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1|回复: 0

红生的流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4 13: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生概述
, A, i5 E% c* z' }

( g( t) O2 V! i1 p5 q红生,在京剧行当里,原指老生应工的关羽、赵匡胤一类勾红脸的角色。多年来根据《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所编演的关羽剧目甚为丰富,因此便把生行擅长演关羽戏的演员称为“红生”。
( x7 O! @2 U+ v' D! Y0 F) R手持青龙偃月刀,绿袍金甲,蚕眉凤眼,五绺长髯的关羽形象,不论从历史人物到群众的流传,还是从清朝内廷到四大徽班的舞台上,都是被供奉为“关圣帝君”。正是这种封建迷信的驱使,当时戏曲舞台上,演关羽戏的红生演员,每演关羽戏必先剃头、刮脸,一进后台就不再闲谈说笑;演出前后先要烧香磕头顶码子,就是先用黄表纸写下关圣帝君名讳,叠成上边是三角形的牌位,在后台祖师爷牌位前烧向叩拜后,把它放在头顶上,戴在“盔头”里。演出完毕用它擦掉脸上红彩,再把它烧掉。而后才能同人谈话聊天儿,以示对关公的崇敬。在这种尊关羽为神的京剧舞台上,第一代演关公戏的演员主要是米喜子和程长庚。
6 T- ?. {) q2 Z& O0 s* W+ i5 y& m
- w1 V0 L$ ^: u- h. U8 h. E% L 3 g$ o) ^2 T! ^5 c, _9 p( [
米喜子
& y2 K7 y9 j  P0 |

( j& R; z2 g$ b- v( z        米喜子(1780 1832),名应先,湖北人,自幼坐科,习演老生。嘉庆十七年(1812年)左右到北京加盟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首次演出关羽降曹后是其嫂居一室而“秉烛达旦”故事的《破壁观书》,一举成名,成为春台班当家老生,以饰演关公戏而享誉京都。         米喜子演关羽,略扑水粉,不涂红面。演出极为认真,家中设有等身大镜,常对镜研究检查形体动作,以求妥贴。他高音大嗓,字韵清楚。因敬关公为“神”,是“关圣帝君”,所以他以重唱轻做,偶像式的表演方法来塑造关公这一角色。他扮演的关公形象端庄威严,双眉微纵,眼不轻易睁开,看东西时的理髯仅用一个食指反腕子轻轻下捋;开打时,只一二个“过合”;杀人时,只是横刀反刃一抹,他在台上对关羽戏的演出清规戒律比较多,是把关羽当作神来演。         相传他与程长庚在北京前门外三庆园演《战长沙》,他饰关公,程长庚饰黄忠。他不化妆,而是先穿“行头”,而后坐下来用手捏脑门。在快上场时一口气把带来的一壶酒喝光,戴上盔头和髯口,用左手水袖遮面,到台口再落水袖亮相。这一亮相,台下轰然跪下了一大片。因为在台上出现了一位面如重枣、脸有黑痣、凤目长髯的“关圣帝君”。他们不知这是酒劲摧的,还以为是“关老爷显灵了”。又一次,在北京西河沿正乙祠,官员举行新春团拜,特约米喜子演出《战长沙》,看看能否有“关公显灵”,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只要有酒,照旧“显灵”。 米喜子之后,余三胜在北京演红生戏,曾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誉;程长庚的“关羽”戏,基本上也是宗米喜子。 从米喜子、程长庚以后到王凤卿,其间包括谭鑫培、汪桂芬、刘鸿声等,他们都是属于北派“红生”。他们主要特点是注重唱工,略于做派,不带马童,极少起打、趟马和舞马鞭,象庙里的泥塑端坐而唱,着重表现这位被封为“关圣大帝”的神威。后来虽经谭鑫培在唱工和起打上有所改进,但大部分仍保留了米喜子、程长庚把关公当“神”演的演艺方法。为此,“红生”还不可能彻底成为一个独立行当,只是由文武老生兼演。         直到王鸿寿由南方到了北方,对关羽的表演艺术有了较大的丰富了革新,并经他根据《三国演义》编演了不少关羽戏。尽管他也演其他老生剧目,却始终以“红生”戏为主。为此,从王鸿寿始,彻底独立了“红生”这一行当。他也自成一派,始创了据有南派风范的“王派”红生表演艺术。
# K5 t+ o- h6 j2 S. Z! L ; {$ ~, F9 z3 [  L: k/ ^( i

