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6 Y' Q. h
登上《看电影》封面
( U; _$ k3 H6 s& I9 I9 S 9 c7 R: y9 u4 r: R/ K. a4 b+ f: R
|
;
. [* [/ ^ a1 Y M" J- L 1 Z, I2 g" a9 U5 |( Q
40℃的高温,摄影师穿短裤,余少群厚厚的戏服压身 % i7 I6 b5 N4 D) L3 e M
7 g: q& k/ i" {" E/ u$ R
2 a- O3 n6 v- s7 s, {( X* T与陈凯歌、陈红登上《时尚芭莎》
" a' D: Y; u( p5 F0 y$ H8 Z 5 |1 {% {& x. p2 T
! r( s& z6 T& ?3 o. A) W& J
余少群片中林黛玉扮相,此套戏服是当年梅兰芳演出服装
, F6 N' Y+ I4 \/ M ! w$ i4 Y! i% d% g C ]' b( c5 [
6 d7 k& |' B4 D2 B P; i+ U) ~
汉网娱乐(记者 陈明)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鹤鸣”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有趣的是,这个词同样也可以用于余少群身上。
/ M" d6 o$ t2 ?( b9 b 从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最热门候选,再到在《梅兰芳》中以“青年梅兰芳”一角力压黎明、章子怡等大腕,余少群成为年末最抢眼的新人,更被媒体封为2008年起点最高的新人。4 d$ K! ^* a' K8 f" {+ G# d8 y: T, Q- L
很多人好奇,从十多年的文武小生到电影里颠倒众生的男旦,他怎样转变?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注定的大红大紫,他能否适应?日前,晨报对武汉伢余少群进行了独家专访,为您解密“青年梅兰芳”的世界。
/ ]0 v. X% @9 c. i( s+ j7 L, b) Q 艺蕾含苞,含苞艺蕾 绽与不绽只待春
. x, @) q& M1 R$ J' W0 B9 l- K1 W 陈凯歌电影巨作《梅兰芳》正在热映,扮演青年梅兰芳的余少群,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梅派形象,他的表演令人惊叹。人们以为他出身艺术世家,其实这个翩翩少年就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是如何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的呢?又是怎样被陈凯歌一眼看中的呢?
) n7 h8 ]# g8 F4 T! d* m 14岁时,余少群不顾家人反对考取了武汉市艺术学校,学习汉剧。2004年,被汉剧大师陈伯华收为“关门弟子”。2005年出演越剧电视连续剧《杨乃武平冤记》,担任男主角。2007年初,余少群被陈凯歌看中,出演从学戏到成名阶段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O! d5 d7 R% U3 Q: Z; f3 l
余少群从小就与戏剧结缘,8岁那年,他对父母亲说,我要学戏!冬去春来6载,苦练换来的是一身过硬的表演功底。2004年拜师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这期间,陈伯华将汉剧精髓全部传授给他,大家仿佛看到了一个即将诞生的汉剧新星,但余少群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为了丰富戏曲知识,他要去学越剧。不久,他便泪别恩师去了浙江越剧团。
8 ?3 Y" ?# C- s 那时的余少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与《梅兰芳》有什么关系,但机会悄然而至。; m3 ?' p! F2 s3 x9 d& p! e# G
陈红到杭州为《梅兰芳》选角,余少群当时只是个热心的接待人员,也没有太留意,还是一门心思地在做“红楼梦”,就在闯入“红楼选秀”上海赛区宝玉组5强时,他接到通知,陈凯歌导演要亲自约见他。
! J/ @) s7 w, m& A6 q5 g; ]6 `* a 握手坐定的那一刻,余少群就告诉自己要平静,但不知道怎么了,额头开始冒汗。旁边的制片人说:“少群是不是化妆了,怎么这么漂亮?”默默观察的陈凯歌却摇头反驳说:“不,他没有化妆,我都看着呢!他要是化妆早就擦没了。”随之爽朗一笑。一周后,余少群就接到《梅兰芳》剧组的正式通知。: L L& m/ t2 n' w! F) M! u3 v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与不似都奇绝
