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2|回复: 1

内蒙美食 吃得豪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3 1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杯、银杯斟满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请你吃个够。”这首祝酒歌,对蒙古族饮食文化作了精确的概括。
5 y; \. ]) c$ o( K
+ B/ z9 K. V  ^* X: n# k广告/ M& ?& G+ q0 g, u
2 [+ Z$ y& f# k
  烤全羊 蒙古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盘内,色泽金红,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_  N9 H$ u% o  p1 r/ t6 n; n$ |
& ~: g: c1 r3 _) j( p

& p+ F' J6 [7 T8 K8 `1 {4 {  涮羊肉 起源于元代。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锅沸汤中轻涮;再取备好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葱花、姜丝、虾油等作佐料,肉片鲜嫩可口,不膻不腻,边涮边吃。
& w0 }2 Q7 R* G3 E7 N; S4 r0 q" z5 |
8 D3 L: C" W- y& b
  烤羊腿 以绵羊带骨后腿肉配葱头、芹菜烤制而成。食时改刀切块,保持原状,配黄酱、葱段、荷叶饼共食。此菜形美观、色褐红、肉酥烂、味香醇。
, B9 K; e0 N5 J! [& c8 D1 d9 s$ I; R/ i3 m8 f7 }7 Z

5 h: L9 U+ X: p1 V9 U  羊背子蒙古族民众最喜欢的名贵菜肴,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庆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可见到。制法: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锅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羊背上,以类似羊的爬卧姿势上桌。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拉一条肥肉吃掉,然后各取所需而食。) q: j( L" a) H" `* X
8 g  `$ a4 Q/ s
2 H- D' h) n* ^9 c* y  f2 ?
  手扒肉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也成为内蒙古地方风味之一。制作和吃法别具一格:将羊按各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放入不加盐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侯。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2 l, v2 h+ E- M9 c- u
: H1 k  t0 c1 v9 N. g2 K% W

- \; i4 J; Z3 L) ?2 s) W8 Q  炸羊尾 以羊尾膘脂、鸡蛋清、果脯、白糖为原料炸制而成。此菜外型美观、香甜酥脆,带水果味,多用在接待宾客宴席上。
7 v9 W" `5 Q9 L: \# ~, i8 s* q! g+ F3 o5 w

& t# N9 e9 P% C9 A- p  烤羊方 以羊肉块裹以鸡蛋、面糊并加多种佐料放烤炉成熟。该菜香酥可口,一般配以荷叶饼、大葱、甜面酱食用。
: G9 P: h' O& F$ A: `$ Z7 u, ?' \9 U4 |! t% V

3 V" t1 z1 B. a5 L, r- H  烤牛鞭 以内蒙古草原公牛鲜牛鞭改刀作菊花形,配以枸杞烧制而成。此菜色泽鲜艳、口味咸醇,食用、药用价值兼备,具有滋肾润肺、强筋壮骨之功效。
5 a6 x# D2 ^+ K/ {
" ]% f8 F0 V  J6 e
7 b  y; {1 Z9 c9 ]% S4 e  `% b  烧牛蹄筋 以牛蹄筋和大葱加工烧制的佳肴。此菜用料讲究,色白透明:油清底亮,口香筋软,富含营养,常用于迎宾宴席。
- Z; k# c, |- d( W% @9 V* S0 D+ e' I# @, J; x* h$ T
# w7 j: T( i3 L: y3 }: h' ]
  马奶酒 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制法是将鲜马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
% {$ _! d$ A/ F0 }+ H: }
% D' y% x  M6 ~$ |0 b1 o4 t% i( t4 i. h
  奶皮子 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制法与制作腐竹相似。奶皮子属奶食中精品。味道纯香、营养丰富。
' q3 O9 O- j+ L1 l( W: D. \5 W* _0 M, S0 n+ i
+ t) [% |: b# y' m
  酥油 又称奶油、黄色,鲜牛奶倒入桶中,发酵成酸奶,用杵杠搅和分离出白脂肪,滤去渣滓,放温火上熬,水蒸发后,待颜色逐渐由白变黄,冷却后,即成酥油。酥油味道独特营养价值极高,中西餐均可饮用。
+ F' O: |9 V0 a. u
5 ~( U6 p; `" |9 W; h" I) v) W/ f' }  t  P
  奶酪 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质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2 q* u! Z8 i$ J9 \4 O

