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治疗中风的点滴心得 0 `- w8 u* Q! Q% k
' B4 z4 Z% I; h8 ?) \, q! L, {% z- @* F文章来源:北京777健康网 % M8 D1 c9 @( _" `
中风起病急骤 ,变化迅速 ,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或口眼歪斜 ,言语不利 ,半身不遂为主症。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有责于络脉空虚 ,风邪乘虚入中者 ;有主张心火暴盛 ,神明受蒙者 ;有认为“五脏真阴先伤在未病之先”者等等。朱丹溪认为“湿痰生热”是中风的主要病因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温胆汤加减治之 ,略有心得。1 m# L% B8 W; i5 b$ U, d
温胆汤原载《备急千金要方》 ,用治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 ,胸闷口苦等 ,后世也用于治疗眩晕、心悸、呕吐、嘈杂、癫痫等属痰热者。本人在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中风时 ,根据症状灵活加减。若语言不利者选加远志、菖蒲、南星开窍祛痰 ;中风患者往往有便秘 ,此时通腑尤为重要 ,可在祛痰的基础上加大黄、芒硝 ,泻积导滞祛痰 ;若痰火较盛 ,则加黄连降火清痰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合用补阳还五汤以祛风通络以逐痰 ;流涎加益智仁、苍术 ;血压明显升高者选加石决明、夏枯草、钩藤 ;上肢偏废者加桑枝 ;下肢偏瘫者加川断、杜仲、牛膝等 ;头晕者加天麻、钩藤、菊花和生石决明。由于痰邪阻络 ,中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气滞血瘀之征象 ,可选加丹参、红花、赤芍、鸡血藤以疏通经络、祛痰生新。! s) L: S p% e1 D; `3 }- _
曾治一患者余×× ,男 , 64岁 ,工人。患者高血压病史 10余年 ,素体肥胖 ,平时经常头晕 ,两天前劳动时突然跌倒 ,左侧肢体瘫痪 ,神志不清 ,急诊入院。证见 :神志昏迷 ,舌强语謇 ,左侧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大便 3日不行 ,舌暗红少津 ,苔微黄腻 ,脉弦滑 ,投温胆汤加味 :半夏 6g ,茯苓 12g ,陈皮 6g ,竹茹 10g ,枳实 15g ,甘草 6g ,生大黄 10g(后下 ),南星 6g ,菖蒲 6g。 2剂后排出黏臭粪便 ,神志渐清 ,脉仍弦滑 ,余症同前 ,守前方加活血通络之剂 :半夏 6g ,茯苓 12g ,陈皮6g ,竹茹 10g ,枳实 15g ,甘草 6g ,酒大黄 10g ,丹参 15g ,红花 8g ,地龙 12g。服药 15剂 ,语言较前清楚 ,患侧肢体略可抬举 ,效不更方 ,于上方加鸡血藤 30g以加重活血通络之效。服药 30剂后 ,可被搀扶行走 ,语言流利 ,后转针灸科康复治疗。
& x* _) I$ A* v+ b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 ,因其急性期发病快 ,变化多 ,死亡率高 ,有的虽然经积极救治 ,度过了急性期 ,又常常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有“湿热不攘 ,大筋软短 ,小筋弛长”之说 ,金元名医朱丹溪也认为 :半身不遂多痰而致卒仆。本病虽病因复杂 ,但以痰为主 ,痰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性产物之一 ,可随气流动 ,内犯五脏六腑 ,外窜皮肤筋肉 ,为多种病症之因。痰留于体内 ,随气升降 ,无处不到 ,故治应着重于从痰入手 ,痰消则诸症可除 ,余用温胆汤治疗中风的主要机理全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