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远古至秦朝的150个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45、吕不韦之死7 B4 m- L/ y3 f/ e) T* _! [6 O& V
  
+ H$ M; ~, U& k  秦王政喜欢读韩非子的书,带有很强的专制欲望,深知君主必须独治的政治法则,而刚好吕不韦也迷恋权力。吕不韦招了很多门客,在秦王朝里一直代理国事,功劳也很大。
+ e6 Z3 A& T8 M& f$ C7 N3 F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秦王政或者吕不韦,其中一人实质性地退出权力结构。5 M$ t: O- s- J/ n3 n# p
  于是,秦王政命令吕不韦退休,回到封地洛阳去。
) W" S2 b8 H2 q& ?9 r6 V  吕不韦谢恩。他被罢了官,限期离开咸阳,一切仿佛梦一场。他惶惶如丧家之犬,年已五十来岁。* Z( D, q6 w! y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吕不韦实在应该多看一些老子道家的书,当个江湖散人算了,但是他迷恋权力的老毛病没有变,还是巴望着有一天能够重返政坛。于是他借助诸侯各国的媒体(也就是当时所谓的“宾客”,他们嗓门很大,充当了当时的媒体)向咸阳城施加压力。
' `& J7 S# N# h  史书上说,各地的媒体(“宾客”)和诸侯使者纷纷向秦王政求情,络绎不绝,要求给吕不韦复官。但是,适得其反,秦王政不但没有再次起用吕不韦的意思,反倒震惊于吕在民间和诸侯间巨大的影响力,恐其为变,立刻发出更深更远的流放令:把吕不韦驱逐到偏僻的四川山沟里,看他还怎么跟媒体勾搭!4 I# P/ ]$ k. V! L* T
  吕不韦深感寒心,他其实并没有造反的意思,只是想重回政坛,襄助秦国大业。可惜他实在太不了解秦王政了,秦王政是古来最独的人,不肯与任何人分享权力。吕不韦在一片凄凉和愤懑之中,不想去四川,干脆举起鸩酒,饮鸩而死。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35年。9 O! R5 T' n* L7 m% W; T
  吕不韦死后,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风波。吕不韦的宾客及门生故吏数千人,偷着举行了盛大的游行集会,以给吕不韦出殡为名,从洛阳游行至郊外的北邙山,折腾了一通。这种大规模的会葬行动不无政治示威之嫌。秦王政闻之,下令彻底打散这股势力。吕不韦的门生故吏,凡是有临葬者,一律驱逐出境。秦王政还在政治舆论上嚷嚷道:谁敢再“操国事不道”(为国家办事不老实),如同嫪毐、吕不韦者,寡人必籍灭其满门!( C: D$ ^& d! z: x  ^7 w
  秦王政确实是个“寡”人啊,而所谓“老实”的标准,大约就是听寡人的话了。) q  T/ Y. ^* F! @$ j1 i9 A/ Q
  秦王政的强压手段,使人臣和群众无不侧目,再也不敢“不道”了,秦国政治,从此走向了一种缺乏臣民各阶层参与的极端独裁政治。法家改革时候倡导的强化君权,被秦王政错误地推向了极点。28年后,随着秦王政——当时叫秦始皇了——的死去,独裁政治再也撑不下去了,各阶层人奋起反抗,大秦朝迅速坍塌解体。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146、李牧
. z$ P1 U' ?9 P: F  ) N* k$ }1 i, d+ z: W; a. b9 a: n! U
  李牧驻兵代郡时,任务是抵御匈奴。但他却并不打仗,而是忙于抓伙食:每日锤死几头牛,给军士吃,像个后勤主任。还建立了军用农贸市场,向老百姓收地摊费,以供养军队。但他命令士兵不许与匈奴接战。战士们都说:“李主任是个怯夫也!” : N4 ^1 J3 A. i1 ^9 u6 i) |
  
: o( X/ h% [1 L. |7 G% R' t  朝廷看他一点都不会打仗,就把他撤职了,另派能打仗的将领去,终于送死了很多人。3 _3 v4 V3 {# R
    " |4 Q7 y) q' J1 `* p, w+ }5 d
  于是朝廷又让李牧重新出山,李牧说:“出山可以,但我必须还像从前老样子。”朝廷说:“好吧好吧!”于是,李牧又跑到前线去锤牛和收地摊费。大家都说,这个怯懦的后勤主任又回来了。
+ n' T6 v5 V! F6 }/ L     
; q8 c: C4 o, g  经过休养,李牧看看条件成熟了,于是挑选出战车一千三百辆,好马一万三千匹,力能破敌擒将的勇士五万人,胳膊粗的射手十万人,一番奋战,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史书上说:“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可以算是杀人盈野了。低沉的秋风呜咽着,满地的残骸断肢使李牧的心中一片怃然。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的,“为什么”的问题还是交给哲学家去处理吧。5 c+ \$ O  i& j4 S  q
    5 c' R/ Z2 N% Q
  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近赵境一步。
8 z4 j9 J% Z- @6 O: ?    
) c2 A7 C+ c- m1 g( j; @  公元前233年,李牧奉赵王迁命令前来抗击西边的秦人。
) f7 |) K8 o" J  m" l( q3 B    
$ a2 ]& l; [+ y( [& }  李牧的这近二十万北军,按剑荷戟,排成长队,迈着杂沓的步伐,蜿蜒在河北大地上。头顶上,一块脊背隆起的云团,看见这些士兵一路向南,去赶赴国家的救亡。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在未来几年中失去生命。4 @' ]; D4 x0 d" J& L
    
