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彩星驰! f* z) U/ c' C& ^5 f, H
! ` w$ }5 S1 P0 H
中国美术创作院 王 镛 ( m ^6 j' L! H8 [2 F
近几年来,王文章院长主持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致力于建构艺术研究、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创新体系,向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艺术创作中心的奋斗目标迈进。2004年8月30日正式成立的中国美术创作院,作为直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国家级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就是这种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中国美术创作院人才荟萃,令人联想起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俊彩星驰”。
+ V. g' e ], ~! [8 D* v. Q 中国美术创作院集结了一批全国一流的绘画人才,包括院长郭怡孮、副院长满维起、创作研究员(以年龄为序)张复兴、赵建成、张鸿飞、苗再新、林若熹和杨飞云、李贵君、朱春林等油画家。这些院内画家年富力强,才华横溢,学有专攻,各擅胜场。此外,中国美术创作院还实行开门办院,广纳贤才,从全国范围聘任了几十位名声卓著的特聘创作研究员(以年龄为序):于志学、张道兴、李宝林、张立辰、刘国辉、杜滋龄、贾又福、姜宝林、蔡超、谢志高、刘大为、何水法、龙瑞、王明明、冯远、田黎明、陈平等国画家和陈钧德、张祖英、王怀庆、徐芒耀、孙为民、何多苓、郭润文、许江、韦尔申、谢东明、石冲等油画家。这些特聘创作研究员也经常参加中国美术创作院的写生、创作、绘画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与院内画家共同组成了中国美术创作院的创作群体。阵容如此强大的画家队伍,在全国画院中尚属仅见,用“俊彩星驰”来形容其人才众多,可以说恰如其分。也只有中国艺术研究院这样的全国最高艺术研究机构,才能对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具有这样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9 Z ^+ F* Y. I1 F7 |
与一般画院不同,中国美术创作院拥有得天独厚的学术优势,直接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雄厚的艺术研究实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理论家群体,为中国美术创作院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和学术支撑;同时中国美术创作院的创作实践,也为美术研究所提供了实际的研究平台和批评空间;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美术观察》和《中华文化画报》等杂志,则为美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密切结合提供了有力的宣传阵地。在这种良性互动的大的学术氛围中,中国美术创作院举办的一系列美术展览暨研讨活动,都以突出学术性为指归,以高视点、大视野为特征,往往能够超越地域性的局限,宏观把握全国性美术创作的大趋势、大问题。例如,中国美术创作院2005年主办的“南北山水”、“南北花鸟”、“南北人物”系列展览暨研讨活动,学术视野便非常开阔,旨在打破南北地域的界限,探讨当代中国山水、花鸟和人物画创作共同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写实画派作品展”,则聚焦全国的写实油画创作现状,促进了人们对写实油画的当代性的认知和反思。同年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画展”,也取得了极佳的对外文化交流成果。( c0 E) @- `3 `
2007年5月15日至21日,中国美术创作院首届院展“正大气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中国美术创作院全体画家第一次以院展的形式集中展示最近两年的新作,参展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共计213件。基于“慎重初战”的考虑,展览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不论院内画家还是特聘画家都拿出了代表自己最新创作水平的精品。展览的主题“正大气象”体现了中国美术创作院一贯的办院宗旨和学术追求。所谓“正大气象”,据我的理解是一种典雅纯正的品格和恢弘雍容的气度,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的内涵。我参观了这次展览,总体印象是大而精,雅而新。参展的作品不仅尺寸大,气势大,而且构图、造型精,笔墨、色彩精,强调绘画的审美欣赏价值和技术难度指标,视觉冲击力与精神震撼力并重。这种精心结构的大制作大画面,对于时下流行的草率肤浅的小品画和粗制滥造的商品画,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针砭和矫正。参展的作品不仅格调高雅,品位纯正,而且形式新颖,风格多样,并没有受“正统”或“院体”的单一模式的束缚而流于千篇一律。仅就院内画家的作品来说,即使是描绘同类题材,也呈现多样化的个性风格。例如,在中国画作品中,郭怡孮的写意花卉以色彩鲜丽取胜,邓远坡的写意花鸟以墨韵浓重见长,林若熹的工笔花鸟则以构图精巧著称;满维起的青绿山水雄奇清旷,张复兴的秋景山水沉厚丰实,石峰的水墨山水古意盎然;赵建成的名人肖像简洁传神,张鸿飞的文人伉俪儒雅多情;苗再新、刘选让、陈亚莲都擅长表现西部人物,但造型迥异,各呈风姿;蔡葵笔下的都市女性非常现代,韩学中笔下的现代少女却非常古典;刘波则徜徉于高士与荷塘之间寻觅古风和新意。在油画作品中,同样是细腻逼真的写实油画人物,杨飞云的质朴,李贵君的清秀,朱春林的文静,面貌互不雷同。至于特聘画家的作品,艺术个性也都十分鲜明,兹不一一点评。
6 J" A1 U4 c$ J& S x
% g: \ X$ b+ {0 M6 r- j: O9 A" ]
( X" m7 c4 }% n0 W郭怡孮 误入藕花深处 118×93cm2 F! E& o& [& P- r S) k5 a8 a
6 o6 g# y e; A! P: f2 X, H/ M

