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漫步之侣

十大广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9: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会陈皮
% N& `6 Z) u. _! @9 G# K5 I! ?/ W9 E6 c: o+ |5 J: B; R& ~
 新会著名特产——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 b6 ]: R( L% _+ G; T* i& `7 c- W* H; h& r- i* t  x4 j& N% L: \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 `' M8 b3 T  ~8 ~, |

" d' i4 s2 M6 U# M0 c. Z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小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 V" m  A$ w* ]
: o: L  L5 ^3 v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中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 y7 u; v, x. h1 g0 D, W2 |% l4 _2 q$ j9 B: ]  k3 @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气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9: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钱白花蛇
) C1 `! b5 J& j: {; \1 ]( x7 g- }2 V! v. R8 f! l9 b/ c
【药 名】:白花蛇3 v3 X* i6 r9 b5 j" @4 Z! o

7 ~* \( ]# S" @+ V, D* p5 B+ f  f【拼 音】:BAIHUASHE
1 Q) L  R7 {) v6 T
) `& x3 }' i& q( m3 N' z【英文名】:蕲蛇Long-nosed Pit Viper白花蛇Little Multibanded Krait
4 x4 W# ]4 @/ M8 u4 m1 P% n, k  ~+ F; k
【来 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y* I& ]- \# Y2 q& A$ E1 f
% q& R3 C" U3 v) F
【功 效】: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
0 X' s* {9 _% `+ y
* S/ ?3 R! u: @; k主 治】: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 ①《雷公炮炙论》:“治风。”②《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  ”③《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④《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溺,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⑤《本草汇》:“治癞麻风,白癜风,?眉脱落、鼻柱塌坏者;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⑥《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 U, g( P8 N" B& ^! U
, w; X+ b6 l# d: v3 X/ ]  U【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①《开宝本草》:“味甘咸,温,有毒。”②《本草图经》:“有大毒。”
+ ~8 f' k# C+ }( W$ ^+ P5 g6 \0 S4 f# h0 c
入肝、肺\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②《本草再新》:“入脾经。”
9 U' y4 f- i* m& F! w5 m# f5 t( G
8 }% c5 A* r3 h& h【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  _5 \- Z7 v% N& a# Q
) a; G( N0 T8 j" K, A( s" q) M2 C: ^6 h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者忌用。①《本草经疏》:“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定缘阴虚血少内热而发,与得之风湿者殊科,非所宜也。”②《本草从新》:“唯真有风者宜之,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③《得配本草》:“虚弱者禁用。”④《本草求真》:“忌铁。”
' K* `2 X) s8 G5 }3 X
, O& X' q7 O5 C1 B0 O( ?& @1 Z【药物配伍】:配乌梢蛇,搜风通络;配麻黄,通络止痛;配蜈蚣,祛风解毒;配天麻,平肝息风、通络定惊。: d' k9 K: j& T1 Y+ X
& v9 t5 ?+ J, O  F
【别 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本草纲目》;①五步蛇又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纲目》)、百步蛇、盘蛇、棋盘蛇、五步跳、龙蛇、尖吻蝮。②银环蛇 B,又名:银报应、寸白蛇、多条金甲带、白节蛇、手中蛇、断肌甲。药材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花纹而色白,故名。
0 C: f6 i+ w9 g! z; {; f- t- Q5 [8 X! C, \9 R/ i$ s5 t
【处方名】:白花蛇、蕲蛇肉、金钱白花蛇、蕲蛇9 e( ?" ~( d# Q* i$ f2 q0 `

/ J8 ]2 `( y/ R4 k5 j* W8 d& R【商品名】:大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为白花蛇正品。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W( O8 W8 h0 S0 a; G& [6 G6 c" O

7 v, C! x) {8 ]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花蛇、小花蛇、百节蛇、银环蛇、金钱蛇、金钱蕲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银报应、寸白蛇、白菊花、断肌甲、多条金甲带、百节蛇、白节蛇、手巾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功效与白花蛇相似,但用量较轻。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非白花蛇正品。以头尾齐全、干燥、色泽明亮、盘小者为佳。- X6 g; l, V8 ?2 Z1 Z

; W2 E& v2 Z4 f, ]蕲蛇片:为五步蛇用竹片撑开后焙干者。
) S$ n2 J+ b- W" H( d1 k9 G5 o& ~: Q
蕲蛇棍:为五步蛇直接焙干者。
: \4 j  d  N/ G( d8 l# b" C9 k! E* f6 B4 G
【药用部位】:①五步蛇:本动物的头部(白花蛇头)、眼睛(白花蛇目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z) E! n) U) D& K2 H6 j9 n: u
$ }  _! W0 ^2 v5 S【动植物资源分布】:①五步蛇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②银环蛇 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Z  r! Z6 m. H$ `! u7 e