8 b; j2 \/ t+ W* C  李牧到达邯郸以北的石家庄地区,依托宜安等重要据点筑垒,与汹涌而来的秦军对峙。李牧又拿出后勤主任的招术,指挥大家加紧修筑工事,以误导秦将桓齮。桓齮感到,李牧很可能是在仿效长平之战中的廉颇,坚壁不战、消耗秦军。于是他微微一笑,决定分一部分兵力离开李牧所坚守的宜安,改去袭击赵军的另一个据点肥下(河北晋县),引诱李牧出来救援肥下。只要赵军一上路,秦军就可以一拥而上,与之展开决战。( M; y2 ?/ }( |
    8 p7 ]8 r# P# _  q* _! V
  桓齮的这种思路,用现代军事理论讲,叫做调动敌人,这大约是攻城不逞时诱敌出战的必然选择。' f" T9 W/ k, x6 |
    
; X7 D& X6 k5 V0 n  看见秦军袭击肥下,赵葱提议派兵前往支援。李牧制止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受敌人调动的意思),兵家所忌。”
- U% M* m4 q; V) R+ F' r9 Q: ?8 M/ g    
( ~$ {3 |# m6 f; W0 P3 k& N, ~  于是赵牧拒绝支援肥下,而是按着军事地图分析道:“秦军离开大本营,分兵袭击我肥下,大本营必然空虚。我们若倾巢而出,袭占秦军大本营,则桓齮成了孤魂野鬼,不逞之徒,我们可以重创秦军。”
1 O  b" A# c6 b* P) j; n    # T7 m& Z0 j; `- `! J/ {9 S3 D& z) k
  赵军的行动出乎秦军意料,一举占了秦军在宜安城外的大本营。然后李立即分出左右两翼,机动地迎击从肥下方面撤回营救大本营的秦军,在路途上展开激战。! k) A) g% G5 f, }! `; U! j
    
5 Z. O7 K$ f: u/ b+ B  李牧的北方赵卒战力悍猛,他们奋勇当先,杀入敌阵,白刃翻飞。而且这些赵卒中含有较多骑兵,骑兵结队冲锋,气势磅礴,人畏其猛,莫敢对当。经过反复激战,秦军大败,近十万秦军尽被歼俘于宜安附近,史称“大破之”,实乃秦军百年战史上的一次大伤亡。2 P! ]; t, z' h" {/ G3 d- S
    2 F  A! v1 u; F! |% Z% @
  喜讯传到邯郸,赵人同声庆祝,赵王迁嘉奖李牧,封之为 武安君。至此,战国历史上受封“武安君”者计有四人:张仪、苏秦、白起、李牧。李牧挽狂澜于既倒,岂不壮哉。
8 Q9 l1 z: l; d3 x. t1 E/ s    # A  l0 @; z  R% U0 z- z
  所谓“武安君”,就是一种封君,意思是“以武力安抚天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47、李牧之死
5 W+ [8 e2 n  z! [+ l4 |7 J    g. a$ a6 j/ f  M$ F9 L
  李牧风驰电掣,一再击破了秦人的进攻。但是李牧真能力挽狂澜吗?不能!李牧虽然一再战胜,但兵力的损失是很严重的(据说丧兵数十万),地盘也越打越小,就剩邯郸地区硕果仅存了。
* ^  y9 G, I' R3 ~  
* W5 D( L* c9 H3 N8 Q  确实,决定战争全面胜负的是综合国力,赵国国力已然不济。李牧虽然一再战胜秦军,但并不意味着赵军不死人,赵国的粮食物资不消耗。而这种消耗,对于一个临近全面崩溃的虚弱的国家,无疑是致命的。今天我们看见许多企业加速膨胀,然后迅速陷入困境,道理大体与此相似——现金流加速枯竭。
8 T( q) i, N; C  
/ m6 A% L0 Q- p2 P0 \% d) S  公元前230年,邯郸地区发生特大旱灾,土地寸毛不生——秦国人可以趁机灭赵了。但这还不是秦人攻赵的最佳时机,一定要等赵人再饿上一冬,饿到次年肚子半透明的时候,秦军才挥动了数十万之众,以王翦、杨端和、李信为统率,分三路对赵国发出空前规模的总攻击。
$ A, |. c& V4 T* T- G  
1 ~" k3 S; B9 A# ~# `) |9 C  李牧不敢怠慢,与自己的副将司马尚,硬着头皮,继续对秦军作战。但是秦军很快就解除了这两位赵将的苦恼——用反间计杀死了李牧,废司马尚。李牧竟然死在自己人手里。风云不与,徒求无益。
- m( T. v" A! I' g  1 x3 h9 h8 n3 l
  关于李牧的死法,过程是这样的:
  L2 Y1 c4 u) ]" w. a. ?  2 w9 i# ]/ U$ _5 P; G
  赵王迁宠信一个很八卦的人,叫做韩仓。韩仓诬陷李牧——具体怎么诬陷的不知道。赵王迁竟然听信了。 : F  l9 I4 |' }* |9 \' L
  
