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9|回复: 0

中医心身医学方兴未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 23: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03.01  3版  中医专刊     编辑:祁芳 0 _% q, F! C7 d5 v2 \
作者:赵志付 张成 王彩凤 熊抗美 王敏 , p& ?! Y( n- z) S7 V8 p& b" `3 D. W

: E0 w7 f4 r  d$ \- j. V! a+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
7 E. S. V, U* E6 p! ^7 A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医人,有责任继, R0 W+ j9 ^. E2 M
承中医学的理论,同时吸收当代最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
, L  a0 f$ l) G0 ~解决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的防治问题,使中医学随着时代的5 }0 g1 d3 M" Q6 w/ j: t* `5 s
变化不断地发展、创新,将中医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B3 `) [* T( @
" n7 K; k; c$ c
  中医学发展的五个时代5 x/ c9 H8 f8 W) i: o/ g
  中医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代,每一次理论和实践的飞
2 d! p; l; n: t8 B; D4 C- ~跃,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密不可分。
; }' p6 \: a$ ^7 k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的
6 ]3 g) \/ j! ^% z5 J' f& |+ @. o发展,学术思想也日趋活跃。在这种形式下,出现了我国现存的医学, L" e( i2 z  ?
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
+ o% j" x0 X* b5 l$ E5 m: ?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成4 o+ A* x( k, Q! k: a# K# X. a
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 `$ `* U) P# W* y6 Z  w  2东汉时期,伤寒病猖獗,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理论的
; f* e1 G$ i, ~& Z3 P; i  O+ `! E! `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
! I2 c: j+ [; `2 n6 m" O了《伤寒杂病论》。创立了三阴三阳的伤寒病六经辨证方法。《伤寒, y# s4 f/ }; o: X4 U1 _
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7 a$ G* ~4 p3 Z, @+ f/ G0 I
  3金元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乱。运用经方已经不能完全治疗当0 _1 m7 ]. u' M" u+ C3 z9 Z
时的疾病。所以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和朱丹溪在继承《内经》和' P0 \2 [$ _1 f; c$ Q, M, i( `
《伤寒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寒凉、攻下、补土、& ^: T$ i+ x2 ^) z, Z
滋阴派四家,后人称为金元四大家。8 z( V' e$ w5 L8 s
  4进入清代,温病流行,所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人又创立了温病* H2 w8 B5 j. t$ o  s; B# g, n; F
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温病学说一直指导温病即传染病的诊断和治3 b0 P/ x7 J$ }& d0 N
疗。# c2 r+ Y' C  T8 b! [
   5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重了人
  k1 x2 a0 w& X' L们的心理负荷,使人的心身处于应激状态。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
) Q& p- k0 |# J- K2 a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疾病谱和死亡顺位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V- w7 ~2 H8 J: e
已由传染病和营养不良为主转化为心身疾病为主。另有不能诊断为心. F5 U$ S3 n- ^8 M
身疾病的心理-生理障碍称为亚健康状态。21世纪人们所处的是一个
( k) k, w  @8 h* v/ m2 ~快速多变的,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时代,防治心身疾病成为医学发展的
  n3 {% ?6 x6 J$ y方向。因此,中医心身医学应该成为21世纪新时代的主攻方向。笔者
0 n5 v8 c1 }# B6 H认为,中医心身医学是中医学的第五个时代。
1 U, C- U" p/ V! B$ s: t# \& q2 _4 c: ]) p8 }
  中医心身医学有深厚基础
- X1 ]: {0 y5 Z( r( p: n8 w  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形神合一”是
  m$ U, B. U8 m! c5 V6 Z/ m整体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医理论历来认为情志(心理、社会因素)! c% D( @0 N8 k' D3 z) Q; L( Y7 W
与人体健康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贯衡于防病、治病
; c: O' z, Q& N: v7 Q- }/ \和养生的全部过程。这与现代心身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 e! Q" P4 ?9 O/ u
几乎是一致的。' w5 K; l6 i* }* W$ y* ^. d' [
  《内经》对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认识在两千年多年前就较为成熟% J# Y! ?4 s1 ]/ p9 Q
了。历代中医学著作和医家对于情志致病都高度重视,中医学在情志& `: z2 }& D! N# c
致病方面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剂。中医心身医学治
  {$ D: v. A8 i" m: M疗心身疾病,研究的也就是我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情志致病”或“因
, `: R! q2 _/ U郁致病”的内容。
9 X$ k7 H2 X4 M- ^4 k2 X' @  2005年第十八届世界心身医学大会上,世界心身医学会前任主席
. y2 W% F0 m1 K; E3 d0 S在大会上发表讲演,认为心身医学起源于中医的《黄帝内经》和《伤3 b3 \/ Z: O; e
寒杂病论》。充分肯定了中医对世界心身医学的贡献和价值。
! Q# {. Y3 ^; [) a. _
6 v& I/ d9 w; Q% a* o+ A  中医心身医学刚柔辨证1 S3 K7 r0 \, P! C
  笔者根据中医情志致病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刚柔的哲学思想,继承& t3 c7 T. o' F5 a. D' \
导师欧阳琦教授和董建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合自己的临5 e- E& m- \+ L& w4 i
床实践,吸收西方现代心身医学的理论,提出了中医心身疾病刚柔辨
( h, `& y8 K. X1 p证理论:心身疾病与温病不同,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心身疾病首先伤
0 E( |; |5 _/ d8 E" e6 F肝。根据人的气质的阳刚和阴柔的属性不同,导致肝的疏泄不及和太
6 d0 ^# h; v3 Q5 u  L2 R- P过。素体阳刚,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太过的阳亢阴虚的肝旺证候,* _, F- K+ n+ q# }+ w
我们称之为刚证。素体阴柔,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肝郁气滞、
7 \, J( e! {1 I  {& J7 O. r: H' h+ j7 M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我们称之为柔证。3 x' S( Q1 |4 k9 f% E
  临床发现,心身疾病病机主要为心身疾病发病后首先伤肝,波及
$ y5 e) t& r; Z( ?; G- n心、脾、肺,日久及肾。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
; z$ x( @6 i7 J. ~) S) z. V' E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末期阴竭、阳亡、阴阳离绝而终。0 P2 Z$ u; w- U& q' E
病性为刚柔不能相济,而致疏泄失职,气滞血瘀,痰阻湿困或气逆化, r! q" y- {8 Z7 q1 `% @. _- b
火,火热伤阴,升降失司,日久由实转虚,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极  W0 p3 B4 D- d" [# D' o
少纯虚证。治疗上采用九宝合璧的方法,此法包括中医心理治疗、中
5 Q" [! r4 I4 x: @# g9 O+ P* w' T医行为矫正治疗,中医心理药物治疗,辨证治疗,食物疗法,针灸治
& `2 l$ I5 m1 C& }疗,推拿疗法,道家松静疗法,药枕浴足疗法。, e( ?/ w! B: a  }8 b
  心身医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和躯体相互关系的医学新学科,从某- V3 W- D: ?8 S  p3 y4 {8 v1 T
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了一种特定的疾病观的体现。广义地说,任何疾1 [- A0 ]& P6 V6 j6 s9 l; D: l' G
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渗透着心身医学的影响。可以预见,随着中0 Y* n2 e+ C( c  d3 b  ^
医心身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将会最终确立自己的
5 I$ D$ d4 Z) |- M5 b; w独立学科地位,成为世界心身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u1 D$ \2 I+ g# F: n/ v/ | . D7 \4 o$ x% l
健康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6 08:55 , Processed in 0.0270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