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8|回复: 0

梅兰芳不同版本的《霸王别姬》唱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1 20: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一辉9 L4 b4 N& }# l2 @" h. N

1 V* z1 k  g5 D# V5 a. A2 Y9 ]4 A5 ` " R2 |/ h. p, e. b
《霸王别姬》这出戏是吴震修、齐如山联手改编创作的,1922年2月15日,梅兰芳与杨小楼首演,以后又在场次上作了些删改,由二十多场减为十四五场,1936年又改为十二场,解放后又改为八场。经过不断删减,剩下的便是精华,最终成为梅派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目之一。梅兰芳在这出戏里倾注了大量心血,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幼娴书剑、随夫征战、厌恶战争、颇有远见的巾帼英雄形像。
. L7 F2 ], L4 d在唱腔方面,梅兰芳花了大量心血,与他的班底们设计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唱腔,经千锤百炼,成为千古绝唱,即便“圈外”人士也略知一、二。  N  j* E* l. G  ?) F! ~1 W2 }
在《霸王别姬》这出戏中,梅兰芳运用了他在《嫦娥奔月》中首次创用的新腔【南梆子】,声调哀婉悲凉,充分抒发了虞姬的心情,也衬托了古战场的清秋夜景。这一段唱腔屡有更易,不仅唱腔有变化,唱词更改也较多。这里选择的四个版本:梅兰芳杨小楼演出版(且称第一版)、梅兰芳舞台艺术片版(且称第二版)、梅兰芳灌制唱片版(且称第三版)和梅兰芳刘连荣演出版(且称第四版),唱词、唱腔均有不同之处,经连同【二六】唱腔比较,已经广为流传的“定型”版本是梅兰芳、刘连荣演出版,该版本舞台录音已经由梅葆玖先生配像出版音配像。6 Z0 {, `/ U" h5 l4 }3 C& X
【南梆子】第一句唱词唱腔,看起来四个版本没有什么差异,听了录音就会感觉到无论是行腔细节还是尺寸掌握上,都是明显不同的,甚至会感觉到气质上的不同。那个“中”字腔,四个版本三种腔:7" ]4 \$ N3 B  C
567 2617 676哪一种最贴切?我认为还是第四版本(梅兰芳刘连荣演出版)中的:17 676比较端庄大气。

/ O2 X3 V  {) |8 f
3 o: g. b/ x% k4 t6 ~
6 C$ Y: _; w5 [2 t% l/ }3 v各种版本之间第二句的唱词唱腔方面的不同点比较多。第一版这样唱:6.1% U. v0 c$ v+ a6 {  ^2 e- F
61|2
.5
( \$ \0 d3 w" j2 }6 H$ N+ f32
* {, g' r% I4 X; }1
6
: H: |  \% d* A. g# _) d. u1| 1* [# Z% x7 Y) v/ V8 R" ]
0
& \) j! \  }* n8 m' I8 H6.2
6 v: R/ C! S' R6 V8 W/ e' j; N76 | 5.67 I' v6 w5 O4 J, P. V7 u
35
4 j5 @0 ^5 U  H6
1/ w. x) X$ n- q, ?
5
| 35
! d2 m! b7 U5 ?- ]3 c! N. |9 d6
6
) k9 b# h! J' t6 t7 a! X3
22| 1.2& _1 u, d! A4 o7 Y7 a! }
3
2' @  s' i* `' p0 J
3 | 6( C9 ^1 l2 V/ m$ u6 }
1

8 @& w. C0 s1 I9 r+ z. c4 {& u' ]635 G. @' |' A5 ?; q
21 | 6
.2/ p! N1 V# v1 T9 ^9 |
76' y8 Q9 A1 N# p0 V3 P
56/ d8 @) \7 ]9 [4 S3 X0 S
15
除此之外,梅兰芳1923年唱片该句的唱词唱腔是:5
9 G( i' d$ M) _3 5 | 6
5
4 f; T$ k, b5 D8 Z7 Z- Y6 1
1 Q9 q9 s' X, l, i4
6
1 u  P  K, p" r; ]0 y5 ]5 `9 l3 | 2
1( |! B! J% A3 h/ W$ g$ d
6 1
68 }6 K* J4 w; t5 b
5
| 07 g4 I+ s5 A! u$ n0 x. _
6
* D) ]' G4 Y2 @( N) M( P
3
2 2| 3.5. m/ W: I. S0 y  i. b
3
5
5 I7 Y1 K. j/ ^7 }3 5) Q: e; L$ S/ T9 \* D2 K
6 | 0
. F8 D) O4 [% g8 Q1

