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5|回复: 0

再说倒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09: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曲教学中,这个问题真是老生常谈之常谈了,但尚未听到有什么明显的有把握的解决办法。比较多的都是加强医护方面的措施,观察、治疗等等。无疑这对保证顺利度过变声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我总感到有点隔靴搔痒,没有抓住关键。首先要看到这不是病,是青年人成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现象。如果不受影响,一切正常(指无自身生理的特异变化),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叫变得过来,变不过来的问题。我就未曾听说一个高级中学校长,为他的学生变声变得过来与否而担忧。而在大学一年级,也很少发现倒嗓鬼。这是为什么呢,人家不用或少用呗!可见是在用字上出的危险。那末,我们为什麽不抓住这个根子,却到枝枝叶叶上去找原因呢!至於说什麽,这是青春期第二副性徵和这个生理那个生理有关系,我们绝不否认,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戏曲演员所独有的,别人也有,为什么没有这样严重。也许会说高中生倒得过来倒不过来,你又不知道。到了大学裹念书,也不会让他唱一段、我说我没有经过调查,没有发言权。我建议不妨今後做做这方面的调查,把普通高中学生,作为未经专业用嗓训练的一方,把戏曲学员,作为用嗓的一方,看看其声音状况的比例,恐怕就能明白。
$ M- V% t) O7 ?7 w1 G
. |% ?+ d2 {% V* z/ P/ M6 I/ T    其实,我们不是早有人想过这种办法,并进行过试验?就是招初中毕业年龄的学生入学。这样做的本身,你就已经承认,在外面变声的人,要比在艺术界变声成活率高而危险少。从条件说,我们专业学生从医护到营养,及具他方面的待遇,还要比一般中学生好,而危险反而大,这却是为何呢?我认为除嗓音的使用这一主要特点外,如果非要找其他方面的原因,可能影响最大的那就是“发情早”。我从一位耳鼻喉科专家教授那裹得知,发声器官也是属於性器官的一个部份。所以,旧科班要采取把学生绑起来睡觉的办法。基於以上观点,我认为和变声有关的几个问题中,如:劳逸制度,营养的安排,以及身心的健康等方面,还是显而易见,容易掌握的。即使出了偏差,有所不足,也是容易纠正的。惟独这个使用嗓子,最难捉摸,特别是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常为人们忽视。而它却是对变声有极为重大的影响。因为,使用的多少(尽管目前在课堂及实习演出方面重视得还不够)总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而一旦牵涉到方法,你就不能单纯地以量来统计了。如果你方法科学,变声前也好,变声後也好,你多唱些,问题也不大。如你方法不正确,甚或是极端不科学,你说,这孩子嗓子用得并不多嘛!那么,还有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员(他从来又不唱)声带上还长了小麻呢。这恐怕主要是屏气。何况不能正确发声的人,他唱时,除将气息屏住以外,还要辅以其他不科学的发声机能活动,器官受损之速度,就更难估计了。我们不是常见,已经变过声的人,方法不正确,唱上几段,嗓子马上就嘶哑发虚了吗。试想,用不正确的方法,在变声前先唱它一二年,到了变声时,还想再通过这种错误的方法练出来,该多麽危险啊!这裹还没有算过度使用的账。万一当时,是美妙的童声掩盖着错误的方法,那肯定会形成客观上的过度使用。今年二月我在一个省院讲课时,发现一位女老生唱《辕门斩子》真有味儿,我正纳闷,地方剧种怎麽也有女老生。後来,来了一位青年男演员来上课。他也是唱的《辕门斩子》,但景况大不相同。他虽然也韵味很好,和前一个女老生不相上下,可是他嗓子变到现在已有四五年了,仍是很苦,令人惋惜,当我问他时,他却讲出一段情节来:原来他小时候,嗓音特佳,受到学校和各方的重视。在“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情况下,有时一天连唱两场,真是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後来,他的嗓子已开始变声了,但他的演出任务,成了欲罢不能之势,终至在有一天将上演时,一字不出了。临时就让前面所说的那一位女学生改成老生上去顶坑。我虽极表同情,可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声训课程中,我又能对他作出什麽帮助呢。