痒如蚁走感;虚热上扰,冲任失调则月经先后不定期。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为肾虚肝旺之象。治则:补肾滋阴,舒肝潜阳。方剂: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加减。对症加减:头痛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熄风;出汗多者加浮小麦、生黄芪以益气敛阴止汗;耳鸣重者加磁石;乳房胀痛者加橘核、荔枝核;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黄柏、炙龟版皆滋阴制火之品,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 V& j6 z" Y" y
. \& d: h$ b: H2.1.2 脾肾阳虚证 23例。临床主症:畏寒肢冷、腰腹冷痛、面目肢体浮肿、纳呆腹胀、便溏尿频、月经量多或崩漏。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证候分析:肾阳虚衰,虚寒内生,经脉失于濡养则畏寒肢冷、腰腹冷痛;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运化失职则纳呆腹胀,便溏尿频;肾阳虚无以温化水液,泛溢肌肤则面目肢体浮肿;肾虚封藏失职,脾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月经量多,崩漏。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痛、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为脾肾阳虚之象。治则:温肾健脾,填补冲任。方剂:右归饮合理中丸加减。对症加减:便溏甚者去当归加肉豆蔻、五味子以温涩止泻;面目肢体浮肿加茯苓、猪苓、车前子以健脾利湿;畏寒肢冷、腰背酸痛加仙茅、仙灵脾、川断、桑寄生以补肾壮腰强筋骨;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加仙鹤草、茜草、生地榆,益母草以祛瘀止血。
* M5 w4 C+ h" {! z( b4 u* I9 s& Z% i$ \) x4 h& r) X1 E
2.1.3 阴阳俱虚证 15例。临床主症:头面潮红,眩晕耳鸣,腰酸畏寒、乍凉乍热、自汗或盗汗、便溏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证候分析:肾阴虚则眩晕耳鸣、虚火蕴热则头面潮红;肾阳虚温煦失职则腰酸畏寒,乍凉乍热;肾阳不足温化无力则便溏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阴阳俱虚之象。治则:温阳壮水,益养冲任。方剂:二仙汤合二至丸加熟地。对症加减:偏肾阳虚者加肉桂、巴戟天;腰骶酸痛较重者加鹿角胶、菟丝子以补肾壮督脉。, ?+ X1 d, T7 k7 R# `; N

+ w+ U% g$ |  Y6 E% X& V2.1.4 心脾两虚证 9例。临床主症: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汗出较多、脘腹作胀、纳少作溏,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证候分析: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脾失健运则脘腹作胀,纳少便溏;气血亏虚则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脾气虚冲任不固,血无统摄则见月经淋漓不尽。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心脾两虚之象。治则:补心健脾,调摄冲任。方剂:归脾汤加减。对症加减:汗出较多者加龙骨、五味子收敛止汗;自汗者加防风、生黄芪以益气止汗;经漏血不止者加生黄芪、升麻、乌贼骨以益气摄血。* m8 I" [1 C9 l8 R  @  K0 _
5 [. x: O1 c% E4 p
2.2 心理疏导 姜主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配合心理疏导是不容忽视的,她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案,分五步:第一是解释:告之以其败;第二是鼓励:语之以其善;第三是保证:情有所依;第四是指导:开之以其苦;第五是促进:导之以其所。
  z% L! ?. _( z6 f  `7 ?& a! D& Z
5 |* Y4 \8 S+ U& R7 U8 ~; `3 结果
9 P7 Q, M( K7 _) ^, O( B
2 C2 w% C2 L4 M8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除;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一半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6 c8 e9 P$ g. }3 q4 H% N( G7 E. o" a
3.2 治疗结果 82例中治愈56例,占68.29%;好转21例,占25.61%;无效5例,占6.10%。总有效率93.90%。
0 ~' E2 c1 v# a$ e8 E+ [
) c1 p" |; G5 S4 病案举例3 x3 B( M& }1 q# U4 h0 R2 p) E5 T

7 ?$ [8 Y4 r5 i* q+ f) t患者,女,50岁,会计。2003年1月12日初诊。主诉:头晕耳鸣、烦躁易怒1年,烘然汗出3个月。病史:患者2001年因年终工作劳累并与同志关系相处不融洽而生气发病,郁闷不乐、头晕耳鸣、烦躁易怒、伴有胸闷胁痛失眠多梦,偶彻夜不眠。近3个月来出现阵发性面部烘热汗出,每天发病5~6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并伴有腰酸足跟痛、月经提前、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查体:血压130/80mmHg。心电图:窦性心律。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B超查子宫、附件正常。妇科内分泌6项及血尿便常规正常。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绝经前后诸症。证属: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治则:补肾滋阴,平肝潜阳。方药:生地20g,山药15g,丹皮10g,柴胡10g,白术10g,白芍15g,生龙牡各20g,炙龟版15g,酸枣仁20g,钩藤10g(后下),石决明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水煎服,日1剂。服药14剂,头晕耳鸣、烘热汗出、失眠多梦明显好转,仍感腰酸足跟痛,胸闷胁胀,前方加桑寄生15g,鸡血藤20g,佛手10g继服14剂。除服中药外姜主任针对性 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工作劳逸结合,与同志和睦相处。此患者共服28剂,诸症皆除。姜主任言:人的精神和情感表现与病体的康复密不可分,良好的情绪能使肝气条达,气血调和,阴阳平衡。4 a# J  @2 J$ @" _/ I! D+ G" A

  I0 i! y8 k- ^ 讨论
7 S" A" Z, \1 T/ j9 N3 f* l: l. B+ x* _
现代医学认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促性腺素水平的变化,引致自主神经紊乱,再加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程度的躯体、精神、神经等一系列机体的代谢障碍。祖国医学则认为肾虚是本病的根源,《素问·上古真天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妇女一生操劳加之经孕胎产,耗伤阴血,每至围绝经期阶段由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而至冲任亏损,精血不足;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虚少,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阴不制阳,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阴虚火旺,肝阳上亢;阴损及阳所致阴阳俱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根,脾之健运化生精液,借助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而致脾肾阳虚;肾气渐衰,脏腑失养,气血不足致心脾两虚。女子的生理特点是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女子以血为用。虽然肾衰是造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除重视维护肾气外,调理脾胃即补后天以养先天也至关重要,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不可妄用攻伐之剂,以免犯虚虚之戒。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故认为该病属身心医学范畴,病人的心理、情绪及社会因素对本病发生、发展、康复有很大影响,所以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结合心理疏导可明显提高疗效。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讲解围绝经期是人生必经之路,解除心理障碍和精神负担,消除无谓的恐惧和忧虑,并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8 1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经验之谈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0: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你斑竹,谢谢你斑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4 09:26 , Processed in 0.0350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