! N/ p0 k" k1 r
6 P) ~6 M2 w0 \5 @  酸奶子 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景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
. p/ A9 A$ r: ?( T6 a, w! H: J. K3 \$ l4 X$ I

7 ^) M0 z; \! K: m  b& u0 U1 u  奶茶 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喝时通常要加少许盐,还可以加黄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可终日饮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能。既可代汤下饭,又可待客。! J$ u8 Q5 }# j4 F

) V  f2 v5 P- s7 z8 ?$ H$ Y: z( @/ D6 y- \2 e$ s0 s$ K& Q5 o/ U
  扒驼掌 以骆驼前掌为主料,口蘑为辅料烹制的菜肴。此菜色淡白,不肥不腻,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
' h7 u- m6 V; |6 O' B
( F8 l$ @7 Q6 L3 Q  O( x
' p, V3 p8 x# z2 j  糖醋驼峰 以驼峰为主料,鸡蛋、淀粉、面粉为辅料、加糖、醋、精盐、姜水、大油、葱花、蒜末、高汤等烹制而成。此菜香酥软嫩,酸甜不腻。
2 u( B1 M! @8 e
* d8 Y6 c; T# n4 {- J# G+ Q2 Q7 s+ ?" o& v0 n" W/ j* {5 J. z
  稍美又称烧美,是呼和浩特的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早在清朝时,当地的稍美就已名扬京城了。当时,北京前门一带,稍美的饭馆门前悬挂的招牌上,往往标有“归化城稍美”字样。外地客人来到呼和浩特,都要品尝一下稍美,才算不虚此行。稍美制作工艺独特,选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馅肥瘦适中,葱姜等佐料齐全。稍美出笼,鲜香四溢。观其形,只见皮薄如蝉翼,晶莹透明,可筷提起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吃起来香而不腻。可谓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浓。呼和浩特的稍美,过去专作早点之用,多由茶馆经营,如今,已成了许多饭馆的必备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
8 K; ^+ j" O" c  a$ F2 W1 f/ q& t$ c+ b, A. [; `: e

- q- u6 @( }0 W: q% @- B( ?6 ?  莜面出自莜麦(学名燕麦),其磨成的面粉称莜面。莜麦是一种成熟期短,耐寒,耐盐碱的低产作物。产量虽低,但含有高蛋白,脂肪和大量铁、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早在南北朝时期,呼和浩特一带就有农民种植莜麦。到清代初期已大面积耕种,享有“阴山莜麦甲天下”的美称。现在仍为当地人民的上等主食。莜麦加工方法特殊。加工时先要将莜麦淘净,晾干后上锅煸炒。炒熟后再上磨加工成面。民间的吃法颇多,有搓鱼鱼、推窝窝、卷囤囤、搅拿糕、碾刨渣、炒傀儡等等。多种多样的吃法。吃时可按各人的口味不同和季节的不同佐料以羊肉汤、盐菜汤,时令蔬菜等,再加一些辣椒、蒜蓉,更觉可口,深受当地人喜爱。
# }+ t* a4 s0 c6 d9 U( k4 C& ]& l# }* ?. S% e, u
7 W2 t) b$ p8 W% `
  荞面 荞麦经过加工,磨成面粉,叫荞面。一般有荞面圪坨等。熬羊肉稍子汤吃起来美味可口。
发表于 2007-12-3 03: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 15:26 , Processed in 0.0223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