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5|回复: 0

佛家故事:舍幻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2 10: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自从释迦牟尼佛来到舍卫国为大众说法教化后,全城的人都成为有道德、有礼貌、懂事理的人。他们互相爱护、帮助、和睦相处,舍卫国简直是一块乐土。
0 z* L' v' U. j' F+ Q6 k6 s: ?; X0 F当这个消息传到其它国家时,远在罗越祗国的地方,有一个外道,生起钦佩佛陀的威德的心,因此他放弃苦行,不辞旅途的艰辛,长途跋涉的来到舍卫国,想拜见佛陀,请求教示,可在他还没有见到佛陀时,却遇到一件令他不解之事。7 n2 n2 s# a, ?5 p

: |% Y; m, l8 L7 l; A7 F5 p' W原来,舍卫国是个热带的地方,毒蛇很多,如果被咬伤,立即会丧命,所以,在这个地方,被毒蛇咬死的人很多。当这个外道走到城外的时候,看见两个父子在田里干活,忽然从草丛中窜出一条毒蛇,把那个儿子咬了一口,不久毒发就死了。而那个作父亲的,却依旧照常干活,儿子的死,对他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n. p% E& F6 s% m
. F$ D" _  }3 c, r, N1 o! x
外道觉得很奇怪,就问老人道:“这个年轻人是谁?” “我的儿子。”老人回答。“既然是你的令郎,为什么他被蛇咬死,你却一点悲伤都没有?还有心情继续干活,他不是你的亲生儿子?”4 b9 y" M' w) b

% q0 b7 E6 C5 O% f- K“这有什么好悲伤的,人生总是要死,事物的兴盛与衰败自有它的规律,人既然死了,如果他有善因,自有好报,假如他的恶因成熟,恶报就现于其前,我忧愁啼哭,对死者有什么好处呢?”老人说到这里,看着发呆的外道,又问他:“你是不是要进城去?顺路的话,我拜托你一件事,可以吗?”
2 L$ N1 l  o* v+ y2 B2 u2 f5 F: l5 u/ z1 ~  ~' S
外道问什么事,老人又继续说,“你在进城后向右拐弯的第二家,路过时,请向我家人说中午送饭的时候,只送我一个人的份就行了,对她说儿子已经被蛇咬死了。”
' h, o7 Z6 g- W4 E( }+ j# T, y; v3 J" d) [1 J9 I6 C: R. b
外道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个老人一点善心、仁慈都没有,儿子死在这儿,毫无悲哀,反而不忘自己的午餐,世界上竟有如此冷酷的父亲。
" l7 h9 {& Q# P) S5 U$ m' i7 L! |8 w% B0 ?) y! J& j- A
外道进了城,拐了弯,找到老农人的家,告老妇人说:“你的儿子被毒蛇咬死了,他的父亲叫我带口信给你,中午只送一个人的饭就好了。” 妇人听了这话,只向来人感激,并无悲伤。外道奇怪的又问:“老妇人,你难道不怜悯令郎的惨死吗?”
4 ]/ D1 C1 T3 p3 x- {$ s+ @0 H
( X# g! f; B' C0 f; \$ b老妇人却很自然地回答道:“这个儿子托生到我家,并不是我去招呼他的,他自己要来的,现在他走了,我也留不住他。正如旅店里住一夜旅客,晚上路过寄宿,天亮各自离开,谁也留不住,其实也无须留。我们母子之间,也是如此,儿子的去来,是随他的业缘,我一点也护救不得。” 外道听完这些话,心里想,这真是一对硬心肠的夫妻,又糊涂又不近人情。* ^% x+ k) t+ C; _

