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8|回复: 0

唐诗欣赏:观刈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6 21: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欣赏:观刈麦

4 d; q& w4 P( f1 D5 y' d% \9 v5 w8 C4 p" i& n; ^
" d3 t% E. c" r& h/ m7 F

7 C; x+ D' q0 ?- V9 W$ k; B: a! b
观刈麦
* v0 B2 t$ W6 O! t
- Y+ K# [7 r  S+ T   白居易
# \  k# i7 `+ q6 Y- Q4 f& [( X1 `3 {1 ]5 n: }" s8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U$ r# T; P' V6 z/ s0 K. R" f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8 V: S, ]: ~# n- P9 d" z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0 y8 ~0 M3 L: t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d) R9 @6 A2 A  U; Y% e3 k6 o) L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t" L0 T% Q4 i0 F7 l! y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e: r( s1 }+ n6 Z6 [; O2 m5 P

. ]2 [, `4 _  i" x+ J6 I+ w
, [1 u; g% x- R1 P7 v) d【作者简介】
9 ~9 e0 d8 p* c7 D5 k% W7 }6 N  T2 ?7 t# [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 他长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t2 L: b- w/ |7 [& @" ^# F, [6 D0 O% z
& E! N& S3 i% F' Z- _
  【字句浅释】8 \8 z$ T; Q% P( P: Y5 \# j, ^
( a% O* ]4 }5 M" G8 M0 y
  解题:这首诗是元和三年(公元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妇姑:这里泛指妇女。荷:担、扛。箪食:用竹篮盛着的饭食。童稚:小孩子、儿童。壶浆:用瓦壶盛着的浓汁饮料。饷:用食物款待。丁壮:青壮年男子。秉:执持、拿着。吏禄:官吏的奉禄。石:容量单位,等于十斗。岁晏:年终。
7 G$ z5 _- `! D! V7 O  X8 \0 v1 e# W* c9 ^  F! d. G! h; C8 y
  【全诗串讲】' Y" W6 O# R% l" |8 a6 b

- M% Q- Z* y) U   种田人很少有闲遐日子,五月间更是要加倍繁忙。
$ o$ q3 V: Z/ n   夜晚间只一阵南风卷过,一行行小麦被吹得金黄。
! q: ^3 v  N0 H6 j, \, m   妇女们扛起盛饭的竹篮,小娃娃提着一壶壶水浆。' H( o# i4 r; E+ D! U3 I
  一起到地里去送饭送水,青壮年辛苦在南面坡冈。" ^8 ]  O7 ]+ B, D% @' k( m2 `$ q
  脚下的热土薰蒸着暑气,背上烘烤着烈日的阳光。
0 y. z& K$ I/ }3 L   筋疲力尽了不觉得炎热,想多干活喜欢夏日天长。
  M9 B7 k2 Z2 ]0 B5 _. `   又看见一个贫困的妇女,抱着孩子在割麦者身旁。+ r' s6 M/ W( K
  右手去拾起散落的麦穗,左臂挂一个破烂的竹筐。
# X* w8 {: ^# J2 {   听她对围观者诉说真相,耳闻目睹后都为她悲伤。- N0 s6 k2 x9 p
  家中田产为纳官税卖光,来捡点落麦穗暂充饥肠。" |' \8 X: y( N* E' j4 ]; G* `2 j
  眼下我有什么功德可讲,从未耕田犁地养蚕种桑。' `$ d; F# X& b/ j
  却拿着三百石官家奉禄,到年终还总是家有余粮。2 s1 T' c1 W  Y7 k4 i; [5 o0 g' J, A
  想到此我心中自觉惭愧,这件事一辈子不会淡忘。
1 S! P* o$ u! _& V/ j! @8 }: G4 G& O% \5 X
  【言外之意】
8 n8 {4 K+ A; [) F% g, l, ^
/ G1 f: \" Y6 z  L2 G1 k. Z   从语言到结构,以至内容和层次,这首诗都是浅显易懂、清楚明白,貌似平常。但千多年来它却一直是唐诗中的名篇,被后人传诵不衰。其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有着一颗对人民深切同情的慈善之心。是这颗心,使各个时代的读者受到心灵的震撼,而与作者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心灵的共鸣。
. @& _! P8 i2 s: r% r6 f* `/ ^
. G8 w* U2 a+ ^. v$ _   小麦黄了就要抢收,不然就可能散落到地里烂掉。年青力壮的男人们都到南坡上的麦地里使大力气去了,就连妇女和小孩子都一起投入,送水送饭,作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地面暑气上蒸,天上烈日烘烤,男人们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了,也没觉得天气的炎热,因为他心中只想着趁夏日白昼天长多干点活、早点把麦子抢收起来。农夫的辛苦劳累和与世人有所不同的思想感情已经跃然纸上、令人动情。这还不算。在这炎天暑气里,竟然还有贫穷妇女抱着小孩子,尾随割麦的农夫,把散落的残穗一根一根的拾起来放到自己的破竹筐里,拿回家去充饥。由于要纳官税而卖光了所有的田地,她家已经无地可种、无麦可收了。但这样冒着暑热捡几根残穗,又能挨得多久呢?再说,今日拾穗的贫妇,昨日也曾是家中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农家啊!那么今日正在收麦的农夫,会不会也因赋税太重而变成明日的拾穗人呢?1 @8 n( q) q2 b; J

6 s" C3 t& x! ~* z7 Z   诗人的心在这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并进而反思自己,产生了自责和惭愧的心情。试想,就从此诗问世算起,虽然诗人已经给后人作了一个榜样,但迄今为止的千多年中,又有几个当官的人能象诗人那样对人民疾苦充满深切的同情,甚至因穷人的贫苦而自责和惭愧的?可见有权有钱的人要作好人也确实很难啊。难怪西方人说,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作者的慈心善念驱使他提起笔来,把自己心中的震撼和反思传达给每一个读到他诗作的人,一直传达到今天心中善念已经很少的人们,在他们接近麻木的心灵上猛然一击。

/ M, I$ o8 n( @5 ~% V# I0 A
: z% _, y& n1 i7 Q[ 本帖最后由 jiuding 于 2007-1-6 21:2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6 10:26 , Processed in 0.0233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