- `4 W% g# `* F4 r, W8 C1 q5 E- C) C+ D蔡葵 风之舞 200×160cm. U" B0 Q. { o' F$ D
4 t- k" U( }2 R# `
- d4 u+ Y6 `2 Y' S( C _刘选让 金晖 247×160cm5 X: r b. m, v- G- j$ h
0 P, _( t g% Q, t: I7 o
y4 }: w* y1 N3 X' [% u
邓远坡 艳阳 246×145cm
- t; V" a! {1 L/ K3 F% E: ~0 m7 o( v- J3 N- M& J$ ]1 ?

7 n2 P8 N+ U7 S6 d& _3 Z张鸿飞 转场 200×145cm( c" W [( H# M: I" B
& c. q% L9 Z0 u5 c
% [+ ^1 h; T4 S, f
赵建成 王国维(先贤录系列) 260×125cm0 S7 y v0 i% D5 }- C* x; \. Z
; @2 s/ r3 l: z6 y0 V) p5 N
9 C1 r' I5 U! p
朱春林 百合幽香 180×130cm7 i7 K& j4 }( P# S
2 G# ]3 E& _) j

9 K* Q( v, j1 l9 T5 s杨飞云 红纱巾 200×100cm $ Z9 f. [, w; \
| + @0 X3 A8 `3 \/ p4 e
# G' `8 O1 {: R. B* _
陈亚莲 镌刻的记忆 198×123.5cm& E3 p- M* M' _9 T1 q
0 V8 h0 ^' |1 q- T
1 \% V0 Y2 u" _0 ?( }
苗再新 阿里之花 220×145cm" g: H- y D$ v3 u; U0 }" C
% b9 N C0 _( ^$ w |% z: t
6 U+ i/ ^4 ~3 F7 i( D& F
张复兴 溪山新绿 220×145cm
% o/ k# J2 G, U3 C) @5 A. M0 W3 i5 \: P, U8 d2 F5 @: c
% i- \7 N! ~) J$ T
满维起 喜以青绿染黔中 220×140cm . M( Y* Z" n3 K8 A1 z; p. F
|
3 p% q) {; h' w9 ` C . j6 H2 m7 Z# A
李贵君 榕树前 200×170cm
( A$ h# m9 }1 o f4 D6 }0 F5 q" t! G

& T8 y: A' n# D) U6 i韩学中 惠风和畅图(五联画之二) 138×69cm
; N1 U- y: b: R
z* Q/ Z/ |2 X$ ?$ p9 b! ^3 b
: j' @( M8 c: b6 B刘波 荷香素洁 220×135cm, R5 ^5 c* O3 D
4 w2 m# P1 v: c
6 t6 d. p. S/ K6 c8 Q7 o! b8 a石峰 夏山图 215×145cm
8 ~% O, `9 e! Z) S5 ~3 q& I
$ a2 o. B K) j2 i( {
+ Q4 p: U* [8 S( p林若熹 白天鹅 145×145cm
- ]. z# _1 ]0 R4 ^+ _9 `& W, M&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