# Y( e0 ]" G% ]) I; I% \  韩仓跑到朝廷的传达室宣布赵王迁的旨意:“李牧,你知罪吗?有一次你战胜回朝,大王赐酒招待。你向大王敬酒的时候手里却握着一把匕首!” # V" _1 m$ F" i! \8 ~
  
2 }+ a% Q9 P" r5 j2 r* V. l  李牧一下子懵了:“我冤枉啊!我身子虽然高大,俩胳膊却不一样长。我的右胳膊有病伸不直。跪坐的时候胳膊够不着地面。惟恐应对大王显得不够恭敬,所以让工人做了一块木头接在手上。如果大王不信,可以让他来看。哪里是匕首啊?!”于是伸出袖子中的木手。
2 N+ j- J8 C7 @& B& K  
- k- M& y* }" w9 w: D+ q  
1 B+ E0 k+ k' i4 ?  “你不用解释了。大王已经以‘持匕首罪’论你死,不赦。”+ U9 T" [/ _) |" w% \; A- u7 B
  % p8 r- N; @/ {# V. S
  李牧心中的万丈豪情,一下子全漏在了沙里,他拔出宝剑,遥望着朝堂上的圣君拜了两拜,刚要自裁,突然想起什么来似的,说:“做人臣的不能在宫中自杀。”(大约是怕君王看了不忍,或者是打扫起来麻烦吧)
6 x! U5 x* q$ H+ S" U8 w  
+ }+ Z6 `4 T( D9 j  于是李牧疾趋而出,出了宫门,右手举起宝剑准备自刎。但是他右胳膊短啊,弯曲着,仍然够不着脖子,他便把宝剑的尖衔在口里,对着柱子猛冲上去,噗哧一声自刺而死。当此之时,忠臣的鲜血,染红了这个国家的柱石。
7 m+ l8 [; l! T9 b2 e  & W6 I# _) k  t; V; u- l- b6 e
  三个月之后,王翦率数十万之众大破赵军,杀赵葱,然后急攻邯郸,邯郸失守,虏赵王迁。赫赫的赵国,至此终于灭亡了。秦王政亲自入邯郸接收。
0 z* `9 e% K' f6 m  + \3 \& {0 v' M3 K3 q9 j7 J
  赵国亡国以后,赵王迁侥幸没有死,被秦人流放到陕西以南的汉中,每天像李煜一样思念故乡,作山水之讴(“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闻者无不流涕。不知他心中对于李牧,是否有悔悟。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48、荆轲
7 f8 ^7 Y" q; B8 m  
& W6 W# Q* z! K  荆轲在我们的遥想中,属于“冷酷硬汉”型的大侠,在赵国灭亡后不久,荆柯在易县的易水河畔,离开燕国,提一只匕首,赴强秦行刺。" {1 J# K% p1 k" X- `' C% ]! c
  荆轲身后,站着环眼蒜鼻的古代“马加爵”——秦舞阳先生,这家伙十几岁就能杀人,所以能充当刺杀助理,手里端着一个木匣子。身旁流动的,正是秋天的易水河。匣子里边装的,是樊於期可怜兮兮的人头。
/ \' \) T- H1 l& C  给这“刺杀二人组”饯行的,是太子丹及其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冠,是给死人送葬的打扮,为给荆轲催死呢——不要逃跑或者活着回来啊。  ]* A: w+ N6 c7 |. A/ R: m: \
  荆轲的农贸市场好友高渐离,也来了。他从后背取下自己的小提琴——也就是“筑”,我在博物馆看过,样子和小提琴一样,就是肚子瘦得多——置于白石之上,取了一个弯曲的尺子,敲击“小提琴”(筑)上的弦,曲调悲凉。荆轲和着筑声而歌,宾客闻之,无不悚然垂泪涕泣。( J2 @/ W3 `+ u% c/ l
  荆轲是怎么唱歌的呢?——古人唱歌跟现在不一样,特点是几乎听不出什么词儿。它要求“声中无字”,吐字完全融合在乐曲中,听不出具体的字。还要“字中有声”,就是每个字要拖长了声变幻着调子唱。总之,你根本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 v6 |- T% p5 Z' k  接着,荆轲开始唱到了副歌——所谓副歌,就是前面唱完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最后反反复复的几句很容易流行传唱的段落。比如“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之类的。
* i9 A' i4 e+ ~/ j2 |* M8 Y5 Y  荆轲这回唱的副歌,终于被大家听清楚了,而且跟我是一只小小鸟一样,非常高昂,是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F) L5 f, P# P( T
  就是这两句,来回重复,慷慨悲昂!1 b. v8 z$ ?- O$ T
  当此之时,易水河畔,白衣胜雪,烈士高歌,秋风横贯,众人无不瞋目裂眦,怒发上冲冠。
" `$ t* _* |7 H  荆轲引吭高歌已毕,痛饮一杯,傲然转身,挟秦舞阳登车而去,万里长空秋林,荆轲终已不顾。
, J; S2 |: T6 D3 r+ D/ _) Y  {  
% u0 _3 |" U$ G3 U  荆轲、秦舞阳,这个刺客二人组,最后一次看见日出是在公元前227年某个秋日。金色迷离的阳光从巍峨的咸阳殿角徘徊升起,文武百官和列国使节盛集两列。荆轲的肾上腺激素开始分泌,秦舞阳的力比多也开始比较多起来。
6 m; Y9 p& K$ C+ @% Q  两人在宣呼声中登上大殿的台阶,偷眼向殿上看去,殿上正是 terminator秦王政。他脑袋上带着冕,像个博士帽,坐在漆器涂彩的几案之后,胸前抱着剑。$ H" f: D" s6 C# d
  “刺客二人组”中的秦舞阳先生,突然临时掉链子了。他看见秦王政长剑拄颐,高坐在几案之后,威武严厉。殿下武士,执戟者甚众,又都是彪形大汉。秦舞阳吓得脸色苍白、牙关紧咬、嘴唇发紫、浑身战栗、小便失禁!5 A5 B' _8 v* v5 O/ n# z% }
  秦国群臣看了,十分诧异。轲回头一看,对秦舞阳微微一笑,示意其镇定,然后跨步对秦王政说:“下臣的副使情商不高,是北番蛮夷的边鄙之人,没见过大世面,请大王原谅,允许他捧物而上,完毕使命于您面前。”(所谓完毕使命,就是上前要你的命啊!)2 V& o% h0 ^/ B7 `) f  E
  秦王政传旨:“只请正使上殿,副使在阶下候旨!”——这下好了,秦舞阳不能上殿了。如果秦能上去的话,荆轲还有戏。
1 G" z: G+ O7 w  J5 t. h0 f  荆轲单独上殿以后,他与秦王政的一番对话,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不妨设想是这样的:
2 {% |0 ]" U- d3 ?( j" O4 K. l  秦王政问道:“那个匣子装的就是樊於期的头颅吗?”( Y' c" [1 E6 s/ O/ M
  荆轲弓身答应:“是。”并且打开。
* E# V& e- Q+ _4 r! v$ e! x' z+ T  匣子里边,樊於期的人头像一盒生日蛋糕似的,俏皮地坐着。" e7 Z/ q* p3 L* U# V' K4 ^
