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2|回复: 1

妄图强占中国领土:清末中韩边界争端内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2 2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目前的版图基本确定于清朝末年。清朝末年时期,中国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国际地位急剧衰退。各藩属国或依恃外强,或与清庭决裂,原先的封贡体制分崩离析,原来在朝贡体制下被掩盖的与各藩属国之间的矛盾也纷纷浮出水面。清朝后期,日俄势力进入朝鲜,宫廷内部的亲俄势力和亲日势力明争暗斗。同时中朝两国之间的朝贡藩属关系此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边界的争端即源于此时。4 a; L5 h0 @8 j

0 M$ o, L+ A) ^
7 A: H# e- m% e% L. Z/ D    总体来看,中朝两国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边界的划定和所谓“间岛”地区的归属上。而所谓的“间岛”问题正是源于边界的划定和日本的介入。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间岛”争议问题。. s6 ?- B8 x3 Y. z4 ]! b
0 s5 s6 v" }+ `- q) x% N
+ Y0 r$ p0 P- Z' k3 d
    一、中朝边界争议由来
1 s3 l- L8 b/ `/ t+ O5 w" y0 f  h8 W; n" W5 }$ F6 Y) L

9 S! [( K! e) L0 Y( x+ @    (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
$ H( i7 N/ P, z/ l$ q
6 g9 G8 O& |. o" J% q1 B; f  U+ h  F
; S8 Y" H3 U1 q# n2 D- t5 g    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碑文如下:
7 ]2 ^' h( V8 l9 h9 f- s# ]& n* @" B5 a" @* X1 [6 m
9 e& y7 n2 N* T8 _3 |
    大清# y$ \+ j: i  t: t5 N$ m

$ \) i- `1 }) c    烏喇總官穆克登
- G1 q1 i) q$ y! R7 a
# v/ ^4 m, S& j: J  n, z5 E
2 i8 Q+ B- Y5 }6 a2 _3 m" j    奉旨查邊至此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於分水嶺上勒石為記. W7 |* r' v' I3 C9 [) F- W, a

7 ?+ v4 i- Z& W
/ ~0 c0 w  }3 N- D" h$ H+ W. V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 ~% y; E: J" j8 V* n0 _

8 l( C& v" s" ^& p! V* n% A# x* D1 b) S1 a: q/ I% m
    筆帖式蘇爾通官二哥
3 `8 h1 b. O$ I- [/ s: _, B3 }1 M; G3 t8 J% J' |
( P0 I% l7 W5 W2 V2 l( c9 I# s8 G
    朝鮮軍官李義複趙台相7 g- c! N( Y4 A
3 W5 s; @2 W' C+ X9 T) r- K
+ l% Q  p& _: `  b1 c  R
    差使官許樑朴道常
6 G+ Z8 ]' |9 i$ [
, i: y* @" x* O( O
  H! T: ?% E- X1 r    通官金應憲金慶門
& q8 I0 n3 o) r( x3 g9 W& Y: c6 P+ j9 m- t( e
9 ~$ e% o7 V( N4 h
    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其次,穆克登系军人出身的一介武夫,对国境勘查技术和相关知识所知甚少,不仅没能找到图们、鸭绿两江的正源,更在将其后的边界立标过程完全委托于朝鲜官员,使所划边界对中国极为不利。
. {# v3 P9 x" @( p2 B
. }; i" j" I0 V% y6 Q% J' O; G7 ?3 m' G3 d3 m& U2 q( M* d
    (二)“间岛”问题的发端以及边界问题的再起  @0 A% Y( ]) z. ]

/ _/ ]% Q$ V1 I2 g; }$ P9 X/ n+ |, `1 T1 p" h2 `
    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清朝发迹的“龙脉”之地。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日益加重。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下留在中国。并将此咨文通报朝鲜政府。1882年8月,朝鲜国王要求清廷允许朝鲜“刷还”在中国非法垦居的朝鲜人,清朝允许朝鲜的这一做法。但后来朝鲜移民朝鲜政府不但未刷还越境边民,反而并以穆克登碑为据,于1883年7月提出土门、豆满并非“一江之名,而为两江”的主张,认为中国延边地区的海兰江为土门江。这一主张,不仅原来的非法流民未被刷还,反而有更多的朝鲜越境民迁移至此。这一举动成为后来“间岛”问题的发端。1885年6月,朝鲜咨清政府,再次主张土门、豆满两江之说,指称海兰江南本来是中国的延边地区为朝鲜领土,并要求双方勘界。1885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中朝两国派使共同勘界。但双方意见发生严重分歧:其一、关于江名,中方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名称之谐音;朝方主张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其二、关于正源,中方主张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朝方主张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 X* |# m- h, M3 B5 E  F, p# g

