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5 E* ^. K( ?7 j5 c7 Z' F
4 S* j( w. V1 w9 w6 @
31、冬季忌凡虚必补
$ E: p1 c( @2 W* }& O “虚则补之”是冬季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是,虚有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不能凡虚必补。如果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再者,根据中医的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冬季用药膳者若有外邪存在,则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进补,其中有急性病和慢性病发作者,原来吃补品的应暂停进补。还有,在消化道疾病发作期,一般不宜进补,如果直接进补则适得其反。
]" f( t% _7 }1 A9 T% \( W7 y 冬令进补,一方面要防止无虚滥补。滥补不但徒耗药品,而且会扰乱人体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疾病。另一方面还要防止虚不受补。这是指体弱者进补之后,病痛不减,反而还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是阴虚火旺或气阳两虚,进补助火。 j5 l; f5 H0 c# Z: E/ W8 C$ [' n
32、冬季老年人忌凡补必肉
& F6 h0 Q j9 R E7 B% u) j 中医认为,动物性食物是冬季补品中的佳品,不仅有较丰富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是,冬季老年人忌凡补必肉。+ t5 b" P; d+ V8 W' L
因为,肉类食品不易被消化吸收,如果冬季进补中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容忽视蔬菜的进补作用。- f) p/ r7 V" V Q
33、冬季进补忌重“进”轻“出”
& p4 }) W% z) [ E) a2 [! I7 l k) j$ G 在冬季生活中,不少家庭的餐桌上,天天有荤腥,餐餐有油腻。从保健的角度讲,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因此,在冬季进补的同时,也应重视及时排便和通畅的作用。所以,冬季进补忌重“进”轻“出”。+ E9 V" k) T' `) K
34、冬季进补忌恒补不变
+ q6 h# a% P+ V* w3 E4 q 在冬季进补的过程中,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专门服用某一种补品或只食用一种食物。殊不知,这种做法对身体健康不利。5 j/ M4 U( y3 m8 b3 s/ L
因为,冬季进补所用的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久服、多服某一种补品或只食用一种食物,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所以,冬季进补忌恒补不变。
2 O+ @1 L, p: c2 h( A( q 35、冬季进补忌越贵越补- p. K' Q$ ^. ]- \3 A' [! T
一些价格昂贵的传统补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所以,冬季进补忌越贵越补,而应根据身体需要来确定药膳。
5 J5 y2 l% z3 I9 W- p; l+ r 36、冬季进补忌只靠补药
3 S) D! z, n O: A: c" ^4 q; s 冬季进补,对于为了健身长寿的人来说,只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根据身体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多用大脑,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养生。, c7 j, R4 d7 w, Y
37、冬季体虚进补四忌
& v% l$ p, N- q 所谓体虚进补,中医称为调理。一般是因为体质比较虚弱,或者病后未完全康复,或者慢性病患者身体十分虚弱,常常进行调理。这类患者在进补时应注意如下四忌:
0 ]3 @$ b8 ?4 r 第一,服用滋补药时,忌食萝卜、绿豆等一类食物。特别是服用人参时,常习惯称萝卜、绿豆等(包括豆制品、粉丝)是“解药”,意思是它们会破坏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讲这两味药是“解药”,主要是指萝卜的消食导滞作用和绿豆的寒凉解毒功能会使人参的作用不能发挥,人参的甘味补气生津的疗效将大大减弱。应该说,两者忌同时服用。从药理上讲,莱菔子含有的大量脂肪油加快了人参有效成分的排泄,在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时就已离开了体内,达不到进补的目的。
! N1 N' Q4 ^3 }' X8 N0 x) u9 A 第二,服用滋补药时,忌食用滋腻的食物。由于滋补药多为补益壅滞之品,对于消化不良患者来说,先服用一些理气和开胃之品以开路,让胃气的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补益药食的消化吸收。所以,日常用膳食,消化功能不佳者忌食用补腻之品,否则容易造成积聚难散,有碍消化、吸收。
9 \ @/ d, @; ~- v5 l6 r 第三,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时,忌食用狗肉、羊肉、核桃、桂圆一类偏温性食物。体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四种,而补益食品多分偏寒性和偏温性两类。如对于阴虚、血虚者,特别是有虚热时,忌食用狗肉、羊肉、核桃、桂圆等一类偏温性的食品。在冬天,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来说,吃羊肉火锅,则更容易助火生热,火气也就更大,严重者会引发口疮、口干咽燥、夜寐不安。有的患者入冬怕冷,但同时会在傍晚时生火,出现口舌干燥、心烦等症状。此时如急于进补,不但不会产生疗效,反而会产生弊端。( d2 M) B+ s! q! ~
