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7|回复: 1

张伯驹与潘素:岂止是才子与佳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5 1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14日生于官宦世家,系张锦芳之子,过继其伯父张镇芳。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1 G$ f3 v6 k, w1 _9 ?& z7 B
3 \; l( x9 v  b9 ~6 E: K      经历简介  张伯驹幼年入私塾,后就读天津新学书院。1916年入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毕业后曾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提调参议等职(皆名誉职)。因不满军阀混战,1927年起投身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常务董事。秦陇实业银行经理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去西安,后致力于写诗填词。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河北省政府顾问、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等职。1947年6月在北平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北平临时委员会委员,参加北大学生会助学运动、反迫害反饥饿运动、抗议枪杀东北学生等爱国民主运动。北平解放后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副主任理事、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兼总干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公私合营银行联合会董事、第1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财务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委员、联络委员会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62年起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和诬陷。1972年周恩来得悉后,指示聘任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晚年还担任过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京华艺术学会名誉会长、北京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昆曲研习社顾问、民盟中央文教委员等职。1982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1980年平反。 2 t7 E9 F8 O0 I" Q/ w6 x$ o

% `& d) J' i6 ~! F      心系国宝醉心收藏  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他自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初时出于爱好,继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如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等。经过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自云:“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一件《游春图卷》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甚而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其传奇般的际遇,成为久传不衰的佳话。0 E7 {0 Y3 U3 ]5 J' }

9 w6 m, u2 P' ^  不惜代价、甚至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既是出于爱国至诚,也是基于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由衷的酷爱。张先生慧眼识宝,所藏书画件件堪称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的藏品中,晋陆机《平复帖》是我国传世书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则是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也是最早的独立山水画,合为双璧。此外还有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山居图卷》等等,都是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重要文物。" \6 Y2 [$ _* ?( ]+ i

/ r$ N( K1 u9 }) I( R% F  对于斥巨资购藏并用心血保护的法书名画,张伯驹先生和夫人潘素女士(金碧青绿山水画家)并不视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先生夫妇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使这些文物成为博物馆的重宝,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1965年,张伯驹将《百花图》以及所剩的其他古书画共计三十多件藏品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博物院时,当时吉林省有一位叫宋振庭的文化官员,他握住张伯驹的手说:张先生一下子使我们博物馆成了富翁了。而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7 \/ r/ Y9 t0 U8 `; S+ q. p: b( L0 I6 V" T5 g
      痴迷京剧造诣超群  张伯驹,京剧老生。别署冻云楼主。
8 [0 D, P4 t" r" K  B/ F/ S
+ P' B* N3 }5 x. v) G* A  张伯驹先生在京剧艺术方面的造诣和声望也是很高的。他自幼便喜爱京剧,曾自言八岁时在下天仙戏院看杨小楼九阵风的戏。青年和中年时,正值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后看余叔岩戏并向余的琴师李佩卿学戏一年内即能彩唱。并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工。《别母乱箭》为常演剧目。曾与田桂凤、梅兰芳同台演出,杨小楼、余叔岩、程继先、王凤卿等曾为其傍演《失·空·斩》。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冯耿光等组织“国剧学会”。
$ n5 q* g! c3 S9 W8 d( Q! K, f+ S; c% A& I# j6 G% x
  张伯驹学京剧严守传统的要求。他下的功夫也很深,调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但他对余叔岩的剧艺,却是熏陶得比直接学的多。他的著作《氍毹纪梦诗》也记载他学戏的情况,“归来已是晓钟鼓,似负香衾事早朝。文武昆乱皆不挡,未传犹有太平桥。”为什么“未传犹有太平桥”呢?余叔岩曾对张伯驹说过:“过桥一场,一足登椅,一足登桌,敌将一枪刺前胸,须两手持枪硬僵尸摔下。饰敌将者,检场者皆须在行,否则易出危险。”所以这场有危险的戏未传张伯驹,可见余叔岩对其倾尽心力,备极爱护。
$ G9 B# r! q) i5 v
, p1 H+ L2 @3 {" r# T3 \0 S  民国二十六年他四十岁生日,为了赈灾所演的一出《失空斩》可谓是他在京剧上最出名也是最难得的一次演出。他饰孔明、余叔岩的王平、杨小楼的马谡、王凤卿的赵云、程继仙的马岱、陈香雪的司马懿、钱宝森的张郃、慈瑞泉、王福山的二老军带报子。演出在隆福寺街福金馆,当天盛况真是空前。许多外地戏迷远道赶到北京为看这出艺坛绝响,人誉之以杜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此剧曾拍摄了纪录电影,传闻原版后流入美国,不知确否。 " q4 n) h" [, Z, O2 ~; P& p8 d6 y
6 _) [: w. Z. ?" B
      诗词超逸书法见工  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多得难以胜数,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他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脱口而出的,便有一两千首。扎实的文学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化底蕴。由于他天资超逸,而又翕然尘外,便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 N& q5 E4 O6 M: f8 O