所以,我感到变声前,用嗓方法一定要正确。如吃不准,掌握不好,就尽量少用,变声期就更应如此。我一九七六年赴唐山招生时,唐山戏校校长对我们介绍了他们那裹变声的情况,第一批男生(近三十名)毕业後全部没嗓,分配到唐山市京剧团翻筋斗。一度曾使团裹容纳不下。第二批学校下了决心,但也苦於无经验,并缺少科学办法,就来了个“傻保”。规定所有的课程都必须安排在上午,而下午一律睡觉。他们为我们组织演唱汇报时,基本上都变过来了。老生和花脸,一般可唱正常的E调及D调,个别可唱F调,而一位小生则可用正常的G调唱娃娃调。可惜把当时距离他们开始变声的时间给忘了。从这个例子给人们的启示是,累与不累,大不一样。西洋声乐家说,用气不当,唱一段,如走十里路。由此应联想到唱法不同(正确与否),嗓子的累与不累,也大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不必争论:变声时到底应该唱还是不唱,说变声时就是要唱,唱出来就是金嗓子的人,和讲不能唱,就是要休息的人,恐怕他们各自都是有实例及证据的。其实,按我说,那个唱出金嗓子来的,他的方法一定是比较正确的,那他当然会得到锻炼和帮助。一个人身体生病不也能锻炼好吗。休息以後变过来的,也和身体一样,你生了病,如果没有医生指导,进行合乎生理和科学的锻炼,瞎折腾,那还不如卧休,也能早日恢复。
8 k6 ]: G$ [; E' J8 R
3 G0 w7 }5 x2 R4 |* U& x& d    关於变声,最後再说两点:
9 v. B/ i: P/ y* \    一是戏曲演员变声变好的概念舆一般不同。你变得声音再好也没用。要有一定的调门,都要求变成男高音。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就不宜任其自变。而应该有意识地引导,那就是要“唱”。要科学地唱,不能单靠休息。要抓住变声期器官生长发育的机会,来充分利用其可塑性。如果要做好这一工作,就要更加重视科学发声方法的研究。既然,我们知道变声後,声带要长长,那么,根据声学的原理,它的振动弦长了,频率就要低。好比原来是京胡(短)後来变二胡(长)。当然,我们不能制止他,不让他长长。那末,惟一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保持京胡的演奏手法,就是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头声感觉和方法。这就要在未变声前,使学生上升到理论,知其所以然,才能在乐器变化後,保持住好的头声感觉。如靠自然头声,等到声带一发生变化,就会一点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而无法适应。对唱高音、恢复高音,都是不利的。如果在变声前就没有很好地运用头声,那变声以後的境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4 K( P6 |' @$ r( w1 ~6 b  I

) y5 x& P- w( G5 n% C    二是要特别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心理活动,要消除对变声的恐惧。就决不能在变声前,把他们的嗓子用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哪怕你造成他一二次的困难窘境,使他开始恐惧,丧失信心,也会留下对变声极为严重的影响。试想,乐器已然困难,演奏员再丧失信心,那还能演奏得好吗?也不会产生像俗语说的“好手拉一会琴,音就出来了,书法家写一会儿,毛笔笔尖就顺了”的那种效果。严重的就如我前面在歌唱心理的生理基础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声乐职业性的器质病变虽然已经好了,但仍不能发出很好的声音。因为,他对疾病的心理和感觉仍然存在。那末,根据这个道理,那就完全有可能。当一个学生经医生检查,证明他变声已完全变好,但仍然会继续“冒嚎”逢高不起。如不及时训练治疗,可能贻患终身。一位花脸演员,曾经被耳鼻喉科专家诊断为最好的高音声带,可他就是逢高不起。在一次声乐座谈会上我听他自己说,  “我也不知道那儿学来的,这麽个缺德的发声方法!”以上对变声看法,可能偏颇,然认为虽不能说矫枉过正,使器质与功能之研究,得趋平衡,至少把功能训练,作为对变声研究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来说,总还是值得探讨和引起重视的吧!
2 _" z' x( \% `7 s" q(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9 02:30 , Processed in 0.0378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