! j5 N" q, M' F* M, P7 G( r【药材的采收与储藏】:①五步蛇: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长竹竿和铁丝做成套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撑开,直接焙干。商品统称为“大白花蛇”。撑开焙干者又称为“蕲蛇鲞”;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②银环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签撑开后焙干。商品称为“金钱白花蛇”。/ l9 W- P4 q- C6 J5 B! o4 T( v
7 E. p. y6 W! }8 `6 C
【拉丁名】:药材蕲蛇Agkistrodon白花蛇Bungarus Parvus原动物①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nther),②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
, c" ~5 S5 Q) @6 O  t) c, r. l) t/ }3 i; r; B
【炮制方法】:大白花蛇:砍去头尾,温水润软,切成方块,晒干;或用黄酒润透后除去皮骨,晒干。(每白花蛇10O斤,用黄酒50斤)金钱白花蛇:刷去灰屑,除去头尾即可;或用适量黄酒润透后晒干。①《本草图经》:“白花蛇,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不复蛀坏。”②《纲目》:“按《圣济总录》云,凡用花蛇,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干。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火气,去皮骨,取肉用。”
7 |3 F4 N8 k  o8 i7 Y7 g# \/ P% e
* P" k$ n4 k5 n2 s- L4 ~5 o【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①《开宝本草》:“白花蛇,白花者良。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②《本草图经》;“白花蛇,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具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治风速于诸蛇,然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③《本草衍义》: “诸蛇鼻向下,独白花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④《纲目》:“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按元稹《长庆集》云,巴蛇凡百类,惟襄鼻白花蛇,人常不见之,毒人则毛发竖立。然今蕲蛇亦不甚毒,则黔、蜀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性不同,故入药独取蕲产者也。”“黔蛇长大,故头尾可去一尺,蕲蛇止可头尾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而已。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坏也。”⑤《本经逢原》:“凡疬风曾服过大风子仁者,服白花蛇无效。”
" l# d9 f' q- R) y+ j/ \) s' L+ z! q
' j$ s1 S/ [+ e* h" Q0 H【生药材鉴定】:①大白花蛇:干燥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盘径18~25厘米,蛇体直径约3厘米。头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较宽大,俗称“龙头虎口”,上颚有长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鳞片,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色花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白色,鳞片较大,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尾渐细,末端呈三角形,角质,习称“佛指甲”,腹内部黄白色,脊椎骨突出显著,两侧具多数肋骨。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主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②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干燥体甚小,亦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细,纳于口内。盘径约3.5厘米,蛇体直径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光亮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此外,广东、广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锦蛇 Elaphe moellendorffi(Boettger),除去内脏的全体作白花蛇入药。蕲蛇:显微鉴定:粉末:淡黄色或黄白色。①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表面观呈类圆型、卵圆形或类多角形隆起,覆瓦状排列,散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细颗粒状物。侧面观呈半圆形或乳头状突起。②表皮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楚,密布暗棕色色素颗粒,多聚集成不规则网状或分枝状。③横纹肌纤维侧面观呈薄片,边缘较平直,横纹细密、平直或微波状,有的不清晰;横断面圆形或类椭圆形,有小孔或裂隙。④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骨陷窝类圆形或梭形,大多呈同相排列,骨小管较细。有的可见表面有细密的斜向排列的纹理。
# c0 S, U  t% c4 [- h
# P7 k, t5 m  x0 E. s, J  H% h【中药化学成分】: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凝血酶样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含 13%糖),分子量约为33500。银环蛇蛇毒中的 a一环蛇毒素(a一Bungarotoxin),是一种神经毒,已分离提纯;分子量约8000;是74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有5个双硫键。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5一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甙(guanoside)。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球凝聚成分(不含出血性毒),被咬伤中毒后,常麻痹而死。胆汁中含胆酸。蕲蛇:干的蛇体主含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等。尖吻腹头部毒腺中含多量的血液毒,少量神经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强烈的出血性的血液毒,被蛇咬伤中毒后,内脏广泛出血。干燥蛇的毒牙仍然有毒。肌肉中含精胺(spermine)、蛇肉碱(ophidine)、δ-羟基赖氨酸、硬脂酸、棕榈酸、胆甾醇等。肾的中性脂舫为甘油三酸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2 02:26 , Processed in 0.0233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