0 g" b: F  o5 r1 R王鸿寿
0 x& D& [+ {4 V6 p5 ]" a

5 V; N. u  a5 \% _: a, d# c  r9 o  W2 a( v2 L' j
        王鸿寿(1848 1925),艺名三麻子,江苏南通人,其父为水道官员。他幼年曾在家办的戏班中学过昆曲及徽调。后来父亲得罪上司,全家被杀,只有他一人逃出。年仅十四岁的他,不得已只好搭入徽班演戏。为了避祸,就用了“三麻子”的艺名,“三”与“王”相近,“麻子”是为自己脸上有九颗麻点以自嘲。 : q1 r) r1 f; U. p8 ~% P* k
        王鸿寿嗓音高亢,能文能武,善用特技表演渲染气氛。后来他感到徽调发展不大,就开始向日渐兴隆的京剧发展。他一面用心观摩,一面投师问友,逐渐改“徽”为“京”,来到上海后,就以京剧演员身份参加了沪班的演出。他在上海舞台上除了演武生、老生、红生、净角等剧目外,也不时演出《徐策跑城》、《扫松下书》、《斩经堂》等徽调剧目。戏曲舞台上用真枪真刀起打,就是他在编演四十本《太平天国》连台戏中创始的。         王鸿寿于一九零八年北上天津,他演出了红生戏《古城会》和《水淹七军》。这两出北方少见的关羽戏及其优美独特的身段,别具一格的唱腔,立刻传颂津门。接着赴北京演出,同样获得成功,立即又誉满京都。在此基础上,王鸿寿观摩了在京演员演出的关公戏后,明确了自己以后的艺术道路,决定以编演关公戏作为发展重点。         王鸿寿的表演风格形成于清末,是京剧红生行当的创始人,开创了“南派”关公之先河。所表演的红生戏别具一格,于继承前辈艺人米喜子、程长庚等表演艺术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造与发展,被尊为“红生鼻祖”。王鸿寿突破了原北派(即米、程一系)关羽戏的局限,变北派塑造关羽形象以肃穆庄严为主的演法为南派的威武激昂,冲淡对关羽的过分“神化”,而加强其刚劲雄武的描绘。王鸿寿对关羽的扮相、服饰、工架、武打、唱、念、表演作了多方面的丰富与创新:变关羽的揉胭脂脸为勾银朱脸,增加了脸谱的线条,加浓脸谱的色彩;变关羽戴黑满或黑五绺髯口为黑三绺;为关羽设计了独用的夫子盔、掩心甲、软靠,特制了青龙刀;借鉴关羽的各种塑像、画像设计了多种优美的造型,又设计了特殊的趟马和刀花亮相;唱法上,他以高亢的嗓音唱徽调,并以昆曲吹腔、梅花板、南韵拨子、西皮、二黄、唢呐二黄等互相配用的方法作为关羽独有的唱腔;注重做派,融合文武老生、武生及架子花脸的表演特色,使之兼有庄重、沉雄、勇猛、威武等多种特色,并增设一名马童来丰富关羽的舞蹈动作。王鸿寿改变了北派强调关羽的“神化”了的偶像式演法,成功的塑造了符合关羽性格的形象,得到“活关公”的美誉。王鸿寿还根据演义小说、历史故事、传说等提供的内容,变演新戏,大量的丰富了关羽戏的剧目,及自《斩熊虎》关羽出世起,直至关羽“成神”止,包括《三结义》、《斩华雄》、《虎牢关》、《斩车胄》、《屯土山》、《斩颜良》、《灞桥挑袍》、《过五关》、《古城会》、《汉津口》、《临江会》、《华容道》、《战长沙》、《单刀会》、《水淹七军》一至四本《走麦城》等共30余出。他对关羽戏的丰富创造成为后来无论南、北演关羽戏的楷模。         王鸿寿的戏路极为宽博,关羽戏之外,靠把戏、短打戏、尤其衰派和做工老生戏也都有很深的造诣,如《徐策跑城》、《扫松下书》等均甚精彩。他还善于运用髯口、纱帽翅、翎子和耍眼等特技以增加戏的气氛。 王鸿寿弟子很多,主要有张桂轩、杨洪春、苗胜春、李春利、周信芳、林树森、李洪春、李吉来、刘奎官、沈华轩、高庆奎、李金茂、李永利等。而真正继承其艺术精髓者当推周信芳、李洪春和林树森。知道现在,凡擅演红生的演员十有八九都是继承南派的表演艺术,或是宗麒(周信芳)或是宗李(洪春)。 + v& n, I3 V  r  [4 U. D