  秦王政示意合上蛋糕:“听说樊於期逃到燕国,和太子丹交上了朋友,太子丹把他当做上宾。怎么又把他杀了呢?”2 A; N1 F( Y0 i* K0 z
  “樊於期得罪的大王您,逃奔燕国,燕太子丹不敢收留他,于是灌醉了他,将他杀了。”( b+ U9 l5 L) @2 Y) w7 K2 i: m
  秦王冷笑一声:“哼!如果不是王翦的大军已经灭了赵国,北危燕境,太子丹岂肯杀樊於期。不过,总算把他杀了。听说你还带了督亢的地图来?”' Z$ k7 @4 z- Q
  “督亢是燕国最富饶的地方。我们献给大王,以示燕王臣服的诚意和决心。”荆轲说。1 U$ y% U! ?5 T$ A$ j6 X* [
  秦王政瞅一眼荆轲问道:“督亢究竟有多大?好在哪里?”(督亢在河北涿州一带,就是张飞的老家啊!)
% ?/ s) H! T# v! {) y  荆轲口称:“请允许下臣展开地图,为大王聊作介绍。”' L& }' A$ n" W/ w$ Q
  荆轲随即起立,走至案前,手把地图,徐徐展开,终于“图穷而匕首见”。下面的情节非常惊险,少儿需在父母指导下阅读。我们分镜头再现一下当年荆轲刺秦王——白虹贯日的情节。
4 P2 y. u' F+ c. g' N  荆轲左手突然把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抄起淬毒匕首,直刺秦王政前胸。(' \- @: T4 D) b7 t
  秦王政“耶呵”一声惊起,袖子猛往后撤。5 e! U+ b4 {5 s  X5 X# M8 h- {
  荆轲手劲不够,居然被秦王挣脱袖子,袖口挣裂。
) l: C1 n3 I; Q5 A  荆轲匕首刺空。(荆轲左手手劲不行,攥不住袖子,右手速度也不行,居然刺空。这是荆轲第一次丧失良机。)
4 d# a5 o/ H' C  事起突然,群臣惊愕,目瞪口呆,殿下武士无诏不可登殿。
% H6 A/ a  A6 s, `9 E  秦王政奔走,按剑,剑长,拔之不能出鞘。
! `" f+ L# N" o: v! O  秦王政放弃拔剑,环柱而走。' I) D* K# c: d6 ^& y
  荆轲环柱而追之,但是追不上。(这是荆轲第二次丧失良机。这也说明荆轲腿脚也不够快,如果跑得快,只要扑在秦始皇身上,用毒匕首划破他的哪怕一点皮肉,老秦就完蛋了。可惜荆轲居然追不上。荆轲好像一个语文老师,打架不是他的特长啊。——另外注意,这两个人都是光着脚跑的,当时殿上不准穿鞋。)3 x! c9 I8 P  P3 e5 ?# F0 n) L
  有一圈,由于秦王政绕柱跑得太快了,反倒差点和荆轲迎面撞了个满怀!秦王政赶紧说对不起,然后调头再跑。哈哈这一条是我编的。9 y% H7 _+ b& a9 U2 g+ V" G
  俩人在乱追过程中,秦王政回身,“以手共搏之”——就是说,徒手和荆轲格斗。荆轲拿着毒匕首,但还是打不过徒手的秦王,划不破秦王政皮肉!——完了,我看也不用打了,抹脖子自谢天下吧!" g+ `; D9 Q; K9 ^3 P+ {
  秦王政接受殿下群臣提示:“王负剑!王负剑!”——遂左手把剑身竖立,平行移动到屁股后面,伸右手成功拔剑而出。
: F( y' _% K5 [1 j) t1 z& V  这时候该荆轲逃跑了。荆轲捏着匕首,与举着宝剑的秦王政对决。刚才对方是徒手,尚且不能取胜,现在对方有了剑,更没戏了。宝剑一寸长,一寸强;匕首一寸短,一寸险,其实也是有取胜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秦王政一剑就击断荆轲左大腿——老秦力气很大啊。荆老师站立不稳。: \2 m( B  c, \# c% j( F
  荆轲一看没戏了,飞出匕首抛射秦王。* E5 `# F/ B7 L) z7 U
  匕首不中秦王,中柱。(荆轲的准头也很差,第三次失误。总之,荆轲左手力度不够,右手速度不够,两腿速度不够,眼睛准性很差,是个四体无力的刺客。荆老师啊,荆老师啊,让我们怎么说呢。
) E# ]( v0 a4 o) J/ {$ N, V  其实,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单靠双手就已足够杀人了,荆老师拿把淬毒的刀子比划了半天竟然连秦王一点油皮都没擦伤,三次失误,这个刺客的剑术,实在是太不及格了。' V6 _7 |" o5 E0 N1 M* ^
  (另外,荆轲的匕首击中的是柱子,说明秦王政是在柱子附近,说明秦王政非常善于利用掩护物进行逃避和进攻。即便他拿着长剑进击荆轲的时候,一直也没有离开作为掩体的柱子。懂得格斗啊。)! M) W/ p4 k. K6 J  a
  秦王政复从柱子侧出来,连击荆轲。荆轲被八创。
! [. K; K$ N! c" F( I- s( E  荆轲没戏了,箕踞以骂——又使出了骂太子丹的本事。这次更加厉害,是翘着前腿骂的。当时的下裳类似裙子,人要朝前箕踞(伸腿而坐)的话,则下体无遮拦,容易露点。荆轲杀不了老亲,就箕踞坐着骂老秦,给老秦看看我的下体,这是严重耍流氓的姿势,也算是过瘾了。
0 T) \0 K9 U2 J! A2 c  V) ]  荆轲边骂边自我解嘲道:“事所以不成,是因为我想抓活的,挟持你,逼着你退还侵地!可惜最后被你跑掉了!”(这种解嘲也不成立:你绕着柱子追了好几圈,连人家的膀子都抓不着,还挟持什么啊。又,当时图穷匕见,荆轲第一个动作就是当胸直刺,这匕首又是煨了剧毒的,见血则死,这也不是劫持的打法啊。)
5 F3 A9 y. D. b& i  从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的刺杀环境来看,荆轲的环境是最优越的。当时秦王政和他在殿上对挑,没有别人干涉,他又拿了致命武器,实在是占据优势。而专诸刺王僚的时候,专诸是被左右武士用两把长铍夹持着前胸,往上端菜,但是专诸仍然抽出菜中的短剑,一击而中目标。聂政进攻时,堂上堂下防暴警察甚众,他从大门口一路搏杀到内堂,不但刺了目标,还饶上一个大的(韩哀侯)。豫让则是在赵无恤前呼后拥出行的路上行刺,难度也很大。唯独荆柯是单打独斗。3 F( C. w, m& Q; C' q6 R8 a  z
  总之,荆轲的难度最小••••算了,“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不多说了,荆轲遂被秦王左右上前杀死,事后肢解。" c5 U. G4 _8 E' A% W& d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惜乎荆轲剑术不精,腿脚不灵。但作为诗人他还是蛮成功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诗写得还不错。( h1 Z. B. z+ c2 T) H$ j
  不管怎么样,荆轲视死如归,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提一枚匕首击打秦庭铜柱的声音,永远呼啸响应于历史的时空。, Y1 F0 E4 R+ N: x" x: P
  