+ [( k- [6 s( S9 |1 x3 k. ]* V 余少群在《梅兰芳》里表演的梅派唱段有《苏三起解》、《游园惊梦》、《汾河湾》、《一缕麻》和《黛玉葬花》。本属武生的余少群硬是将苏三的悲、杜丽娘的艳、林黛玉的恨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原本汉剧《风雪三关》里的皇家驸马爷是如何从小生变成花旦呢?* Z8 c) @. V6 Q* l* f. v5 G
梅葆玖、李玉芙亲自授课把关,这对余少群来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那么多年的武生,架子全在那儿,怎么坐怎么行都是非常阳刚。”老师们对其“大展拳脚”,既不能这样坐,也不能那样走,全部给我拧过来。
# z7 p$ j! j! }. a 其次是改手形,小生讲究的是“剑指”,表现气宇轩昂,但花旦讲究的却是“兰花指”,表现一种柔美。余少群的手指被认为太硬,老师要他没事每天就掰着手指往外弯,弯累了再拿热水泡,泡软了再弯……接着还有最难的一关就是练眼神,余少群原来那种武生的“剑眉星目”统统不合要求,他的目标是“顾盼流离”。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余少群说:“当时我把眼睛一闭,眼前浮现的竟全是恩师陈伯华的舞台形象,一下子,便找对感觉。”最后陈凯歌给了余少群一本梅兰芳画册,叮嘱他:“每天看,相由心生,看着看着,你就像了。”余少群每天捧着画册,早看、晚看,直到后来“我连做梦都梦见梅兰芳了”,梅葆玖和李玉芙才说:“差不多了,有点意思了。”7 W3 b$ T2 {9 N+ _; s( v$ k% W
有人看完《梅兰芳》后,对余少群评价为“雌雄同体”。对此,余少群哈哈一笑,“雌就是雌,雄就是雄。艺术本来就是高于生活的,梅兰芳大师不是在一味地模仿女性,而是提炼出女性的美,他的表演艺术是对女性美的最高献礼。京剧是高雅的艺术,需要带着和戏剧一样的间离的效果赏析才能得到最大的享受,作为一个演员就要挑战不属于自己常态的角色,所以戏剧人生,人生戏剧,都是舞台上的诗,生活中的戏。” 7 E6 c, e0 W9 Z6 Y1 m7 b; M4 m$ D
雪映白梅,梅映白雪 映与不映真干净 4 a2 m! ], |. c, _+ q( e
一直都沉醉在自己戏剧舞台上的余少群,虽然有过触电的经历,但没有想过有天会演电影。在武汉的那些日子里,安静的余少群是如何度过年少生活的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 R& w+ l% ^& M% d; a, U1 W 余少群是绝对的80后,却没有80后常见的浮躁,这些与他的个性有关,平时的生活就是练功、排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小年纪便常到各地送戏下乡,“10几岁的小孩,每个人还要背着自己的行李,睡觉的地方都是通铺,连饭都是大家一起做。”年少的那些经历让余少群得到了宝贵的生活经验,与同龄的那些武汉伢比起来,余少群追求的是简单和朴实。9 \# A+ C; ?/ H3 j
从小在汉口长大,余少群最大的爱好之一便是吃,“南京路的烧鲶鱼、合作路的小黄鱼、黄陂街的杂酱面……”余少群数起来口水直滴,每日过早必是热干面,甚至有一次听同学说多福路有家热干面蛮好吃,他居然起了个大早,跑去排半个多小时的队吃上一碗。逛街必去江汉路,年年都去归元寺数罗汉,见不得去迪吧,喜欢清静的茶厅,从不听摇滚,爱的是戏曲。" l; z$ N; L- G: h; O
在一切世俗的生活背后,余少群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他的“红楼梦情结”,直到去年的“红楼选秀”,余少群觉得机会来了,顺利进入了红楼大观园开始接受秘密培训,但正在那个时候,陈凯歌又钦点他出演梅兰芳,这个突然的选择让余少群进退两难,“当时虽然没有对外宣布,但是贾宝玉差不多已确定是我演了,但能演梨园大师是对我学戏的最大肯定。当时不敢跟陈凯歌导演说我在大观园培训……后来不演贾宝玉了,我也没敢跟李少红导演说要去演梅兰芳了,我说不出口。”
8 O1 n F: b+ d+ O7 Q 余少群的挣扎不是不负责任,相反,试图谁都不要伤害,结果却恰恰违背了善良意愿的初衷。“你们难道要看一个脏了的梅兰芳吗?”梅剧中这句台词震撼人心,艺术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只有达到至真至纯的境界才能在严冬里炼就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寒香,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怡心静气,让人在喧嚣中体会到难得的“净”。
