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1953年建于开封市,办学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培训中医临床医师。1958年8月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南中医学院,迁入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为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医药行业培养输送业务技术骨干、各级管理干部和专门人才2.4万余人,是河南省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的龙头和中心,中医药人才的摇篮。 : m6 O1 c1 x3 L ~
学校创建初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切接见了学校副院长彭延泰,郭沫若先生亲笔为我校题写了校名。成立至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Z0 i( D! T; z1 X
学校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厚德博学、承古拓新”的校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品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的优势,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 o A0 `0 T; {$ n% q
以本科教育为主导,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面向国内29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招生,面向世界办学,是一所综合型、开放型高等中医药学府。截至2006年6月,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9437人,其中,本科生8216人,硕士研究生623人,专科生150人,成人教育学生396人,留学生52人。同时还承担执业药师和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中医药教育培训体系。 4 \- o d) Z# |1 G$ f
贴近中医药发展实际,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直属二级学院。现有医、管、工、文等4个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千万投入”学科建设工程。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等7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中中药学为河南省重中之重学科。形成了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9 D- M% H9 x. {4 B/ h( a
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着力造就“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和教学水平,拓宽就业途径。重视基础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推行并不断完善医教合一的教学管理体制,增加附属医院对教学的投入,强化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学校现有校内外稳定的医、药学实习基地83个,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 F+ [2 e1 J& |2 D& N7 Y! ? 牢固确立“人才兴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人才建设工程,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青年教师培训,构建学校发展的人才平台。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512人,其中校本部1043人,一附院911人,二附院558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18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10人。先后有10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63人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6 t9 y! b' j$ _, O6 l
坚持“科技强校”,鼓励教师以科学研究促进本科教学。设立了艾滋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儿科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和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早在“七五”期间,学校就承担了脾胃病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十五”期间教师发表论文363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项;出版各类专著192部;各类科研立项30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9项,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2项,科研总经费4700万元。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2003年以来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02项,其中省级15项,厅局级37项;获得教学成果奖87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49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88篇。 - {) v; d$ P" m; h0 n
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两种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中医》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k5 { z. M; C. g 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97年起相继与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辽宁等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6年,一附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9 ?6 S: H. f% z3 p: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