; b4 ~4 @. i) P0 K9 ?(三)清时期中朝第二次勘界
0 {% u6 R5 E- E; L& C, C$ s# S

2 ~. q' x* q+ s9 O! {7 N6 n    1887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进行了第二次勘界,并历经乙酋谈判、丁亥谈判等边界协商,取得如下成果:其一,关于江名,双方一致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之湝音,图们江为中朝界河。江北岸为中国,江南岸为朝鲜。其二,关于江流,双方认为图们江自茂山以东至人海口处,河宽水深,界限自明,不必履勘。其三,关于图们江上游,即茂山以西至石乙水、红土山水合流处,双方共同“逐段考订,并无他疑”。唯一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图们江的正源问题,即石乙水、红土山水合流处以上至穆克登审视碑过问的江源地段,定何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何水划界。中方主张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而朝方则力主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后来,朝鲜拒绝派出代表商谈拟定边界之事,此次勘界未能得到最终解决。
& O6 s  s% K8 F) C9 l+ s. Z. s% i2 M+ t0 ^/ N
5 L* q( Z6 C; T/ }4 p$ Y# E6 E
    其后.朝鲜政府否认1887年中期第二次勘界成果,复议派员重新勘界。但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因故未能即时秉奏清帝,只是于4月末电令清驻朝鲜通商委员袁世凯转知朝鲜政府:“白山勘界事,韩如别有意见,可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裁处”。
( E( J, E+ k2 l4 M3 U
* G1 X  P# x1 ^+ [4 J$ D! d; M    朝鲜政府后来也不再要求重新勘界,清政府也没有要求与朝鲜政府商谈勘界之事。双方代表于1888年在这一地段竖立“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十字界碑。但后来两国所立的十字界碑也为人所毁。第二次勘界也无果而终。. X; e- q% j  w8 V
) c( }: R: e! h$ @- F- v
    (四)《中朝边界善后章程》与中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3 }) k3 r( M% W! h! a) D" Y/ a

  K5 A" k5 @1 w' P! k& ~& o7 k0 m5 }8 v5 f5 J6 h7 ]& R* T0 ?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在《马关条约》中承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此时,亲俄派朝鲜国王高宗认为清政府积弱无力,恃沙俄之强.重提中朝边界争议。此时朝鲜提出的方案中除坚持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的主张外,还否认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再次提出土门、豆满(图们)并非谐音,实为两江的说法。更是有恃无恐地认为,图们江北岸为“朝鲜垦民拓垦必为朝鲜领土”的无理主张。
# o4 _% i+ u& z3 g( ^& X0 Y
3 }* r6 a3 S8 ^8 [* a4 v8 w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风雨飘摇,而沙俄与日本却正在积极活动,以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沙俄政府为拉拢朝鲜,与朝鲜达成朝、俄共同统治中国延边的协议,将中国延边地区的一半统治权让与朝鲜。于是,朝鲜依恃俄势,自1900年起,在中朝边境多次制造事端。朝鲜政府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北岸中国边境地带视为朝鲜领土.非法任命官吏管辖延边地区的朝鲜垦民,并与中国官民屡屡发生冲突。1904年4月,被朝鲜政府任命为北边垦岛视察使的李范允所辖炮队非法涉图们江越境,侵占中国和龙峪抚垦局所辖上溪社等六社地区。后被清政府延吉厅同知陈作彦、吉强军统顿胡殿甲击溃。1904年7月13日,中朝双方地方军政官员签订了《中朝边界善后章程》。其中规定:“两国界址有白山碑记可证,仍候两国政府派员会勘。会勘以前循旧以间隔图们江一带水各守汛池,均不得纵兵持械潜越滋衅”。后来,由于受日本的欺骗,清政府照会朝外务部,表示不复建议勘界,待日俄战后再议。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由于日韩于1904年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朝鲜的内政、外交均由朝鲜统监代行,清政府与朝鲜的边界谈判也转为中日谈判。3 \2 w) q8 Y) C4 [% }& I( Y3 `
+ p8 ]' j9 F- I
    (五)中朝日“间岛”交涉
2 v& u+ j( W% {5 l  k
( F5 ?9 C$ @. U1 m; D5 L9 @' A( u  L& e* E+ p
    日本对中国延边地区觊觎已久。1906年11月18日,朝鲜参政大臣朴斋纯致函朝鲜统监伊藤博文,要求日本派员前往中国延边地区保护朝鲜垦民,此话正中日本政府下怀,但考虑到成立殖民统治机构与驻屯宪兵队易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对和欧美列强的关注,遂改为暂先在延边地区建立朝鲜统监府的暂驻机构。于是就一手炮制了所谓“间岛”事件,声称中朝国界未清、“间岛”归属未定,又以保护朝鲜垦民为借口,非法入侵中国的延边。" Q0 J9 \5 }" M5 Q, F" N1 T: ^
4 [5 `3 P+ {  S8 w5 o' a" K% P

