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厦门日报》
7 a' G0 H: @7 o* p. r M
) g6 Z' l. I m' k$ A : W# Q. _3 [' u0 @' N. k
张先生去年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将多年积攒下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股市,短短20天就赚了10万元,正当张先生乐得合不拢嘴的时候,股市如同过山车一般急转直下,他在股市中的财富缩水至2万多元。这让张先生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焦虑不安,甚至开始出现多日不语的自闭状况。! B" D ^* L. R, h/ ^# j' s0 Y
% h1 |- M* g" y' ]6 K" h. @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冬”里,张先生的例子并不鲜见。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教育部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医科大学教授、人文学院书记、副院长,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主任林大熙教授向读者朋友介绍了如何认识压力,以及如何为自己进行心理减压的方法。; H: u" F9 Z6 y: R! K0 W
; e# u) o1 h8 D( e! c 压力是一个中性词
+ m, v$ f. W% ^
3 h% N* C3 W7 \- U; r9 q “压力是一个中性词。”林大熙说,在职场中面临压力时,有的人觉得紧张、焦虑,甚至想退缩,也有的人善于调动自己的潜能去化解压力,应对压力。) l- G) a; W! D/ i4 B* G- f- u9 ~2 A
; S0 o: E: P' u5 k# a& @ 林大熙说,压力源的产生包括外部因素,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从生活事件对压力的影响来说,丧偶、疾病、离婚、失业、亲人去世等对压力的影响非常大。压力源的产生还包括认知评价的偏差,如自信心不足,思维定势的作用,或者消极情绪的影响等,“可以说有96%的忧愁是自己想出来的。”
) z" b: i" ]1 o
/ `" U& Q! }' @0 ~ 学会“化压力为动力”
, J7 I9 f; I E8 ^: Q
+ P6 d2 c$ `) x# J; Z/ D- h “对待压力的最高境界不是减少压力,而是化压力为动力。”林大熙介绍,可以通过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系统,来进行心理压力调控。如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清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正确分析自己,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特点来进行自我调适,另外还可以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测评和危机干预。
: w. {/ t- t7 X* b4 `( N0 F3 M
林大熙说,提高心理调控能力的秘诀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当一件棘手的事摆在你面前等待解决时,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一个貌似难以实现的大目标就会化解成为若干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黄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