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浑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深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李世民所残杀。2 U- \5 W @; Q6 N! G5 H* l
2 P& x% n& o* k/ U8 D7 c于历史贡献,我们不敢断言他登基后会比李世民做得更好,但绝不会太差;可于仁义道德上,比之于李世民的矫揉造作、阴险毒辣,李建成会更磊落光明、仁者无敌。
3 Z. I, L! z8 i, S; r, C5 \6 ]9 R( H+ f* P
诸多人认为李世民是明君,只是出于他对历史的贡献。可历史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真正的王道,不掺半点虚伪的仁德,李世民永远缺少,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备,不然,他也不会有君子之心而血洒玄武门。/ [3 K5 V6 k0 X
: t! P8 z- c/ G( ^9 S5 \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我们只能叹息地说一声: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7 Z$ h3 l+ }# l$ h
: \5 Z' e7 w* c# L4 w
血洒玄武门
# K. V( m6 |- i# h( c- j6 @0 ^% S/ E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大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爱妃张婕妤慌张而来,她告诉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诬陷他和李元吉淫乱后宫,今日又带了诸多兵将前往玄武门。
/ i- V# Q+ }3 W! y* z: ^, T3 i, ?- m' M$ U+ q
李元吉明白,欲进宫就必须走玄武门,他所认识的李世民阴险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况且,李世民还带着兵马。他建议李建成:“先把你我二人兵马集结起来,然后派人告诉父皇你我生病了,看看形势再说。”
" r% R; j8 N$ W0 u8 M" V: e0 z( B& Y
李建成却道:“集结兵马倒有必要,但托病不去却不可。世民诬陷我们,我们要去父皇处说明白。倘若不去,不正说明了我们心里有鬼吗?”
2 r7 |. t9 X, ?# w
$ P7 I& c2 ^* z$ f5 b李建成在这种时候还敢于去见唐高祖,无非是因为玄武门守将常何是自己的心腹,即使李世民有什么小动作,玄武门兵将只要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也无大虑。+ F% m8 h/ ^0 z- A
, f# O }" h" w. T$ q& N两人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带了几名扈从就骑马赶到玄武门。进了门,到临湖殿时,两人觉得形势不对:父皇的侍卫一个也未见,常何也不在;而且,一路行来,总觉得天上地下都是杀气。8 H; C4 K. |7 M. `- N/ w1 z
6 v/ v. d$ E2 \: R, ~: Y4 {/ ~% o李建成道:“恐有不测。”1 {$ [2 v. H$ c4 Q# I& f, }% {
- H9 u1 y5 g9 [7 J- D
一向骁善战的李元吉也感觉到了危机,他随着李建成掉转马头正欲回东宫,临湖殿左右早闪出了李世民和诸多兵将来。李元吉扭头看到李世民,大惊失色。只见李世民身着铠甲,手挽硬弓,骑在一高头大马上,俨然是两军对垒时的装束。李元吉一面叫李建成快跑,一面向李世民开弓放箭。但因为过于紧张,力度不够,准度又失,三箭皆未中。于是,李元吉拍马就跑。李世民却并未向李元吉放箭,而是把弓对准了李建成。一箭射去,李建成应声落马。
7 w) O4 ^ [0 E
6 O* Q5 m" B4 L8 @ U李元吉见李建成落马,扭转马头欲救,旁边又闪出李世民的部下尉迟敬德和70余骑来。李元吉曾是尉迟敬德的手下败将,此时一见,更是慌乱不已。一不留神,被对方射中坐骑,跌落于地。李世民趁势拍马过来践踏之,不想被树枝扫落马下。李元吉趁机上前揪住李世民,拔出长剑,可惜李世民浑身铠甲,无处下手。随后,李元吉抢过李世民的弓来,对着笨拙的李世民当头罩住,想要勒死他。这时尉迟敬德赶到,手起刀落,李元吉就这样紧随着李建成去了。
' @% k4 O4 |; A. F* H. W& \+ A
7 E3 b: ~! ?) E" b% Q7 d; b* M在这次诛杀太子的过程中,李建成带来的扈从大部分被杀,只有几人逃出了玄武门,赶到东宫报信。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得知李建成已死,痛哭叹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与领副护军薛万彻和谢书方率领东宫、齐王府精兵2000人飞驰玄武门。0 q% G8 f1 z! [7 N# G9 {) F
0 }/ x3 H4 \- H5 Z此时的李世民早已安排张公谨关闭城门,2000精兵不得入,只好放箭万支。掌握玄武门卫兵的敬君弘开城门与冯翊和冯立大战,瞬间被杀。守门兵与东宫精兵激战多时,喊杀声惊天动地。薛万彻主张去攻打秦府,来个釜底抽薪。李世民张皇失措之际,令尉迟敬德举起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首级,东宫兵将见大势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奋力攻门。
, O- }) G& z! R8 v3 l
8 O& E. @$ |' P! n李世民令尉迟敬德手持长矛,去见唐高祖。高祖大惊失色:“今天谁在作乱?你来此干什么?” `& d/ h+ v T
, ]' ]0 [9 W9 O( M
尉迟敬德不拜高祖,紧握长矛:“太子与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之。秦王怕惊动陛下,派我来保护你。”
* e; b& e3 L. P& _3 @- V9 Q* e6 |: e( I
高祖长叹,问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发生了,现在该如何是好?”
- G6 K# v+ R& q( F2 b% |, z; b& q- ~. h! X+ N
裴寂不答,因为尉迟敬德的长矛闪烁着带血的光。' z# i" `6 a0 ?8 E, B! J# \7 j6 @8 e
8 v6 k5 b' r0 n' o# H2 A
早被李世民收买了的大臣陈叔达恬不知耻地接口道:“李建成与李元吉无功于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秦王诛之,实是人心所向。陛下现在如果能将国事交于秦王处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1 ?; m. S5 w; S$ T& N3 b, o
9 p) B6 A' ]' f
?- J5 l* s; B4 b6 G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头颅血已滴尽,李世民在玄武门下脱掉战袍,去面见李渊。而李渊前后左右的卫兵早已被李世民铲除,此时的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 C' x4 c% q) e6 Q5 x
: A* m; y9 P) K" T9 Q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一天,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后人记得,因为本应该是大唐天子的太子李建成用血染红了玄武门的城墙。3 w8 z* p" B9 k5 K+ X( U+ _( x! d
. q3 H C0 w+ C三天后,李世民被封为太子。两个月后,李世民称帝,李渊成为太上皇。
( e. [/ K7 E( V' S% T- [4 ^0 {& I6 w0 i5 c" `8 ]
武德九年发生的玄武门兵变并没有随着李建成太子的血迹而消失,自这次玄武门兵变后,大唐又发生了三次宫廷政变。或许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李世民,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1 n4 r8 P% c2 Z7 j
- O- S& q( Z( {9 Z. ~& t
8 K/ ]$ o$ F. l, x3 S# x$ B( _玄武门,仿佛成了唐朝宫室的恶魔,又仿佛成了宫廷斗争的擂台,如果谁想不仁不义,就上台比试比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