# G1 o7 \, x! J5 35 q" X% a7 B7 S# y# @
6 1 | 5

% T8 K$ S! k3 z8 L5
;另外据梅艺研究专家张志仁讲,对于这一句的前半句,梅兰芳还这样唱过:6.1
$ d# L+ @' W6 y# D3 j1 s& A' J6 1 | 2
5) f. Y( v- A) z4 v
3 2
# O' {- Y0 {% s8 U/ w$ U' S1
6
1 h4 w2 R& r+ n* p+ J0 \$ |0 l/ d8 `1 |
1.2% v/ x! k" f$ L
1 2
3 2
0 x' \3 P4 f) R1 Q. q3 53 | 2.37 E/ o! S* E# @# M% o+ i
2 1
3 ]4 X5 b" _# K6 _; `6.2
6 h8 B$ P( _& j; |7 6 | 5
* Q2 @) z8 [4 j* P- ]  Y" h- J0
1 a$ b% R8 [8 {: v/ {
这句“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梅每唱至此,必获掌声一片。论及原因,有评论家分析道:“这句要发挥梅派‘音堂相聚’的特点——歌唱时使高音、中音、低音衔接无痕,腔圆动听,不露出压迫声带的痕迹,也听不到提气的准备,要唱得自然、沉稳,这样就会使虞姬的感情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这一句渐渐成为《霸王别姬》标志性的佳唱,每当某一演员出演这出戏,人们总是会关注他(她)这一句唱得如何,如果唱得不理想,那么就会对整个演出的评价大打折扣;如果唱得好,甚至会产生“一好遮百丑”的效果。
6 ^" {- \$ x, C# ~8 h3 @+ S# ?# ]1 I1 T

# T' m9 \" T, a$ l( I; Q  p' n: J第三句唱词的最后四字有“中庭站定”和“荒郊站定”两种,哪一种比较贴切?显然是“荒郊站定”!战场上不可能有大房子“中庭”可站的,假如有“中庭”可站,那“出帐外”就不通了,因为前一句讲到“我这里出帐外”,怎么会站到中庭去呢?
- d4 i% O) N4 I# t# Q“猛抬头”的“猛”应当是上口的,上口音mong,但梅兰芳不一定每次都上口,有时会唱京音meng。像“我这里”的“我”,他基本上不上口,可见梅先生在字韵上京音色彩比较浓。5 w" N  i9 F# F5 @9 i, X
“露出”还可有61 5| 350…的唱法。
0 V- h4 x' v0 q. d% F5 C4 S现在,我们通过字韵分析,再来悟出点什么。【南梆子】这段唱六句60个字(指这里列出的第四版),其中去声字达23个,占全部用字的38.3%,这也是这段唱腔的一个特色。我们知道,去声字的京音、湖广音调值分别为5 13 5,调向相反,这就决定了去声字可以有多种唱法。在这23个去声字中,梅兰芳用京音唱的有2 V5 a6 C1 |; \, h8 V3 T* e. N
“睡”、“这”、“帐(2)”、“外”、“步”、“落”、“适”、“听”等8个字,用湖广音唱的有“看”、“大”、“在”、“帐(1)”、“向”、“站定”、“见碧”、“月色”、“众”、“议论”、“露”等15个字。实际上,这里面有的去声字可以有两种唱法的。比如我们可以从这里列出的版本中,看出“我这里”的“这”、“见碧落”的“落”、“月色”的“月”,梅兰芳就有过两种唱法;“看大王”的“看”,这里只有湖广音一种唱法,但如果这样唱:53 . 2 | 3 5
3 [5 d4 k9 {2 o# T5 g5 D. f17
6 l/ T% {' X2 X6
5
1 @( E: M* m0 R6 |
……,就是京音唱法了,著名京剧演员许嘉宝就曾经这样唱;这里“站定”也是湖广音唱法,如果改为这样唱:53 . 5 | 16,就是京音唱法了。“且散愁情”的“散”是上声字,这里运用了中州韵“上声高呼猛烈强”的唱法,把“散”的行腔推到全曲最高潮,从而把人物发泄内心忧愁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c" s; D& E! Z: M! ~1 L. G" k