第四,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忌食用甲鱼、海参、蛤蜊、百合、木耳一类偏寒滑肠食物。对于阳虚、气虚者,特别是有虚寒时,忌食用这类偏寒滑肠的食品。, r q* H' B8 X) D. z1 f& N
38、冬季阴虚调补三忌
2 ~& q9 s ~' w( s: S& h 中医认为,阴虚临床症状为头晕眼花、心烦、易于激动、失眠心悸、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在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和饮食调补方面,应注意如下三忌:
, I' g- N8 d/ y* F& e 第一,忌吃辛热、甜味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调中,忌多放葱、姜、蒜等一类辛热调味品。至于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制品更应忌吃。否则,轻者容易引起口干咽燥,重者会引起大便燥结,甚至出现出血症状。
4 J; M5 x' p' I) P* N, V 第二,忌吃海鲜等发物。如黄鱼、带鱼等。尤其是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大部分表现为阴虚火旺的症状,在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如果食用海鲜,如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
5 n& K/ k* |6 ]0 j 第三,忌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患者消化功能虚弱者,忌吃不易消化的肉类补益食品。因为阴虚患者常常出现大便燥结,宜在帮助消化的药食中加入一些润肠之品。否则,食物不消化,只能加重病情。
n3 E: f) v. ~6 ] 39、冬季阳虚调补三忌8 Y: E. b9 r h1 n7 c* a" D
中医认为,阳虚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怕冷,少气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舌苔润滑,脉微细、沉迟无力等。在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和饮食调补方面,应注意如下三忌:
3 f8 J. P1 T% V" n 第一,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如服用鹿鞭、牛鞭、羊肉等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现象,否则容易助火动血,产生病变。同时,还应注意胃纳如何。不少阳虚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如不先投健运脾胃的药物,容易造成脘腹闷胀、湿浊内生、舌苔厚腻等症状。5 ^' K; Y: L1 G7 W0 U3 ^
第二,忌吃寒性食品。如柿子、黄瓜、藕等,均属寒性食品。阳虚之人食用,容易内生虚寒,全身怕冷,脘腹时感冷痛,大便溏稀,再食用寒冷之物,则寒象更甚,使阳气更伤。
# d7 e) A0 y; S8 x 第三,忌吃厚味腻滞食物。阳虚患者容易气血流行不畅,在调补时忌食用如猪肉、羊肉、牛肉等厚味腻滞食物。0 k9 M1 q0 H# ~& j& f' f
40、冬季进补忌滥服鹿茸
" A* w4 w4 a! R* H 中国人向来讲究冬季进补,而鹿茸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高级营养滋补佳品之一。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冬季忌滥服鹿茸。, @, B4 t/ M4 b& t( k0 [+ n
鹿茸是雄性梅花鹿或马鹿等的尚未骨化的幼角,性湿,味甘咸,具有补精髓、助肾阴、强筋骨等功能,属温补类药物。鹿茸精注射液则是从鹿茸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灭菌溶液。因鹿茸中含有激素样物质及骨质、胶质、蛋白质、钙、磷、镁等成分,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活力,消除心肌疲劳。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肢冷腰酸、神经衰弱、食欲不振、崩漏带下以及遗精、阳痿、不孕等多种机能病变。如对症下药,确有良效。1 {* n1 z) i7 Q% ^/ m
但是,不少人却把鹿茸视为万灵药,也不分析自己的体质及是否对症,就到市场上买来鹿茸膏、鹿茸精,擅自服用或注射。结果,花钱买来一场大病。鹿茸是补阴之物,只能用于肾阴不足的患者,如果是阴虚或阳气偏盛而出现两颧发红、盗汗、五心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切不可滥服,如必须服用,应有医师指导。: s" w H/ R2 E" _# j/ U
41、冬季进补忌乱服壮阳药2 k8 [# g' J: t' r) g
寒冬腊月是进补壮阳的极好时机。所以,一些体弱多病者和某些妇女,总想服用一些壮阳药治病或御寒。特别是新婚夫妇,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性生活缺乏节制,身体变得虚弱。其中,有些人进补后效果好,有些人进补后反而加重了病情。其理何在?, N! h" e1 ^' m6 s
壮阳药多具有类似性激素的作用,它的功效可概括为壮肾阳、益精髓、强筋骨、兴奋性机能,主要适用于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小便清长、形寒肢冷、白带清稀如水或宫寒不孕等肾阳虚患者。入冬进补鹿茸、冬虫夏草、红参、狗肉、羊肉、参鹿补膏、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十全大补膏等,都能起到补阳御寒的作用。如鹿茸能提高机体的工作效能,减轻疲劳,改善睡眠,促进食欲,改善阳虚症状时能量代谢低的病理变化,增进年老体弱者病后的身体康复。