( M' v0 {. o$ O林树森8 x& ]1 i8 P% n# c6 ]

* e2 s1 h& f+ y7 X9 {$ X5 C+ w4 b0 x% p; q% y% p" l
        林树森(1897 1947), 江苏丹阳人,祖籍福建蒲田,生于上海。祖父林连桂原是徽班演员,清同治年间由北京来沪,工文武老生。父亲林宝奎,工老生。舅父王益芳是清末上海京剧舞台上著名武净演员。林树森幼年丧父,由舅父王益芳收留,并加以严格的培养,为之打下了扎实的幼工基础。他七岁登台,艺名“小益芳”。十一岁去北京与梅兰芳、周信芳、贯大元等一起在“喜连城”搭班学艺。十五岁回到上海,先唱老生、武老生,拜徽京名宿诸寿卿为师后,又唱武生戏。+ j; `; d- H6 S9 t2 q0 G6 l
        一九一四年,十七岁的林树森成为王鸿寿的入室弟子。 林树森幼工磁实,身材修长,扮相魁伟,气宇轩昂,与乃师有几分相像。王鸿寿把自己的关公戏及徽调戏全部传授给了林树森,而且林树森所演的《雪拥蓝关》、《扫松下书》、《徐策跑城》、《截江夺斗》、《孙庞斗智》、《战长沙》、《水淹七军》、《走麦城》等众多的徽京剧目也颇有乃师风韵。他曾与王鸿寿、李桂春、及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金少山等南北诸名家同台合作,备受重视。三十年代中叶,他同舅父王益芳带班辗转演出于青岛、天津、东北等地。四十年代初回到上海,此后就长期在沪自行挑班演出。 林树森不但以关公戏享誉京剧舞台,而且以多面手闻名于南北剧坛。他嗓音高亢,演唱质朴雄浑,表演深沉大方,工架凝重稳健,文武昆乱兼擅,表演技艺精湛,戏路宽广博深。尤其擅演关老爷戏,他的关羽,不但全面继承了王鸿寿的表演特长,又有自己的幅度的创造发展。在《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战长沙》、《单刀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代表性剧目中,他所塑造的关羽形象器宇不凡,威严而儒雅,身段造型富于塑造美,享有很高的声望,博得了“红生大王”的美誉。
0 u* G* o* b( ?$ I2 e3 H( v6 c
1 S9 v/ e" F5 Q! O: T$ v+ ?% b
        三十年代,林树森与李洪春都到汉口演出,花园公司与汉大舞台为招揽生意,各打着“威镇华南文武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授业弟子,红生泰斗林树森”及“威镇华北文武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入室弟子,红生泰斗李洪春”的牌子,沿街宣传。这时师兄弟才知道对方的到来。在同门师兄弟中,他们俩友谊最深,李洪春长子李金声就是林氏弟子。为了打破老板让他俩打对台的花招,他俩暗地商量了对付的办法,决定第一天都唱《古城会》,给他们一个唱对台的感觉。第二天就变了,林树森唱《过五关》,李洪春唱《封金挑袍》;林树森唱《战长沙》,李洪春唱《白马坡》;林树森唱《徐策跑城》李洪春唱《赵云截江》;林树森唱《扫松下书》,李洪春唱《对刀步战》……总之,他俩的戏码,没有一天是碰上的,而且要求非按这个计划安排不可。后来这两戏院老板都要求他俩连唱七天《走麦城》。师兄弟一商量,决定师兄林树森先演,师弟李洪春装病不演,他演完了乘船回上海,李洪春再演七天的《走麦城》。这样“南林北李两关公”的一段佳话就流传下来,而“南林北李”之美誉也正是始于此段佳话的同时。 林树森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平日热心公益,曾四次当选为上海伶界联合会主席。1947年9月莅武汉大舞台领衔演出,11月3日演《古城会》时心脏病发作,次日下午逝于汉口华商饭店。 0 R( f( g* {2 \! @