+ }4 G9 P* Q. w5 i  荆轲被肢解于咸阳。消息传来,太子丹黯淡了好几天,最终叹道:“我已经尝试了,我没有遗憾了。”2 ?1 `" S6 f8 \6 X$ l
  如果说太子丹没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他同样也没有多少可期待的东西了。就在事发当年,公元前227年,秦国人很赏面子,把燕国攻破了。燕太子丹,被杀死在辽宁省辽阳以北的一条河上。此河由此改称太子河,至今犹在。* O% Z/ K4 V1 g$ b+ y
  
$ a. {7 P, h( b! l; i8 T- e! h0 ~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那个击筑的高渐离。
0 X: K% V0 d; f  据司马迁说,高渐离同志在燕国破灭以后,去了酒馆当服务生。由于工作太辛苦,改为从事老本行——击筑。后来他眼睛弄瞎了,去给秦王政击筑。高渐离往筑中暗暗灌了许多铅,击筑表演到酣畅淋漓的时候,就往秦王政身上扑去,举起筑来连扑带打。不过他听声辨位的功夫有点差。扑错了位置。举着筑一再扑打的是旁边一个古代沙发。沙发里的鸡毛被打得纷飞。大家都很好奇地看着他。  k9 N, j# E! W- G( q8 O
  直到他打累了,大家才走过去,把他捉住,杀了头。8 P) ?- v9 V: N3 h6 V
  高渐离可谓能为友报仇者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49、 王翦 / ^- {+ H/ `' E8 [) r! g. A
  