1 B2 T, y S. b" }4 s" j: Z 对于新婚夫妇来说,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加强营养,好好休息,身体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是,如果随便服用一些所谓的“壮阳药”,以寻求刺激,往往会使身体造成损伤,以至后患无穷。只要生理上没病,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肉、蛋、牛奶、鱼、豆类等,就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了。6 H% t/ ?, \3 X: c
任何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都是有选择的,壮阳药也不例外。所以,冬季进补忌乱服壮阳药。# [4 [) c2 A6 v/ ?0 |2 S( P
42、冬季忌补阿胶的女性2 o, n/ ]: X! u# @4 M9 k
冬季虽然是女性进补阿胶的季节,但不是每位女性都适宜,必须按体质进行,忌盲目地、不分青红皂白地“蛮补”,否则,不仅没有补养作用,而且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0 z; T9 N9 k: @, ]8 d# v) @" C
阿胶具有补血、止血、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强壮体质的作用。因此,体质虚弱、怕冷、容易感冒的妇女,适当服用阿胶,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对于由便血、月经量过多引起贫血的女性,阿胶有增进机体凝血、止血、改善贫血的作用。对于月经周期紊乱,超前错后的虚弱患者,阿胶有较好的调经作用。对于肺虚阴亏、干咳无痰以及阴虚阳枯的习惯性便秘者,阿胶有止咳、通便的作用。
i d# Y, {, [7 r2 K' \, |- k 但是,阿胶同其他补药一样,有内热较重、口干咽燥、盗汗烘热等症状的妇女忌服。# s) J5 Y/ l0 ]6 @
43、冬季进补儿童忌食用人参食品
0 _' j7 a, L: G$ g" d. v+ q 冬季,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补身体、健脑,错误地将人参食品当成营养品。其实,孩子盲目地服用人参食品,对身体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2 A7 r9 P, D, w q! H4 C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人参食品越来越多,不少被冠以“保健食品”,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受家长们的欢迎,如人参糖、人参饼干、人参奶粉、人参麦乳精、人参可乐等。这些东西,如果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用是有益的,而儿童却忌食用。
) p1 ?! b, s3 r7 f/ H+ z4 i 因为,人参有促进激素分泌的作用,如果儿童吃了大量的人参食品,便可以发生性早熟,严重影响正常发育。5 B; v k2 ?5 E" i& v7 d
从社会上销售的各种人参食品来看,均不注明儿童禁用,而那些盼望孩子身体健壮的家长,有意专买人参食品给孩子吃,这对孩子的健康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提醒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吃含参食品,以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9 a$ e- N) r: L4 ` 44、冬季进补儿童忌用滋补药
: v0 u. z6 @: U! K# ` 人参、鹿茸等,历来被视为冬季滋补珍品。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学习,特意买些滋补药,给孩子增加营养。其实,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4 f B6 w5 \5 ~: [! P7 ?2 H 在服用滋补药后,会使儿童鼻孔经常出血、口干舌燥、大便不通,时间长了,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中医从不用人参给孩子治病。人参有生津安神、滋补强壮、益肝健脾的功效,但服用人参(或人参蜂王浆)并非人人皆宜,更不是多多益善,它只能作为补品,对病人恢复健康、强身健骨起到辅助作用。如果不根据身体需要,不分青红皂白乱服滥用滋补药,就会适得其反,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冬季进补儿童忌用滋补药。
: t! N3 ^% I( m: F4 W& Q: n- k& y$ [ 45、冬季动脉硬化患者忌进补人参
" ]5 p+ E, J3 e7 L0 I% O& y 人参作为冬季一种高级营养补品,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动脉硬化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是忌服用人参的。因为,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质。它是一种具有蛋白特性的肽类物质,其中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这种抗脂肪分解的物质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促进组织器官的脂肪增加,而脂肪的增加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 d8 \: \! u& w/ A5 W$ a 46、冬季慢性肾衰病人忌用补药* `/ x! N3 N+ P. v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属本虚标实之证,虽有脾肾气虚甚或阳虚之证,但根据湿热之邪贯穿始终的特点,对慢性肾炎的治疗应正确辨证施治,在治水补虚时应审慎使用温补方法,特别是冬季忌用附子、肉桂一类温燥性补药。