" B$ S) [. q' ~  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0 {/ |( y- \) n# l, A5 F& P3 L, p% s: U4 V
  张伯驹是个“视勋名如糟粕,看势利如尘埃”的超凡之士,所作之词,按周汝昌先生的话说,“则李后主、晏小山、柳三变、秦少游,以及清代之成容若,庶乎近之(《张伯驹先生词集序》)”,多写人生感受、自然之景,感情细腻,自然超逸。长调则哀感顽艳,婉丽凄清。小令则格高韵远,极尽缠绵秀隽之致。用自然之眼观物,用自然之舌言情,真真切切,为现代词家之楷模。7 d& c8 L" k/ G1 H" z

# ]0 q; C3 m. }& A; S  有人说,张伯驹是当代文化高原上一座寂寞的孤峰,这样的人再也不会有了。$ h8 O8 ?$ c) M& |

  r0 d" ~9 T2 |% }) G  周汝昌: 我所平生见到的,文化高人很多,这样人也少少的。
2 a6 x  z3 {0 q" W% O, v* N. @) Z; W" |8 X5 p/ @
  史树青:我们近代没(接触)出过这样高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涵养的人。
) X# l* w9 t; y* T
! E4 a3 U  w4 N2 Z1 Y/ H  国画大师刘海粟说:“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 J' e. b+ I5 T& @, I: X

6 P$ b: G& V# n6 H     张伯驹收藏的书画艺术作品代表篇
! Q# _* D3 j8 e6 o# P) v + m8 T* U- z) E( k
  《平复帖》为西晋大文人陆机手书真迹,距今已有近1700年,比王羲之的手迹还早七八十年,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篇鼻祖”。它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 “中华第一帖”。
0 p0 _/ [% f. O0 {' q8 ]4 L- ^5 W+ Q8 s7 z+ o
  《游春图》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历代书画界都将其奉为绝无仅有的极品,有人称它是“国宝中的国宝”。《游春图》画卷长二尺有余,运笔精到,意趣无限,素有“天下第一画卷”的美称。8 V6 Q) l4 x* E% C2 |# H6 t" m

! L: H, E- p3 X7 f  《百花图》宋代杨婕妤(jié yú)的作品,为素绢本,画卷长3米24,分为十七段,每段画一种花卉或景物,画笔精丽,书法俊秀。这幅画卷被认为我国绘画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的作品,被历代宫廷和大收藏家视为绝代珍品,张伯驹本人也对其加盖的收藏印章。
- ^9 x: F$ G" d* f# _! ]
  ?6 \* R) @2 h: p& q4 V( N
      活动年表  1931年,农历辛未年:《近代剧韵》出版% {* k" z3 `* T4 b