2 U, x* |+ Y, v    于是,自1907年8月起,中日两国开始进行“间岛案”之交涉,终至1909年9月,长达两年之久。中日“间岛案”交涉一是在两国中央政府、使节之间进行;一是在清东北地方政府和日本在延边非法设置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之间进行。就交涉时间和内容分两大阶段,自1907年8月至1908年上半年,两国围绕中朝国界即图们江是否中朝两国界河、图们江北岸是否中国领土进行交涉;1908年下半年至1909年9月,两国围绕中国境内朝鲜恳民“保护权”问题进行交涉。而就交涉案件来说,1907年8月至1909年2月,“间岛案”单独交涉;1909年2月至9月,“间岛案”并入“东三省六案”一起交涉。在日中进行间岛案交涉期间,朝鲜政府助纣为虐,协助日本政府的侵略行动。历经两年的交涉,在清政府对东北六案作出重大让步从而丧失大量权益的条件下,1909年9月4日,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条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第一款中,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日本通过《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和《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由于图们江正源本为红丹水,1887年只是由于中国勘界代表向朝方妥协,改主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因而即以图们江为中朝界河这一条款来说,规定石乙水为图们江上源,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即穆克登巡视碑)至石乙水为界.从而又使中国失去了不少领土。+ V$ Z2 x/ P" _! Q+ M' \, V

  v  G; m2 j0 v9 ^) l) D(六)建国后中朝签署之边界条约
& ]/ {: f! k( T6 O9 a0 r& V  X1 N# F6 G6 o0 a
5 Y' y! F0 k6 q- G
    1964年,中朝两国正式划定边界以前,两国边界除陆地接壤部分外,双方长期习惯地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 c' D0 s2 T, s0 o8 _5 I

) V) @) f" S" y6 g, D
0 u" Z' S( H7 n6 g0 y    1962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朝鲜金日成主席代表中国和朝鲜两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条约共五条,第一条内容主要划分了两国边界的走向;第二条规定了界河中的岛屿和沙洲的归属。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以及鸭绿江口外水域的划分原则;第四条主要规定了本条约签订后即成立两国边界联检委员会,开始联检;第五条规定了换文方式。根据《中朝边界条约》第四条的规定,中朝边界联合委员会完成了两国边界的勘察、竖桩和确定界河中岛屿和沙洲的归属的任务,明确和具体地勘定了两国的边界。1964年3月20日,在北京,中国外长陈毅和朝鲜外长朴成哲分别代表两国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根据条约规定,双方于1964年勘定了两国边界的具体走向。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后来双方于1972至1975间进行的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2000年10月,中朝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第三轮会谈在北京举行,草签了协定。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双方在部分岛屿的归属上产生分歧。辽宁省界段有10个岛屿未能确定。
5 }5 f- q7 [" {0 s: Z& ^4 c5 @% U% S' F; t3 x& z

/ }. |0 R" |9 I' Q    二、中朝、中韩边界争议现状
& O. j/ E) V& ^' S) [/ [
' C: a0 a- I; x& q% C+ m
1 L; O0 Y6 y; X; U* D! J, s- C    冷战结束后,苏联崩溃,原先对立的两大阵营不复存在。原先为意识形态所掩盖的纠纷也纷纷浮出水面。首先,中国和朝鲜之间的边界问题频发,时常有中国渔民被朝方殴打或枪杀的事情发生,两国在图们江、鸭绿江江心岛的划分上存在不小的争议。其次,在黄海海域的划分上两国也存在争议。
$ j% k" m" m9 B/ U
7 x  o% v1 r' n8 a. S
6 g; E- i( }7 ?$ g* v    中韩两国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也存在较多的争议。1992年中韩建交之时,韩方就提出长白山天池和中国延边地区的归属问题。两国在黄海、东海大陆架的划分上也在争议。以下就分为领土和领海两部分内容分别予以论述。  ], J7 z' M. C) c
0 [9 C0 X* `' @% M