/ ?9 ^8 C0 O9 Y& G7 \0 l   ]; X& J% t7 u5 N" [
李洪春" ?4 s$ U, ?, R, c

+ p, n, v6 x) s* o( Z2 D3 e6 S
        李洪春(1898.5.24-1990.4.9),原名春才,祖籍江苏南京,后迁居山东武定府,为武术世家。祖父李友明到北京后为程长庚的“三庆班”做武术教员。父亲李春福幼年在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办的科班坐科,与李连仲、路三宝等同科,后到北京,曾搭谭鑫培的同庆社唱老生。李洪春七岁在北京入陆华云办的“长春科班”学艺,与老生张春彦、旦角荣蝶仙同科,工武小生。十一岁拜谭鑫培弟子刘春喜为师,学谭派剧目,后又广求良师,博收强记,先后受教于姚增禄、陈春元、于连升、葛文玉等武生名家,力求深造。这一时期他常演《定军山》、《镇潭州》、《战太平》等靠把老生戏。二十一岁岁时,在湖北遇见了王鸿寿,王的关羽戏,使他见了敬慕万分,由湖北追随到了扬州,王见虚心好学,求教甚殷,便收作弟子。 ( q" O3 O; [# m# M& V
李洪春勤学好问,深受乃师喜爱,因而倾囊传授,不仅是王派创演的全部关羽戏,就是连台本戏《洪杨传》、全部《岳传》戏及《扫松》、《夸才》等王派徽调代表作,也都得乃师亲传。王收的徒弟很多,而得衣钵精髓者要首推李洪春。他一直追随王鸿寿学艺五年之久,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全方位继承了王鸿寿的舞台技艺,并且在后来不断的舞台实践及改革创新中,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李洪春的表演艺术逐渐独树一帜,享誉大江南北,并且在四十年代就被业内人士尊称为“红生宗师”。         李洪春将关羽戏由王鸿寿的三十六出增加到四十余出;结合武术刀法创“关公十三刀”的刀式,又精心揣摩关羽的有关图像创“关公48式”亮相,突破了关羽形象的雕塑美。因戏设腔,揉入各种唱法。念白则综合文武老生的庄重沉着,武生的刚毅,花脸的粗犷,并用乡音(关羽系山西人)装点而独具一格。表演允文允武,不受传统演法的拘束而多所创新,着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其儒雅肃穆的一面,进一步完善了红生行当的表演。此外,他的戏路亦很宽,武生、老生、诸行当都能胜任,剧目也极宽泛。         
李洪春和著名须生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周信芳都曾合作演出,并与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以及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宋德珠、毛世来等也都合作演出过。他演出过的剧目,连他自己也无法统计。1984年以86岁高龄在北京中山公园登台演出《训弟》,雄风犹在,名满京华。         李洪春曾任教于斌庆社、中华戏曲学校、西北剧校和中国戏曲学院,对造就京剧人才卓有贡献,其著作有《京剧长谈》、《关羽戏集》行世。         李洪春的弟子很多,著名者有李万春、宋遇春、王金璐、李和曾、曹艺斌、袁金凯及子金声、玉声等之外,奚啸伯、高盛麟、李少春、傅德威、茹元俊等亦从其习艺。可称桃李满天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02:25 , Processed in 0.0303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