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0|回复: 0

书法漫谈:落榜不落志─文徵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3 13: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徵明(1470-155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别号衡山。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文林,是温州知府,叔父文森,为右佥都御史。, ~  ]  {0 _1 P/ [

5 d+ f# o, |0 _' N许多有名的书法家都是自幼聪颖,能诗能文,甚至还有过目不忘的天赋,文徵明却是一个例外。小时候的文徵明颇为愚钝,八、九岁时说话仍不十分清晰。令人意外的是,文徵明稍微长大一点后,突然脑筋又变得灵活起来,每天能背诵数百上千的文字。由于士族门第的背景,文徵明的师辈如吴宽、李应桢、沈周都是当时艺坛名人,因此文徵明在诗、文、书、画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名声日隆,而文徵明也胸怀大志,希望透过仕途求得功名。. f+ T; f2 Q% w6 }; H. h! _

: @/ U8 Q' A. U9 K5 @% ?当时文徵明在诗、文、书、画各方面已卓然有成,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三人号称“吴中四才子”。以这样的条件,照常理,参加科举至少可得个一官半职。可上天的安排又岂能为人所料,文徵明从二十六岁至五十三岁,十次应试,皆名落孙山。后来虽经苏州巡抚李充嗣推荐,以岁贡生参加吏部的考试,奏授翰林院待诏,但终不习于宫中相互排挤、争名夺利的官僚文化,居官四年辞归。
/ ~( z: \7 l. `! h3 y! W# P. }7 e; Z+ H2 \+ O! d6 b8 D
文徵明虽然绝了功名利禄的“志”,选择了隐逸之途,但读书人的“志”却不曾稍减。他的父亲去世后,当地的官吏和百姓皆出钱捐赠,但文徵明全数退还,可见其品格高洁。另外,当时奸相严嵩为笼络人心,备了厚礼来访,文徵明依然不畏权势,坚持他不受礼、不回拜、不趋炎附贿的行事作风。文徵明崇高的情操很受当时文人敬重,加上诗、文、书、画“四绝”的全才,因此成为“吴门”领袖,也成为当时书坛、画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9 04:20 , Processed in 0.0478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