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2|回复: 0

让患者看病更方便 青岛六千患者选择社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 12: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青岛
& @% t! D* f) D$ Z: T8 g# c# B& v
  _3 E5 n2 A, o" ]  社区医保定点增44家居民就近看病
# P+ d) j" [% ^2 @: f4 y: O9 o9 ]. l' C/ {0 a+ X/ ~
  据青岛媒体日前报道,青岛市为方便患者就近享受医保优惠待遇,在原有41家社区医保定点单位的基础上,又新增44家社区医保定点机构,市民自2月1日起就已经就近选点接受新增44家社区医保定点机构的服务。
0 d9 O. f$ x$ e/ j+ o, ^ - L& z/ U1 s1 {, Q% `1 b
  六千患者选择社区2 q. n; p- `, j& p

% J  O7 B6 l% i  C  去年1月青岛市开始试点门诊大病进社区,首批选择了41家具有承担门诊大病业务资格的社区卫生机构,并将部分门诊大病纳入社区治理。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6000名门诊大病患者,把自己的医保定点单位由医院改成社区,逐渐形成“小病先到社区,大病再进医院”的实用医疗观念。$ H  v; e+ \$ I2 l
; t  a( E3 r5 E# B: b
  社区医疗一年省八百
- v7 a. ]1 ?9 q0 U( H1 H  v! h
& A. d; S! ~8 U1 l  据介绍,从社区医疗机构结算情况看,定点在社区的门诊大病病人,个人负担比例比定点医院低4.6个百分点。较之三级、二级、一级综合医院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自负比例明显降低,平均每人一年可节约800元左右。 潘修雷0 G3 ^3 \5 Y& h. k0 h
  v( M, C8 @0 R) d
  上海
( [& W9 n/ ~0 R8 p% m8 \: i
8 z4 |% h+ F+ S, s' P+ |& D  “120”救护车今年增120辆密度内地第一
3 t. D7 r0 u& `; w* {2 A3 I" S6 e! n! q& |8 b) \; m( }
  据3月2日《解放日报》报道,今年,上海市“120”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将新增120辆救护车,新建15个医疗急救分站。到年底,该市救护车总量将突破500辆,以常住人口计算平均4万~5万人口一辆,提前实现上海市院前急救“十一五”规划目标。: o% N( |* x  {4 g& `' B
: c* @( Y7 y( ^: K, ]4 b
  据该市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87个急救分站(其中中心城区30个),近400辆救护车;去年本市共出动救护车次35.31万(其中中心城区18.6万),同比增长达15%。虽然急救资源规模和业务量均比2004年翻了近一番,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急救需要,不少市民反映要不到车或者等候时间太长。+ H0 c7 _7 J5 [; `- s

. t7 L/ `" v/ m8 L2 g( |  院前急救攸关生命,是政府应当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2007年和2008年,该市连续两年将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合理布设救护站点。去年,该市新建了15个急救分站,填补了部分地区的急救“盲点”。如杨浦延吉地区,过去市民用车需从6公里外的新华医院、市东医院等处调配,自去年11月安图路分站设立后,周边地区居民的平均等待时间至少缩短了一分半钟,昔日突出的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 S: v1 |2 `& s4 T7 H# g
7 M3 ?$ C# z0 M1 P; O; G. e) S  根据规划,今年该市还将新建15个医疗急救分站,到明年年底全市急救分站将达116个(城区36个),急救半径城区在2~3公里,即平均每2~3个街道有一个急救站,郊区在10~12公里。
5 J. f2 w+ t! e) N4 E: F) v( Z0 j0 G+ A# W: L! r) x5 f
  加快增添车辆。该市目前使用的救护车统一采用先进车型,配置了先进的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喉镜等急救检测设备,药物40余种,车载通讯GPS定位系统等。“120”救护车的服务模式也不限于快速安全转运病人,还强调进行现场急救,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维持伤病员生命体征、减轻痛苦、稳定病情。近年来该市救护车的增加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是24辆,2006年30辆,去年增加100辆,今年则再增120辆——到年底总量突破500辆,平均4万~5万人口配一辆救护车,密度位列中国内地第一。4 ^# }- o0 d9 t6 x2 C) C5 R: Q5 ^
# G7 L( @, r: A% r
  据介绍,新建站点、购买车辆、配置设备等,该市今年将为此投入8300万元,最终为急救反应“提速”打下基础。目前该市“120”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约为11~12分钟,2010年将控制在8~12分钟之内、平均10分钟。
1 O  y8 s& ?9 z! W5 x0 w- X7 K) ?& H% `: L0 c  Z' P# C( X: B
  另据报道,该市2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全科团队1190个,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70万户份,占全市居民总户数的30.41%。这意味着,全市超过三成的居民已经开始享受“家庭医生”服务了。 孙刚
, _& K, e% t6 y; G  ^: Q1 x# D# N2 f
  成都
7 M2 a, S. Q1 j- \' E
1 ^* w0 L' T: ]' {. ^/ o, m2 e; x  L  为方便患者看病市中心三甲医院首次整体搬迁2 t$ v* Y4 \1 D$ ]( n; G

( I+ y' f5 T, m" Y/ m1 ^  据《四川日报》日前报道,已有65年历史、位于成都市春熙路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停止对外接诊,整体搬迁到该市城南新区,目前已面向广大市民开诊和接待住院病人。作为三甲综合医院整体搬迁,这在四川省还是第一次,在国内也属罕见。( h9 P8 {% e6 z

+ J* s; t3 T7 b8 e( U  城郊居民看病远3 r; @) w8 }' ^0 i. V3 b/ Z

! a7 M) @7 W( H/ ]$ o- D' ]0 B' G/ h  随着近年来成都市旧城改造的加快,城外新建住宅小区呈几何形态增长,大量城内居民乃至外地居民入住后,去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看病成了问题。记者在新开发的金沙遗址成片住宅区看到,众多楼盘中没有一家成规模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仅看到一家私立专科医院。该区一老人说,“人老病多,怕就怕得了大病,去大医院看病很麻烦”。
' s6 _% Q4 O6 z4 T* @: H- h' x# h  X4 d9 L% B* ^
  城内医院“肩并肩”% R" Y; a0 L4 ^# }/ S9 `

1 z  ~: u$ A& P5 J0 _! s5 M2 d+ h3 r  但是,成都市中心就有九家“三甲”医院,绝大多数都在一环路以内,而且医院之间距离很近。在成都二医院附近二公里范围内,就有成都一医院、省四医院、成都军区鸿桥医院等。省人民医院则与成都中医附院隔街相望。+ @) A  E4 w- w2 b3 P, F4 }

; h+ N. V4 P; E8 {1 y* o2 `  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打拥堂”,难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据悉,目前除了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以及成都二医院、三医院外,其余大中型医疗机构基本处于“吃不饱”状态,无论是设备还是人才都大量闲置。如市中心一家三乙医疗机构门诊大厅患者很少。一位患者说,这家医院附近就有一家三甲医院,人们当然愿意到那里看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2 21:07 , Processed in 0.0447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