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膏药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清代吴师机是一位擅长膏药疗法且卓有成就的医生。吴师机(公元1806~1886年)字尚先,浙江钱塘人,早年中举,后弃儒从医。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战乱,吴师机避迁江苏泰州乡下,开始自制膏药为人治病,吴氏的膏药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又可避免内服药所引起的副作用,特别是“膏药多验于穷苦人家”,于是他在百姓中大力推行外治法。
8 e5 d( @9 E7 o. c/ \& I" Q n+ q" m% w9 q1 ?0 U/ v. M( H
由于膏药疗法不分老幼,仅一张膏药贴敷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影响劳作,所以深得广大劳苦百姓喜欢,应诊者络绎不绝。据吴氏自述,到他家看病的人包括方圆一二百里,每天都有五六十船,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曾治两万多人次。可见,他的膏药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信誉。1 r3 }# Y U1 t) x
5 X! Z0 l9 i+ E7 f4 \. g F9 w7 `1 S9 k
吴氏擅长膏药疗法,不仅医技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为人乐善好施。他乡居八载,活人无数,经常“舍药施医,以救目前穷苦之疾”。同治八年,他在扬州开设“存济药局”专门以自制膏药赠送病家,广受当地群众赞誉。, \ {3 e: ~2 `4 Q9 P9 v0 }! [
" h% Y4 G3 x0 ?* e \
吴氏对医学的一大贡献在于他将自己的外治经验着成《外治医说》,后易名《理瀹骈文》,取“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意。书中介绍了外治法的历史,阐述了外治法的理论根据,以及膏药的制法、用法和治疗范围、作用。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以往医生偏于药饵轻于外治的惯例,大力推崇外治疗法,其中突出膏药疗法,他在古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敷、熨、熏、浸、洗、擦、坐、嚏、缚、刮痧、火罐、推拿、按摩等近二十种外治方法。
8 B; M# }# `& Z5 i9 f+ \! D( B* i: N0 A& x1 E g# D$ T; L: ~9 |
吴氏认为内服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处,外治用药通过经络而达于体内,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施治,他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 |9 f2 S- d4 A7 _
! q+ n( I$ y3 s# F' i在治法上尤其显得别致。如喉症贴两腮,冲脉病贴脐下,带脉病贴腰间,以及上病下贴、下病上贴、左病右贴、右病左贴,也有一病一膏单用,也有两膏同用,这样就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呆板方法。治疗既有内科热病,又有妇、儿、外、五官科等各种疾患。
' C. {2 ~3 `- X" w$ D3 |5 l4 `- w3 M6 h
吴氏对外治法的广泛应用,大大开拓了治病途经,对中医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心血结晶外治疗法专著《理瀹骈文》一问世,就因实用性和可靠性,深受同行好评,当时上海、山东、安徽等地的医生都纷纷效仿他的医技,不少药铺还专门编印他书中的医方和制药方法。
, d# [* _; z4 N8 q7 o2 S: [% b6 v0 ~* `/ }
吴氏对发展中医的外治法做出了杰出贡献,故后人尊称他为外治之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