  Q( N% v, m) r; b1 k& T    (一)领土争议
5 \" t0 c$ F% k- v
9 f( B# @" z( `0 j3 B3 u2 \5 J7 q* M" N& K! z
    由上述材料可知,长白山天池和中国延边地区自古以来始终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部分韩国学者和议员却对中国的领土抱有极大的野心。不仅对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中韩“应以古高句丽和渤海国的疆域为界划分领土。”如此以来,遑论东三省,中国河北的部分地区也被包括到了韩国的“领土”之内。当然这些论调不是主流。韩国在宪法中规定,“韩国领土包括韩半岛及其周边岛屿。”但却并未对这一条文做出详细说明。韩国学者李汉基认为,除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岛屿外,韩国的领土还包括“间岛”、独岛(日本称为“竹岛”)和对马岛。& G2 a2 s2 z4 F2 r

4 j" r" e+ ~7 a% I
( T6 s: r2 s4 u- Y    1984年9月16日,韩国金永光等54名国会议员联名向韩国国会提出《关于确认白头山所有权之议案》。金永光不顾清政府在穆克登碑树立时已经遭受重大损失的史实,称公元1712年清朝政府竖立在长白山的定界碑,是“单方面强加于人的”。1909年中国和日朝签订的《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并称长白山“天池的一半划让给中国”,是中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代价。对于该提案,韩国会外务委员会讨论后认为,该议案“以搁置起来为宜”,而未提交国会全体议员讨论。
/ ^! K  x7 J9 F: z9 I1 t4 `% g; l2 z: x0 L$ `

+ V) H$ V7 T& c& n3 @$ s    而就在1992年8月27日,即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的第三天,韩国的《东亚日报》就发表李基洪的文章《斑驳的过去》。文章说:“为了韩中间真正的友好睦邻关系,必须对两国近现代史上形成的曲折的过去进行清算,两国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数不少。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问题、被歪曲的中国教科书的纠正问题,进而还有间岛的归属权问题等”。该文在谈及间岛归属时说:“另一方面,以韩中建交为契机,两国任何时侯必然遇到的问题就是间岛的归属权问题。间岛是以白头山为起点向西北包括珲春地区,向南以豆满江为界的大约2.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0 s' P  O, P9 T3 b5 K; ~# w  p, C& \
, C! I2 X, j; u( a' W9 ^

2 c: N7 f/ ~# U    (二)领海争议
6 V% V% ?0 C0 p' T
  y0 R3 C4 [$ K+ k7 a6 B4 }  L" @, |% w, Z& h: S- E2 O* R4 m. q
    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黄海大陆架的争议。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为浅海大陆架。目前,黄海大陆架的界线尚来划定。中国与朝鲜在黄海大陆架是相邻共架国。中国主张按中间线划界,朝鲜则主张以纬度等分线划界。这样,中朝便产生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中国与韩国为相向共架国,其间有靠近朝鲜半岛一边、两侧底土不同的中国古黄河河道相区分.所以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划界,即按古黄河河道与韩国划分黄海大陆架。但韩国主张按中间线原则划界。这样,中韩双方便产生了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韩国早在1970年颁布《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法》时,即按中间线宣布了黄海石油勘探区;1972年又宣布在黄海设立“海上特区”。1977年公布“领海法”,规定“韩国与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的领海边界,除非与有关国家另有协议,则为两国之间的中间线”。实际上,韩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黄海上位于中国的一边主张中间线原则,而在东海上位于日本一边又主张采用自然延伸原则。1991年5月至8月间,韩国在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连续在中方黄海水域进行石油钻探活动,遭到强烈抗议。2004年7月,韩国还联合日本,在中国东海中方一侧的大陆架进行石油钻探,也遭到中国的抗议。) Z: ]. F- I# W; ?+ L. |- Z" r
; Z: y! a! M: X, K3 [. j

; z: l, f2 m- X- e    此外,中韩两国在东海还有12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与其划界,而韩国则主张按和划分黄海大陆架相同的中间线划分东海大陆架,两线之间便形成了12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1974年1月30日,韩国与日本政府签订东海《共同开发大陆架协定》,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等。中国政府曾发表声明,指出上述协定是非法的、无效的。
8 k7 X: b, R* {* d+ Y; m: Z% O+ s1 v- `: E! {! ~* w# Z5 g: V* u: X
7 a! [1 H! h! P" N3 |- [3 F" O
    对照韩国对上世纪70年代发生海域争端提出的解决方案可知,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发表于 2008-8-12 23: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1月30日,韩国与日本政府签订东海《共同开发大陆架协定》,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等。中国政府曾发表声明,指出上述协定是非法的、无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4 04:16 , Processed in 0.0292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