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flzyxbs

艾灸可治疗哪些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2 19: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 用 保 健 穴
7 X, i, v4 Z+ v! v; U+ @1 E* a: g0 C# M# Z/ O: Y/ a
      足三里
& d# g. a% q& e9 G0 o8 {0 n. O5 m8 C
       足三里穴是最为常用的保健穴,古今医家均十分推崇,故列为首位介绍。
+ q/ b$ f! l/ S% c" ~0 g; n! F; G8 @; E
[取穴方法]
, ^  C# M+ e5 ]0 R. z8 Q; D! @5 n( x5 ]* g0 G( c# u
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取穴时,屈膝或平卧位,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四指横量,在外膝眼直下方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就是足三里穴。, o4 ]. Z1 v: r

7 K4 ?3 H+ ]1 E7 w# w: w2 e[主治功能]   R/ \- P! W* ^% X% d
1 {* x8 E' C* h7 F$ @
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宁神定志、益气回阳、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强身健体等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痛、呕吐、呃逆、腹痛、便秘、泄泻、痢疾、下肢瘫痪、痿痹,以及心悸;失眠、昏厥、休克等病症。! E6 S- p: F& \7 m, g0 ~

# `# l/ U- P- ~  y[保健防病]5 i8 C3 o) v9 a( }$ D0 B
( T; C/ S6 K  U! z/ I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又是胃的下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强健可以奉养五脏六腑及全身组织器官。而足三里穴具有强健脾胃、补益气血、扶正固本、强身健体之功效,故為全身強壮穴之一。临床证实,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7 Q1 f( z' ^9 u7 i) h+ c5 ^, ]
. H5 x0 S* ]) e# B8 W9 b[操作方法]
- Q5 _1 c: W2 X! \
# X5 y3 |) g3 f; l. F按压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两侧足三里穴各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以使局部有明显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 }8 @. G- W2 a! P4 R8 Y6 ^3 a. W1 i2 N$ I) l: ~5 m  a& @" I) G
艾灸法:可用艾条在足三里穴处行温和灸或回旋灸,每天艾灸1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使局部感觉温热、皮肤发红,以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 \" C8 X( G6 K0 I: t( d
  ^1 \0 |, B3 }/ q5 J$ C. k, M以上两法可以任选其一,坚持2~3个月。也有人于每年的冬至、夏至期间即行艾灸,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q8 O, O! d5 f1 X

; E# `+ I1 D6 m( H[文献记载]
( G! p; O/ w7 H# X4 k: s* E* A
  H7 f1 ^! @) F) B' h  K7 x1 z: j《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患风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8 I" L3 H0 {; ^# R3 M) [% I% G

1 b5 C" U! s( S9 o《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 A' \* T1 O1 e1 U
# S1 Z, t/ s) Q1 L& S, x, r. A: M《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即两个足三里)有灸疮为妙。”* B% F4 Q# o  o3 N
  w8 ^2 Y1 S: |, r: H% \1 j$ ^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R, z( c4 B4 Z' E" m2 K& R

( l' @0 K- X: c8 S《类经图翼》中說:“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
发表于 2008-6-12 1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肩周炎的治疗  G/ B1 u' Z  u$ U2 `6 O0 t
9 X, H3 h$ I  m7 J
张某,男,今年54岁,患右侧肩周炎已经半年了。刚发病时,感觉肩部周围疼痛酸重,尤以夜间为甚,并且向颈部、上肢放散。当时也服用了一些药物,但因工作忙,没能坚持治疗。来诊时,患者疼痛虽然较前有所减轻,但上肢活动却明显受限。体检见肩前、肩后均有压痛,上肢后伸、上举、外展都受到影响。X线摄片检查,局部无明显病理变化。经进一步询问病史,患者长期操劳,肩部慢性劳损,日久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复感风寒,导致手阳明、手少阳经脉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此病如果不及时获得有效治疗,迁延日久,还可导致肩部肌肉发生废用性肌萎缩。
0 O% f( j5 J! X* y  q
3 U* m, M8 Y' ?7 `0 v5 E! b根据患者的临床症候,我主要采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方法治疗。主取肩髃、肩髎、肩贞、肩前、曲池、合谷等手阳明、手少阳经穴针刺加艾灸,并在阿是穴刺血拔火罐,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嘱患者针后活动患肢,每天做手指爬墙锻炼,以及双手拱手锻炼。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右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此后,又继续治疗了一个疗程,诸症消失。0 A7 T4 c" [) A% q: m* s. J, w  q
  Z! q# ^4 F4 B& U
一般来说,肩周炎运用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况,有利于消除炎症及清除致痛物质,加快局部新陈代谢,促进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功能修复。
发表于 2008-6-12 1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 元 穴(丹田)3 p* Y( A3 V* }
# c$ R+ F. v# ?8 I
[取穴方法]5 O4 x, N! U& e) O+ j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处(从肚脐到耻骨联合上方为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然后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取穴。1 K( w4 I' ]- C; Y* X2 J4 P) F1 b6 ?

8 _, [- P/ t8 d; a. F[主治功能]9 j" e5 w' ~4 c5 g  j

$ ?1 E- l5 B* d: n  _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调理冲任、理气和血、强身健体等作用。常用于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的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等肠腑及泌尿系病症;遗精、白浊、阳萎、早泄等男科病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症。
3 z9 q+ i: i9 o9 m[保健防病] 4 U( |' H* j  g4 H9 \9 `% ~
# o4 Y. D5 A7 M0 E; s4 E( N
关元穴归属于任脉,又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该穴位于下腹部,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其别名丹田,据《难经集注》云“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该穴长期施灸,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故为保健要穴。/ W- Z8 I9 s) S" \

/ D: E" F9 `: m+ w4 q[操作方法]$ Q, _; f: P8 H! i% z

- x$ J5 }6 B: G) c' Z  t9 S2 J7 T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約2~3厘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紅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8 V3 Q( w- l/ s7 I- {

+ n" d8 ^# q- K7 y- l& O8 L) N* R  k艾炷隔姜灸法:將生姜切成0.2~0.3厘米的小片,用針刺数孔,放在关元穴上,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灸3~7壯,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 }( Z0 x9 P7 d4 ^2 f3 {' @: `7 a& {/ V+ O$ g6 n8 w% p, W: K( j" L
临床研究证明,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 t* b+ S; y; x/ ]6 `; R  |/ F0 W4 c% {: n" M* j
[文献记载]
0 `3 d1 G9 S0 n( X7 D9 f* `& ?
: Z& z0 S  ^* D6 L. N% |' W: L《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 T1 g; ?/ b7 _1 s' G
' p5 `( _. b, l; u8 E6 e8 m《扁鹊心书》: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灸关元三百壮。又: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窦)、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6 |1 p, s; D& w2 z& x
; y6 |5 e7 W5 a% m. v( Q$ `《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04:30 , Processed in 0.0237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