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3|回复: 1

鲁迅不为人知的一段做官史:十四年郁郁不得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8 13: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逾十四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派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经历的一段官场岁月,也成为研究者有意无意回避的一段历史。" z" |& L4 r9 T4 l/ g
) |' v3 I4 ~5 @. h
在人们的脑海里,作为文坛旗手的鲁迅耿介、倔强,既不宽容,又从不妥协。他的文章是投枪,是匕首,一如他的为人。你也许无法想象,同样的一位鲁迅在1912年至1926年曾沉于下僚十余年,试图扮演好恪尽职守的公务员角色。并且,这一切真实地发生过。2 z& f" }! X* u$ h) Z
  e' R* g  D1 O: y9 ~/ R' B
许多人熟知的中学语文《藤野先生》中,通常认为,弃医从文是鲁迅早期思想发展的一次飞跃,它集中反映了青年鲁迅的爱国思想。但是,爱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且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特殊表现。所以,弃医从文也只是鲁迅早期思想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K9 R1 k1 c! g. y4 b
* e  ]- X( ?/ g/ L2 O1 j
1906年,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期间,由于幻灯片事件的刺激,决定弃医从文。这是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回国后,从1918年至1926年,鲁迅创作出版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作品,奠定了其在新文化思潮领域的地位。# G$ c$ m  R! k3 g  I# t

. Z1 {" L# a2 }8 C/ y公务员生活的精彩一面8 i) m+ W+ i! l; q+ r! f: y. [

' s/ ]* \: Z5 R( W) o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初建,万事辏集。鲁迅进教育部的推荐人是当时在教育总长蔡元培手下任职的许寿棠(鲁迅与许寿棠自留日期间结识)。
. G' ?0 m9 [) G
( H. E1 V( c  l6 ?  F南京传来邀请,“海归”鲁迅出仕。他先是赴南京任职,南北议和后政府北迁又随之进京。据确证,在南京短暂的几个月里,鲁迅至少担任了以下工作:推动各省大力开展有关革命形势及政策的宣传讲演;大力搜求各种图书,准备建立“规模宏大”的“中央图书馆”;计划编刊《文教》杂志等。
% B$ B5 x. a' l6 F
5 Q+ ^& {  u# B% c6 Q6 a初到北京的日子里,鲁迅显然干劲十足,从参加临时教育会议,到主讲夏期美术讲习会。此后还受命主持设计国徽,这是鲁迅在教育部承担的第一项部级也是国家大事。在与钱稻孙、许寿棠的合作下,任务顺利完成。就在承担此项任务期间,鲁迅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且须总统钦定(当年鲁迅还晋谒过袁大总统),直接听命于社会教育司司长。
( ^2 G* x4 w4 S2 K, S3 O
7 i" M' |2 J! `) j  u公务员生活向他展露精彩的一面,鲁迅到天津出差考察戏剧,参与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的建设,筹建历史博物馆,参加读音统一会,促成注音字母的通过,举办儿童艺术展览会,协办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等等,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不免忙累了,忙坏了,比如1913年10月29日,鲁迅受命编造明年社会教育司的年度预算,同日还要拟写改组京师图书馆的建议,他在办公室里写啊算啊地忙了一天,不禁“头脑岑岑然”。岑岑,头脑胀痛之意也。
( m; x0 C/ q/ g0 \' |5 o) [' j! R6 N: @3 @- }/ w1 b3 N' j5 \* K
“黯然神伤”的另一面0 q1 ?* k* G% ^# z+ ^) H
7 O2 r; [# z" K' a6 o) x. r
在公务员日常事务里,鲁迅并非如鱼得水。比如教育部与内务部职务重叠就曾让鲁迅很难“做人”,因为在一些具体事务管理中,两个部门发生撞车。1914年初,热河避暑山庄所藏文津阁《四库全书》运抵北京,鲁迅赶赴北大接洽联系,却不料此书为内务部截留。经过多方交涉,1915年9月1日,鲁迅“同戴芦舲往内务部协议移交《四库全书》办法”。10月12日,移《四库全书》入京师图书馆告成。然而,《藏书简明目录》却被内务部给扣下了,仍“发古物陈列所保存”。这意味要查阅《四库全书》的人首先要往古物陈列所一过,查过书目后才到图书馆按图索骥。) A/ ~1 B" \  f. _% E* b: I3 z& |2 E- d

( a; m) i3 R' x/ o# D紧接着的1915年,为了帮助袁世凯复辟制造社会舆论,教育总长汤化龙受命改组民间社团通俗教育研究会,并以行政命令让一些教育部部员入会,鲁迅为小说股主任。不久,为加紧复辟帝制的宣传造势活动,张总长明确指示小说要“寓忠孝节义之意”,并个人召见鲁迅。然而,鲁迅坚持自己的立场,实施多方阻抗,甚至在帝制复辟后他还无视袁次长的督办。很快,鲁迅小说股主任的兼职被免去了。袁世凯死后,一切恢复正常,然而鲁迅“不听话”的强项作风却影响到他在官场的生存。1916年,鲁迅与同事好友联名上书,驳斥“祭孔读经”之荒谬,更是为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濂所忌,鲁迅仕途生态进一步恶化。
& O- V- y3 ]% q7 S
- ^& P" W5 ~2 I8 n教育部领导走马灯式频繁调动。在鲁迅1926年去职前,教育部总共更换过三十八任教育总长、二十四任教育次长。除了“学问道德亦不待赘言”的蔡总长,除了与自己交厚的董恂士教育次长,鲁迅再没看得顺眼的了。范源濂总长演讲,“其词甚怪”;海军总长刘冠雄兼任教育总长得了个“痰桶总长”的绰号;梁善济“不了了”……
! E+ H5 h0 g! ^) k& m( w3 }2 J( f2 X% n" Y: W
同一时期的鲁迅却长期得不到升迁。最让人难堪的是,年长鲁迅三岁的汤尔和1922年出任教育总长,汤尔和与鲁迅是老朋友了——在鲁迅开始仕途生涯的时候,汤尔和不过是一家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1914年1月5日汤还到教育部访过鲁迅,“似有贺年之意”。没承想当初紧着巴结他的朋友,反过来成为教育部的最高领导。& D8 W: k/ e4 D* e" p7 m

; ]% I* q6 @, r业余时间里,在官场里郁郁不得志的鲁迅常写一些小说杂文。1925年,“三一八”惨案,此间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又传言执政府将鲁迅列入黑名单,一时风声鹤唳,鲁迅四处避难。政府越来越不讲理了,与许广平的爱情进展也要求鲁迅换个环境。恰好林语堂先行到厦大任教,成为鲁迅南下的先行官。走,8月26日鲁迅偕许广平同车离开北京,开始新的生活。由于鲁迅没有明确辞职,直到3个月后,教育总长任可澄才签发了“周树人毋庸暂属佥事”的部令,鲁迅的官场生涯由此画上了句号。
发表于 2008-12-5 17: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18:04 , Processed in 0.0330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