# r1 G0 _( d- v' b! H  公元前224年,秦军发出六十万大军,像一片卷动的乌云,推向天光灿烂的南中国天空,去做统一中国前的最后冲刺——攻击楚国。8 X; ], e7 [. x% }8 q' @0 I* C/ }
  
4 J% Z: Z" r' t; O, z  4 q) a: W. N7 X: p  k# h# H' {' F+ z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六十万人的战争规模是空前绝后的。西方的战争史上,一般就是几万人的战斗规模而已。到了十九世纪拿破仑进攻俄国,才平了这个六十万的记录。直到爆发两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才开始以百万大军相博杀。 9 Y4 h" ~1 w* {* O" f' I
  
* M4 j$ I* q+ f5 g6 B0 |' n  在中国历史上,六十万的战争规模也是空前绝后的。曹操赤壁之战不过二十万。直到六百年后苻坚的淝水之战才平了六十万的记录。此后再有六十万规模的,就是近代的解放战争了。 % j% W7 o* |8 E' L8 U# y
  
5 O4 R+ g6 X' i" m- J8 Q  秦王政送给王翦这六十万大军的时候非常舍不得。如果王翦这老小子带着六十万大军造反了,那我秦王政只得下台。
3 B! U# S5 \- R$ R  
7 _1 A  \1 _7 l( h7 d% c6 n  王翦于是故意说:“我曾经考察过,秦国某某处的庄稼地是块好田,还有,吕不韦从前留下的某处宅子风水也很好,他还有一处园子也很好——从来不闹鬼。能不能请大王赐给老臣,以为我的子孙留。” . k/ _, b7 |7 f* p# D
  
* t  J* ^/ b/ K0 n2 L+ F  秦王政略一错愕,旋即应允。( A9 b( g+ R% u
  
( q8 g) f( C5 a/ s% K; r! T/ I  “还有了,嫪毐玩过的一个什么池子,我也去check it out过,能否请大王也一并赐我。将来我孩子谈恋爱的时候去玩。”
7 d% m% b" O9 N% I9 p) [5 I5 c  * Y" l1 }4 y5 s9 q( `: }# X) u
  秦王政非常纳罕:“以将军此次出征,大功在即,回来之后,何愁贫寒?”
8 H6 \0 c1 K, \# u: K   & h2 ?5 X0 J  c
  
. ]( U. j1 G+ t* ~' U4 e8 X  “大王,说句心里话,我们这样的人,功劳再大,也指望不了封候。能够趁着现今被大王垂爱,早要些田园,亦足矣!”/ l, _" E/ g$ {
  
4 y, n$ f, e* K# `. G; Q  秦王政闻言哈哈大笑:“好!好!寡人就都答应你!”秦王政原有的一脸愁云,顿扫而空。 5 b) g& w9 {, F' @2 _8 g1 {$ w
  " _  q" V4 V+ O; o
  我们说,王翦非常会演戏。他把自己表现得贪财鄙陋,目光短浅,像个锱铢必较的小财主似的,好让秦王政放心,知道他没有鸿鹄之志——也就是没有造反的野心。所谓“求田问舍,原无大志”。, E; ?- _) G" b5 ?6 \( F6 a$ `
  
" x" u) `8 W9 K! p& R1 i. N+ i6 I* c- B   王翦到了战场以后,还是隔三差五派人又跟秦王政要房子:“我听说嫪毐还有一处什么地方值得check it out。”0 f6 k: _/ y* b4 [: S: v& `7 j
   ' K6 e8 k' d, {3 x5 C
  
" a& p$ i8 i! g  王翦的幕僚实在看不过去了,劝告他说:“老将军也太没品位了吧——老要房子!我们都跟您丢不起这个脸了。再说您老是这么去要,不怕大王怪罪吗?”0 U8 `& R' t6 z+ _
  
/ S1 o+ h# K+ L) ^   王翦哈哈一笑:“你不知道!秦王如今空一国甲士尽付与我,如何放心得下。我不频频索要房子,以此自污品位格调,难道坐等大王疑我志向远大,有吞天翻地之心吗?”
8 J) g% Y; t% j+ v7 [  
# x7 A4 Y" H( c0 u% W$ }8 P* J   幕僚敲了敲脑壳,说:“有道理!有道理!同意!严重同意!”* |9 D: O% v/ Y7 x! u) f
    |; g1 E( ~+ x/ U) k" Q% q/ }
   不管怎么样,“求田问舍”这个成语就传下来了,指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的人。2 R* O& k( ^! c; j1 I- N
  
" [0 |3 O7 K) R) B* R3 z  
3 F/ L) M, C, i( y% E2 @  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到了楚国之后,楚国大将项燕(是项羽的爷爷)前来迎战。王翦决定坚壁高垒,采取拖延战术。他对自己的军士训话说:“按照我的战术,谁也不许出战,否则死了死了地!都给我留在壁垒内,洗澡、休息、吃细粮!”(史书上说“休士洗沐,而善饮食”。)
3 l! L2 q1 j5 |+ d" c" c. h     H* B/ G9 k8 Z* N& n- h
  