0 j; q( j. |, l G& H: P- b" k 岁末迎梅,梅迎岁末 末与不末皆于始2 h1 H( I" Q9 _, A' z
岁末大片《梅兰芳》无疑是影院的重头戏,一时间“看梅”成为热潮。而此时余少群却和梅剧组在庆功会中说着最后的再见。有开始,就有结束,有了结束也就有新的开始,精彩的收笔带来的是更多的期盼。
% n3 v; t- q; C+ m 学汉剧时,老师是陈伯华;学越剧时,老师是尹小芳;学京剧时,老师是梅葆玖、李玉芙;学表演时,老师是章子怡的班主任常莉;首部电视剧就在央视播;首部电影导演是陈凯歌,合作的演员是黎明、章子怡、孙红雷、王学圻等大腕;这一切在外人看来觉得余少群实在是太幸运了,余少群却说: “我只记得有个老师对我说,不管怎么样,做角儿要宠辱不惊。别人今天说你好的时候,你别骄傲;批评你的时候,你也不要气馁。”这虽不是很机智的回答,但却是一个好的心态,一如梅派的大气和淡定。
5 L' ]( s1 E7 D. G 《梅兰芳》国内的巡回宣传已近尾声,余少群的话语中流露出丝丝感伤,“在长沙的时候,我们几个主创都在导演的房间聊天,围坐在一起,大家都很感伤。黎明跟我说,他在这行工作了这么多年,很少会碰到这么好的剧组,很舍不得和大家分开。”
( p# X: A5 v* w* Q' J1 ]# c x 在剧组呆了一年多时间,陈凯歌对余少群照顾有加,夏天的时候穿着厚厚的戏服,里面全部汗湿了,一场戏下来,一群人跑过来解头套、扇扇子、搬椅子,余少群非常不习惯这样被“伺候”,导演告诉他,“你演的是角,受得起。”去年过年,剧组仍没休息,陈凯歌把余少群带到家中过年,“平时为了拍戏要减肥,什么都不敢吃,那天,陈红要我开心地吃,不停地给我夹菜,导演家最拿手的是煲汤,红姐给我盛了一大碗鸡汤,我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
: v, r0 j0 ?1 o8 o* z- ~" C 导演还送给余少群很多书和一些获得奥斯卡奖的碟片,让余少群很是感动,“导演常和我说我虽然起点高,但是以后要踏踏实实,演戏要先学会做人,要懂得珍惜和感恩,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学会忍耐。”3 W4 H! {- Q" V. M
说起剧组里每一个演员,余少群眉飞色舞,“章子怡姐姐总是那么亲切,她常关心我现在接什么戏,她说任何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要好好努力。孙红雷哥哥走的时候拍着我的肩说有什么困难只管给他打电话。王学圻老师教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 Q' s3 u- z- E 《梅兰芳》公映后,众多影视公司纷纷找余少群拍片、签约,而且开出很高的条件,北京海润影视公司已以千万身价秘密抢先签约余少群,从此,余少群将成为蒋雯丽、刘烨、孙俪等大牌明星的师弟。这无疑又是一次新的开始。有句话说得很好,开始了你就别停,对于一个80后新星来说,有如此好的机会,有如此好的表现,真是没有停下来的理由。
8 t% | I3 R- g/ w 记者手记
, a, a6 s6 l4 f1 o* d1 ?4 _9 b 去年十月到北京出差,顺道探望正在拍《梅兰芳》的余少群,在剧组给少群安排的房间里,凌乱地堆着很多书和碟子,最显眼的是一只硕大的行李箱,我问少群,你搞那大个箱子搬来搬去的不累啊!少群说:“你不晓得,从武汉到上海、到杭州、到北京,都是这个箱子陪着我,我所有家当都在里面,这种漂泊的感觉无法形容。”4 P6 l3 b4 G5 @- p( a
是的,繁华的背后总是无言的付出,当聚光灯照在少群身上的那刻,人们看到的是光鲜的景象,其实甘苦只有他自己知晓。; j2 m8 y$ M/ \% }
专访中,试图从少群口中打探阿娇的消息,少群立即严肃起来,“我和阿娇的友谊是很私人的,我不想拿出来说,请你理解。”其实我明白,少群不想借她来炒作,是在保护阿娇。" }- q8 @- T* l1 I% E+ F1 J
好多同行都称从少群的身上看到张国荣的影子,那日,无意之间,我数起余少群和张国荣的名字笔划,居然都是24画,数后一惊,又数一遍,立即短信至少群,片刻后铃声响起,“天啦!我也数了,都是24画,你千万别把我和张国荣比,我比不起!”
! \3 O" R' N" P" z# q' K, ] 《梅兰芳》是美的盛宴,服装美、画面美、唱词美,意境更美,银幕中的人物在努力地追求美,银幕外的人陶醉着美。美其实就是一颗心,容不得半点自欺。驿路梅花影犹在,空谷幽兰品自高,梅剧让这个冬季的影院泼散出的一股清香,是从那个人那个时代就早已开始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