6 D5 G/ F: r$ ~; N: a. h6 x1 K: z# M' w这时里面又走出一个女人,是死者的姐姐,外道好意地问她:“你的弟弟死了,你难过伤心吗?”
+ P* q) Q4 C2 c
0 E; o& i, U# {# D“他已经死了,我为什么要伤心呢?我们如同被编成大木筏的木头,在水中航行,一旦遇到大风暴,木筏被冲散了,那木头各自随流水飘散,木头不能永远拴结在一起。我们因为偶尔的因缘而变成了姐弟,同生在一家,但寿命各有长短,生死并没有规定的时间,他既然先走一步,我做姐姐又有何能力相救?”& e# z5 r3 }7 X' E4 d5 `4 h
+ I& x! p9 N6 v2 N, L9 L: O
姐姐说完,身边又一妇女说:“噢,我丈夫死了。”, a. h/ q/ f( X
1 N0 y7 x5 L6 i  _/ t) t9 @4 K  u
外道这时已经更如坠在云雾中,他问妇女:“你自己的丈夫死了,竟然这样若无其事,毫无悲伤之意?真的无所谓吗?”( _( A) e* @7 f- V6 _
0 P7 e: m7 Y; m3 f2 |
死者的妻子平静的说:“我们夫妻的结合,和空中的飞鸟一样,夜间停宿在一起,天一亮,各自去寻求食物,各有各的命运,鸟儿一旦飞开而不能回来,是他的造化。我既代替不了他,也无法为他承担业力,就好比在途中相识的客人一样,相会以后,总要各奔东西。”1 }/ j+ R; V  N
1 W5 Z6 K- _8 ~
外道听了这一家人的话,满心愤怒,甚至后悔自己跑了一趟冤枉路,本来听说这舍卫国的人最有孝道的,以为自己弃邪归正,来此寻找真谛,岂知是这样一般毫无道理没有仁慈心的人。
4 H/ g% D/ t+ e  ?9 ^: E) d" J% m3 D( C, k+ X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见佛陀一面,空手而回,毕竟是遗憾的。因此来到祗园精舍,求见佛陀。
5 ?$ r9 Z% [2 J( G' z5 c/ ^$ C8 l+ g
外道心里充满疑问,拜见佛陀后,默默坐在一边,低着头,并不开口请问。其实他的心思,佛陀早已明白,因而故意问道:“什么事使你如此忧愁?”
, B" `9 M0 |+ B, ?& D7 @  A7 N) a& X. Z8 a* x* @
“因为希望不能如愿,所遇之事,违背我心,所以忧愁,”外道回答。
! G- p5 v5 x1 `! u0 |: s
! m; ^& g% r7 s- |! p“忧愁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失意的,你尽管说,”佛陀慈悲的对他说。
7 n" b4 G* U  N$ J4 y1 b
3 Q1 p2 t7 ]7 Y/ z; F“我从远方慕名而来,是因为崇拜舍卫国有您的佛陀的教化,人民都依法奉行,岂知一到这儿,就遇到这么多一点也不近人性的事情……”外道将碰到老农夫及儿子,他一家人的事情告诉佛陀,他以为这事大逆不道,没有人情,岂有慈悲可言。在佛陀的国家里,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6 u+ p7 K+ h) {6 w
6 \9 {5 h9 q$ Y' @6 J: _( B
可是佛陀却微笑着向他开示道:“话不是这么说的,你所希望看到,听到的是人情、人性的事。而法理有时是不能顺着人性的。把人性净化,与真理相应,那才是最要紧的修行。你所见的那一家人,在道理上,他们并没有错。他们能知道人生无常,人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有为的色身生命,这是从古至今,所有的圣凡都是一样的。一个人死了,大家为他大哭大喊,这对于死者有什么益处?况且当人在有生的时候,注定就有死。生喜死悲,这是世俗对于生死的迷惑。所以在生死的流转中,就永远也没有止息的时候。”8 ]; {2 `' N  @5 O) l* v( u- Q

9 e2 o- o* M4 J3 M外道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心里顿时开悟,从此,他真正改宗,皈依佛陀,做一个虔诚的精进的比丘。
! }$ }0 e. R. Q" t+ Q" Y
7 Q6 I- O3 b% M1 l人啊,当你在死者面前大声哭喊时,你究竟是为已经脱离苦海的人,还是在为自己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9 04:10 , Processed in 0.0246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