* G: [! K' E+ J5 d8 I/ h$ N 慢性肾衰在湿热蕴阻、耗气伤阴的阶段,治当补脾益肾,化湿清热,用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地、丹参、知母、黄柏、川断、寄生等;在正气亏损、湿热内盛的阶段,治宜益气养营,化湿清热,和胃泄浊,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生沙参、黄连、半夏、竹茹、土茯苓、生白术、黑大豆、晚蚕砂等。由于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湿热久羁,致气阴及营血耗竭,气损虽可及阳,但阳虚处于从属地位,气阴复则阳虚自复。附子等刚燥药物,更伤阴血,误助湿热浊邪。可待湿热之证基本消失之后,酌情调整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的药物,温补以温润为主,切忌温燥之类的补药。
% w1 t, v: _) ]' C" ^) s' L 47、冬季进补忌以药代食
+ g: y: t8 B& y/ k 在冬季进补中,有些慢性病人重药补轻食补。其实,药补不如食补。# v0 S, u5 _7 M
冬季进补,药补与食补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二者又略有不同。补药的特点是既可治病,又可滋补;食补则是以补养为主,治疗为辅。药补所用的药,“是药皆有毒”,用时不可不慎,必须对症下药。食补所用的都是可吃的食物,一般不存在毒性的问题,服用安全,既不伤肤,又不苦口,人们乐于采用。历代名医均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调补”,说明了食疗食补的重要性。所以,冬季进补忌以药代食。
) C! ?, X0 |. [+ i5 e+ v 48、冬季服用补药忌掺酒
% n6 X$ `. x' O" D; e9 ~- n3 ? 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年老体弱与病后体虚的人,服用些相应的大补药对身体是有益的。但是,把药掺进酒里喝,对身体危害很大。
2 K2 e d/ K1 m& f0 b 大补药的主要成分是人参、鹿茸、三七、蜂王浆等,每种大补药均以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制剂。这种混合的大补药制剂,其药理主要作用是强心提神、补精益髓、活血助阳。大补药大热性质,如果再掺酒喝,便会使体内热上加热,迅速产生某些恶症。如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头晕脑涨、耳鸣眼花等,甚至出现周身震颤、狂躁不安、呼吸急迫、喉部痉挛。有的还会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如紫癜淤斑、黏膜出血、心脑栓塞、呕血、便血,危及生命。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会使病情恶化,甚至发生暴亡。5 a) _- X3 b. T; \
另外,大补药掺酒,会使药中某些成分破坏或转为毒性物质,喝后对身体危害也较大。所以,冬季服用补药忌掺酒。; S& f' m- j& A5 L
49、冬季流行性感冒患者忌进补
: i$ m# k, W5 X9 J/ l4 D8 @ 一般来说,属于轻度感冒,虽有清涕鼻塞,但无发热现象者,还是可以服用补药的。但是,如果是重感冒,并伴有头痛发热,最好暂缓服用,这样可以避免外邪不清。否则,不但浪费财物,还会使感冒症状迟迟得不到改善。
/ N) s$ T# t. S1 ~- b8 O& `2 f 临床上还可以看到易感冒者经常伤风,一月数次,连绵不断。对此,中医认为主要是正气不足,卫气不固,腠理疏松,风邪乘虚而入引起,是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和气血两虚所致。对这样的体虚感冒,可通过预防,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常除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外,还可以在驱除外邪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补,如气虚选用黄芪、党参、太子参、大枣、十全大补膏、人参蜂王浆;肾气虚选用紫河车、冬虫夏草、附子等;气血两虚选用十全大补丸(膏)、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当然也可选用黄芪30克、当归9克、白术10克、防风6克水煎服,对调养身体、预防感冒也是非常有效的。
: g+ @. G2 S. q" ]4 T 此外,流行性感冒来势猛,病情重,热度高,病者一般是忌进补。但平时若以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补气,对提高身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无疑是有利的。
5 F/ I2 A) H3 E* C# z- [6 `# i, \ 50、冬季吃补药忌喝茶# L/ w5 h7 Z' p$ d' j7 `! M- R M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它能与补药中含有的皂苷、生物碱结合,产生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大大地降低补药的补益作用。冬令进补常用的人参、黄芪、首乌、熟地等补药,都含有较多的生物碱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冬季在服用补药时,忌同时喝茶,更不能以茶代水送服补剂。
" j0 l" ?8 `( J, `, x$ C! m' z$ T1 C& W7 u/ `
[ 本帖最后由 逍遥子 于 2008-11-7 07: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