/ \4 y6 J! E8 l9 f. H6 t   于是士兵们就洗澡、休息、吃细粮。那时候的人也喜欢洗澡。是到了后来明朝,理学家们发明了元气,怕元气散了,才一辈子不洗澡的。
- C0 y8 Z/ h- N7 F  
) H4 e- k, q  E" M5 ]  秦军休养了很长时间,无所事事。夜晚他们都患了夏季失眠症,军官们睡在帐子里,士兵们干脆去土坡上躺着,幕天席地,偎着土地上白日的余温,望见天空里流星的长尾,想到战争快要结束了。绵延春秋战国时代六百年的兵气,终于就要销为天涯日月平静的光辉。
7 z5 c( S% X5 u  0 U. p+ }; G* c  o4 k3 A2 e
  漫长的白天又到了,秦兵们就在兵营里练习立定跳远和古代手榴弹(石头)的投射,因为他们实在憋得发慌了。跳远是军人选拔的项目,因为战场上有许多壕沟需要跳。纵跳也同样重要,为了跳上敌人的战车。 1 z- m9 @# ^! u2 c  o1 l
  
* X7 h' B4 O- d3 B9 D0 N! z  王翦看见了,就说:“这些无聊的人再这样无聊下去,就要爆炸啦。我看可用啦。你们去打听一下项燕军的动向吧。”
. ~: M) Q/ k, j6 Y4 Q. \9 J  ( R# B. H- O0 U9 Z
  项燕这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正把大军向东调动。我们知道,军队移动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刻。在调动中很容易阵列混乱,露出自己的软肋:后身和两翼都容易成为敌人殴打的对象。就像两个拳击手正在互相打架,突然一个掉头去场子边上喝饮料,那他的屁股和两肋就完全暴露给对手,情等着对手扑上来揍他了。  }# ]" z7 `( u# e2 @( M
  
% S( u" c9 ]/ F% H4 p- e; @  
+ m/ q' r* f1 d8 _# T3 G4 d  王翦抓住楚军调动这一宝贵时机,令军中最精壮者为先驱,大举出击,大破楚军。项燕一个奔跑不及,被王翦所戮。3 Q$ f( l( O+ u! t3 I
  
7 i$ K2 f3 G9 N/ m8 g; P2 M( Y0 x  王翦率兵南下百公里,直取楚都寿春,寿春陷落,楚王负刍被俘。号称南方赫赫强国的楚国,至此冰消瓦解。
2 }. n* F3 h  \5 A. _8 s) \  , m" l; Y) A! Y9 Z' L
  一个人即使再会作哀凉的诗,也比不上公元前223年长江流域,某一片带黄痕的绿叶,随便地就飘下了枝头的姿势。楚国在这一年被王翦的大军灭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3: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150、黑夫、惊
1 `' K- N4 V0 H  
# k9 j( h7 c8 J" N% e  R  王翦的六十万大军中,有一对儿哥俩,叫做“黑夫”和“惊”——我们除了讲述帝王将相的故事,也要给普通人一点镜头!: J. }9 G+ g" c" @
  
' f5 ^4 M/ j! Q$ a' H( `+ m  黑夫和惊都热爱文学,于是他俩在攻楚的战唱上,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真正的来自战场的信啊。
9 p: J' t2 U" B- m9 J- I  % K( n. J1 Y% i  i
  不过当时没有纸,所以他们只好写在木板上,叫做“牍”——但这没有什么可耻的,即便秦王政给吕不韦写信,也是写在木板上的。
8 m4 `8 R" o8 t6 B7 U) ]1 l3 k  / V. N  C, q' l; a
  黑夫和惊用毛笔蘸着墨汁,在木板上写道(注意,不是拿刀子刻):“黑夫、惊,敢拜问中。” ; h# Y- t3 E. w4 R7 ]$ k
  0 `' L  p/ H! u1 {2 V
  “中”,是他俩的大哥。看来大哥识字。问完大哥好,他俩又拜问母亲:“妈妈还好吗?我们哥俩还活着呢!”这后半句话是最急着要说出的!
5 @) d) T- A6 _  d7 \  
! q  O$ X: V% m. ^  接着,他们谈了一些家庭琐事,随后进入主题,向母亲讨钱和衣服。其中惊在信中显得十分着急。惊说,如果母亲不快点寄钱的话,他的性命可能保不住了,因为他已经开始借别人钱啦,借了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估计是老乡)。
: E' `  [/ S7 @3 G! l$ n- N  
8 j5 C+ E7 Z9 p; ]; T) O  再不拿钱来,我就要死啦(“即死矣”)。惊在信上连用了三个“急”。急急急!很像大学生跟家里要钱时的文风。
: [% ?/ d8 a% g4 K  7 i0 q5 m' z+ O, H, e+ {, q
  惊向妈妈要钱的数目是五六百,要布二丈五尺。要就要呗,但惊这人说话比较啰嗦,又嘱咐道:如果老家湖北安陆的丝便宜,就希望妈买些丝做成襦裙寄来,钱则可以少寄些。如果安陆丝贵,就多寄些钱,自己在这边可以拿钱买布做夏衣。 " b/ ?5 l6 m/ O) R) @1 E
  4 J/ Q1 B, b7 v
  信里当然也提到当时的战况。惊说,黑夫的运气比较差,马上要参加淮阳攻城战,淮阳是楚国的地盘,一旦攻破淮阳,就可以南下攻打楚都寿春了。战斗会很长久,一时打不完,“伤未可知”——会不会受伤不知道。当然也许他本是想写“尚未可知”的,却写成了白字“伤”。总之,惊说,鉴于黑夫任务特殊,希望妈妈寄给黑夫的那一份钱和衣服要多一些。   V7 L9 D2 Q( M
  