" }4 y# s; k  p+ Z3 D1 `3 i- ?. C  余叔岩与张伯驹合著《近代剧韵》一书发行。后叔岩怕贻笑大方,紧急收回,但已有部分流传在外。及至《戏剧周刊》发行后,伯驹以个人名义,易名《乱弹音韵辑要》在该刊发表。
1 n: g# F' V+ G- R1 A9 y+ q( K. \' B+ g, W. \6 E- ~; Z
  1931年5月,农历辛未年:国剧学会创办
. H3 _) f( e. D+ m2 I5 m, n" S1 ]5 i! y) f$ ?. N6 m# s
  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
2 `' ?- f$ z, \6 o5 a# Y, p' u& H& i' D( {6 g# O
  1931年11月,农历辛未年:国剧学会开学典礼演出: D8 x5 R1 d+ W$ U; b, ]

- r) a# ?# D7 R3 q8 r  [& d- _  在余叔岩、梅兰芳发起成立的“国剧学会”开学典礼上,演出的大轴戏为反串《八蜡庙》,梅反串武老生褚彪,张伯驹演黄天霸,武旦朱桂芳反串费得功。此乃梅氏自演戏以来戴髯口之第一次。演出前数日,梅即在家练习甩髯口,直至熟练。至登台之夕,果然成功。脱褶子干净利落,舞刀、抢背均不弱武生。6 g! B0 l8 N$ e, b* A' c, H8 k

6 }$ a+ K, j) y; `0 |; ~  1937年,农历丁丑年正月:张伯驹四十岁生日堂会1 Z4 z8 D' Q! Z% Q7 o
* G- O" D# q- b9 V: I
  张伯驹40岁生日,在北京东四隆福寺街福全馆举办堂会。0 m# N. e: h1 G/ B4 ~3 l

$ [. |4 m& @( }. Q  其他演出剧目5 f' [$ `, e" }3 \. c9 [+ X/ }* C

* [; ~2 W& M/ x- c1 G% r  开场:《回营打围》(郭春山)
. K8 M( k7 o+ F. {
6 s( B: y* Z  i! Z$ ~" B7 r. u0 @! M  《临江会》(程继仙)( p# i+ j/ Q3 x+ |+ O$ H
1 _: C1 x, Y) \3 v7 t
  《女起解》(魏莲芳)
8 l" \( F4 w2 |) p9 q+ `& H- h" _7 A6 ~& s+ V" O5 k$ h
  《鱼肠剑》(王凤卿)
6 p8 Z  K; m2 j+ t5 f5 y4 |6 X7 o# U8 C' e/ F1 r
  《英雄会》(杨小楼,钱宝森)) W/ D* \& m, b8 Z, Y1 F

# k* f5 _+ I# Q8 \! z$ K  《丑荣归》(于连泉,王福山)
  S* w% m7 W& u( o! W: F  b6 x; L5 ~5 u3 V6 j
  大轴:《空城计》(张伯驹饰诸葛亮,王凤卿饰赵云,程继仙饰马岱,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陈香云饰司马懿,钱宝森饰张郃,萧长华、马富禄饰二老军)四大将的起霸在当时被称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张氏当场请人把演出实况摄成电影。
: ]; d6 h7 ~/ x) ~, z2 Q# a: w0 U+ p' W7 O9 F# Z- \' u
  1958年,农历戊戌年:张伯驹堂会《失空斩》电影被毁: g) b! p4 J5 v, G' t, j" d8 V; o

* T! |1 e( i" J* q  因为极左思潮的抬头,记录张伯驹1937年40岁时生日在北京东四隆福寺街福全馆举办堂会大轴《失空斩》的电影,被北影当局在清仓时当成废品,与其它一些被视为无用之物的胶片一把火烧掉。这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十分珍贵的一部京剧文献资料,就如此轻易地灰飞烟灭了。剧中张伯驹饰孔明,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王凤卿饰赵云,程继先饰马岱。四大将的起霸在当时被称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8 }( G7 o3 S6 y* w! T" {- H
发表于 2009-10-17 1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贫困人家很难出才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 05:22 , Processed in 0.0615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