7 X0 G* k, Q6 n. ^
1 z0 k2 z; ^1 `: t9 K【西皮二六】这是虞姬强颜欢笑为安慰项羽边歌边舞时的一段唱,曲调深情悲壮。这里和以上的【南梆子】唱段相对应,也选择了四个版本作比对鉴赏。& _" G3 g' c& O3 J/ i. {
第一句中的“劝君王”是这一唱段的开头,梅兰芳唱得体贴诚恳,一开始就把观众的情绪引入剧情发展之中。在节奏、情感的掌握上趋平稳庄重。这里第三个版本中的这三字的行腔更是恳切动听,尤其是“王”,唱为72676
/ w4 ?+ P; {$ _4 }  |5 W" h0 t150
,充满柔情。这个腔葆玖先生唱得好,经常遇到观(听)众给于的“开口彩”,他这样唱:3' K; C& \7 b9 _/ t- e: u
530
ˇ| 1.1
* }, P6 b4 A5 g9 k1 e6.127
ˇ| 276760 f" \7 R; Z( i  ^9 g
15 | 3
葆玖先生这三个字的腔很难准确记谱,也很难摹仿,他在出字、行腔、气口的结合上,运用了特殊的技巧,一般人学不像。
; }" E( X) M& u) ~3 v) q这里“听”字腔后的过门,我认为是艺术家的特殊设计:13216123 | 12352161,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不能用其它过门代替。! t# r, ?2 p% V6 Z9 w9 f! @
“解君忧闷”四字第三版唱得最动听,那个“君”这样唱:121
9 X& I3 X) ^  `56135 |
,其它版本都不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这是在录音棚演唱,思想专诸、气息充沛的原故。一个注意点,“忧闷”的“闷”后的过门2521
4 P' [  s% V5 D6123
不能填成25214 o6 ~# x) A  m, B" p8 K; q# X4 W2 `
6126

7 ?# u, k1 E7 M* h: `' u/ H! [“秦”字,杜近芳曾这样唱:135
2 L( u6 u" y$ m- ~) z, B1 J& {  j560 |
,不无可以。- g+ K$ f- k2 a6 H1 Q
这里“四路”的“路”的过门2321
+ }7 t/ P; i$ f! D" e* m# D( v6.12135
,我认为也是“特制”的,不宜填成像有的琴师那样填成2321* d% l" \& j# @: `9 _- E
6.12343

  X- b% f6 G* u( X9 \( s这里“成败”的“成”用阳平高唱,“成败”的“败”用京音唱法,比较有创新。
! X3 s" l% C1 c: n) Z“自古常言不欺我,富贵穷通一刹那”,梅兰芳一直是这么唱的,直到解放后他在拍摄电影艺术片时,有人指出这两句不符合剧情,不能准确表达项羽志在天下的雄心抱负,他虚心接受,经反复斟酌,这两句改为“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这两句中的后一句,这里四种版本均不一样,分别是:“富贵荣通一刹那”、“兴亡成败一刹那”、“成败兴亡一刹那”、“富贵穷通一刹那”,相应在唱腔上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唱词上,看来要以电影版为准。
4 J3 _% y0 s% n" ~8 h. D这里“一刹那”的“那”上口为no,原因在于该段唱词每句末字为“梭波辙”。“宽心饮酒宝帐坐”这一句,梅兰芳唱得很动情,几个小腔:121 602605 53.523605ˇ5等,点缀了这句的佳唱。/ O$ k. y( J" S
第二个版本中的“宝”字落7音,感到比较亲切,这个唱法建议推广。8 P$ [* f. p% U( h- o) A

9 J* p3 t' j/ L# @+ u7 u8 Q" ]“且听军情报如何”这一句在实际演出中没有,这里是按第三个版本即“梅兰芳灌制唱片版”记谱的,平时演唱应唱这一句。36
/ Z* D+ ?6 ~) B! Z5
3/ N, h1 h1 a8 S0 X" I- @
6
& \! m7 x% G5 y4 p
56
ˇ 5
/ C* o& J- o8 q8 F% U16
55 I' l  ~$ X) u& r2 I# m, L
3
5
) g* u6 F1 Z6 u8 ?; Z: h: R3! h8 X" _/ T, d
65 5
…‖
0 k* A; h* B; r0 ?# N* N) a6 u2 D: a! `5 z; _2 D
摘自拙作《京剧梅派唱腔欣赏》一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5 19:03 , Processed in 0.0374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