$ H# t. U$ ]9 m$ W, r  D   由于惊太罗嗦了,结果把木板写满了,意思却还没有啰嗦完。他只好又转到背面继续写,嘱咐家人别把衣服寄错地点了,一定要寄到“南军”什么什么的。* l6 h/ m( A  p4 H
  
8 n; \$ O) B/ U6 k8 |5 q2 D  最后,他要大哥“中”代向家内其他不识字的各位亲戚问好:
" Z4 Y* x  A3 W  
& B) ?; }3 ]9 I. g7 D( H  “替黑夫、惊多问姑姑、姐姐好!
1 X$ n& M1 t5 ~; \5 I% `  ) P. e6 T" |2 S6 I1 [& s% A  O2 U/ v. i
  “替黑夫、惊多问‘夕阳里’的吕婴(估计是他们小学同学)好!
, K5 ^  ?% D, ]    h% D' k: R( B$ W3 m
  “敢问姐姐生的儿子是否毋恙。* S3 E* b" O/ t' [( U$ Z" o2 Y
  
* C( B- V& l2 f! e" m0 t9 K+ p) X: s  “敢问老丈人好!”(“敢问”这一词,至今尚在中国人的信中习用)
1 ?7 [5 y3 E2 P& c  
- z" _) P. b$ E* a" Q) g  惊在信中还问候了其他很多人,而他最挂念的是他的新婚妻子,要求她孝顺婆婆以及老丈人。而黑夫似乎还没有结婚,他惦记最多的人还是自己的母亲,一再嘱咐说自己在外打仗,哥哥“中”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啊。还说也不什么地方强盗多,希望“中”要看好了母亲别去那里遛弯啊(这母亲不是吃饱撑的吗!怎么上那儿遛呢?)
& q. Y* \1 \. S5 R  
+ E& `' @, p* Q. Y& [  等木板的正反面全写完了,哥俩的万千情义再无下笔之处了,两兄弟才在战场上恋恋不舍地停下笔。 $ }5 R% Q+ i" m6 a
  ' w6 C* H7 D  `9 p3 a( Y1 g
  信写好了,就需要装信封。但是,没有信封啊(有信封也装不下这大木板呀)。于是古人有办法,另拿两块木板夹盖在这木板上。这就等于密封了!除非特异功能人士,否则是看不到里边的字的。, l. G9 x# u& o" e9 G  |$ {/ {8 D
  ; r! S- T1 k7 _- r# H8 n2 C! n! F& Q
   信准备好了,怎么送出呢?当时的国道两旁有驿站,接待出行的官员,也送信,但只送官家的信。私人信件只能央求熟人捎送(比如黑夫、惊的老乡,复员回家)。是一直到了明朝,才有了“民信局”,民间的信才可以走国家驿站。 % P8 `4 v7 V- W) S9 O4 b
  
. ~) l9 S7 @0 D3 ^5 f! x1 N* p  幸运的是,黑夫和惊的两封家信都相继平安抵达了目的地。可以想象,母亲和哥哥收到来信时该是多么高兴。如今天气转热,远在战场上的俩儿子还穿着冬天的衣服,儿子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家中的母亲肯定心急如焚。
* j+ f$ T" A& T4 i8 W: [, s" O3 M  
: u. p: \: p( m; k, o  P  至于衣服和钱是否寄到,黑夫和惊在战场上的命运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可爱的古人们最终都死了。3 N: j$ \5 R2 n
    @5 c% Q' i5 G1 s
  正是无数类似黑夫和惊这样的农夫子弟,组成了秦国所向披靡的军团。这帮军人爬冰卧雪,争城野战,死不旋踵(死也不调脚尖回头跑),从令如流,经常捐甲、免胄(只穿着老家带来的布衣,光着脑袋)跟敌人搏斗。就是他们,从商鞅以来一百多年间,大战65,全胜58,斩首150万,拔城147座,建郡36个,秦军横行天下,无能阻者。岂不伟哉!
( j1 ~: J3 o1 R  
0 }0 p+ i8 [2 B0 v0 O, z0 o  正是凭着这样一只战功卓越的军队,秦王政并吞六国,设天下三十六郡,遂自比于“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以为上古未有之功烈,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 \, p& q4 q0 c. W  
% m( }/ _/ |1 j, g8 N( _& @9 E  秦始皇遂周行于天下,封禅于泰山。他站在上帝驻人间的办公室——泰山之巅,翘首眺望远大的夜空,看见星群的宁静和颤抖。广漠的宇宙是如此空旷孤单,矿石与星尘,在穹庐以外,在地层深处,各自从事着自己深默的过程,操演着无边无尽的一团沉静。历史本是过程,似乎并无我们所找寻的“意义”。是“意义”这个词打扰了人间的安宁。
* f2 C% w1 z4 m  K: g: I  0 u% G0 |9 i6 F, I) X
  至此,天下风高草长,日子何其悠扬苍茫。青铜啊,霸主啊,天下之君顿戟一怒啊,秋风黄叶伏尸百万啊,沉者自沉,浮者自浮,都似一江春水,向历史深处流去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1 17:20 , Processed in 0.0231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