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7 21: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同岁,同班同学。
7 m h& _, O1 T4 H t# v9 ?8 Y" s, M* h1 P/ E) L9 y- ^
/ @) W. P; s6 m2 Z4 M: f郁达夫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初三,合公历1896年12月7日。徐志摩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三日,合公历1897年1月15日。两人只差一个月零几天。过去中国不说公历,像他们这样旧历同一年出生的,就是同庚,也就是同岁了。
) m5 K+ w- G, l( E$ P1 h% m! o! |/ n- e
1911年春,徐志摩考入杭州府中学堂,郁达夫也考上了,觉得费用太高,又考入嘉兴府中学堂,第二学期开学后,嫌嘉兴离家远,又转入杭州府中学堂,1912年春天离去,考入之江大学预科。也就是说,他们同学了半年。
% _: C) }+ O1 k8 q0 d$ Q6 v2 C2 j, Z j
徐志摩死得早,没有留下什么关于郁达夫的记载(有一些,很少),徐志摩死后,郁达夫写过两篇怀念文章,说到对徐志摩印象。郁达夫的印象是:身体不高,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得特别大,戴着金边近视眼镜。平时不怎么用功,考试总是得第一。实际上以少年时显示的天赋来说,郁达夫一点都不比徐志摩差。上中学的时候,就以笔名在浙江省的报纸上发表旧体诗了。
4 ]# a8 j" m6 ^! f" K3 R; X
5 R: N+ j5 K$ r1 C8 h: _8 j' k2 Y二,都有留学经历。3 J& ]( O) Y2 i4 A
( ?# X' l& o) t" C& |去的地方不同,郁达夫去的是日本,徐志摩去的是欧美。
7 D, j; J4 l {. G# _3 V2 b* y; f( N6 {- g' H
1913年,郁达夫十七岁,还在杭州念书,9月间,哥哥要去日本考察,就跟上哥哥去了日本。第二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获得官费生资格。日本的高等学校相当中国的高中。当时清政府的留学政策是很高明的,在日本指定了五所高等学校,凡考上的就是官费生。后来又考上东京帝国大学,学的是经济学。1922年7月毕业回国,前后十个年头,整整九年。
3 \7 y/ M- Y! Q8 s& {# t+ G' i4 M" Q. U# y/ ^. E
徐志摩1914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第二年8月,自费赴美国留学,先入克拉克大学学历史,毕业后考上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9月赴英国,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后在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学习。1922年9月回国。在美英两国,待了整整四年。8 j; r2 c. M, I1 s1 C. u9 ^( `% M
) Z" g% }! @- E# B1 ]6 h注意一下,他们在国外学的都不是文学,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政治学。
- s3 B; ~( e. X7 _& C% a* l4 \! M1 q% ]$ B6 ?& A' u7 X" K
三,回国后,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一文学领域的顶级人物。
" R: ] |$ F$ _( W" f- L1 n0 K' c, A) \+ ?7 I1 S$ Q
先说郁达夫。1921年还在日本,就有小说《银灰色的死》在国内报纸发表。同年9月回国筹办《创造》季刊,10月小说集《沉沦》出版。1922年春,返回日本参加毕业考试,夏天正式回国。回来后,接连发表许多小说,成为红极一时的小说家。1927年开始出版《达夫全集》,当时不过三十一岁。《沉沦》是中国第一部新文学小说集,比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还要早一年。6 J' l4 _4 M1 q! Y; r* C8 b* b: I8 [
" o) \ U2 `+ o9 |
徐志摩回国后,很快就以《康桥再会吧》等诗作震惊文坛,1925年出版诗集《志摩的诗》,是胡适《尝试集》之后,最有影响的一部新诗诗集,一举奠定顶级诗人的地位。
' ], ?! R- S, i& s+ ^6 s
4 ?# `; ~ {. o+ V9 J4 k/ y四,两人都创建了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社团。
, P0 C2 P3 [ P- G) O
* E$ I4 m8 f5 h% J# H; C: E5 U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1922年组建了创造社,出版《创造》季刊,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最具活力的一个文学社团。成员多为有留日背景的知识分子。
, i2 z( q7 ?5 G4 K' k; E. e
+ P o2 k7 S: @0 ~. m徐志摩和胡适等人,1923年在北京组建了新月社,1927年后转移到上海,出版《新月》杂志,发展为“新月派”。成员多为有留学欧美背景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