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的传播思想作用 ) a8 n# `; V+ k4 ?$ Y3 _
# ]0 l3 p6 G9 g* o4 a9 U
《论语》是古代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及其门人的语录。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被尊奉为“正统思想”,可以说是主流思想,而《论语》这部书更是封建社会中士人的思想指南,其论述的问题更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以致于宋王朝的宰相赵普曾经得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结论。传播学,是西方社会学家于20世纪提出的现代科学。虽然孔子及其弟子不可能清晰地提出传播学的思想,但对于传播这一人类基本行为,还是提出了不少见解和看法的,整理他们的关于传播的思想,对于传播学本土化,建立中国自己的传播学派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用西方先进的学科成果,梳理、关照国学,予以辩证地继承和发展,在民族复兴的潮流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7 p- |2 T6 ?: Z: ~+ v* `7 b; p本文试图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对论语进行剖析,得出古代中国主流思想对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认识,总结古人对传播规律的认识,整理出中国本土存在的传播学思想。 ' ^% R$ h4 G6 C4 @9 c& H& p2 P
# |5 b) G# Y5 w# b/ u3 a一.对传播者的研究
2 L" L' ]0 m9 c9 ^
$ f) ^9 _: Q: U- I7 e+ [5 c(一)传播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 j* U3 a5 d8 N0 P8 J论语中对传播者的素质提出了相对详尽的要求。在古代中国,还没有现代社会中诸如报社、电台等大众传播机构,自然的人还是传播的主体,所以对于人的在传播活动中,论语中有不少论述。
2 I7 }7 J( H f( ?' I1 Q
, P3 w! C) E+ t$ a% I; O6 t- W7 L1.传播人必须“仁”。孔子对人的要求主要的内容就是仁人,但按照这一要求,仁人是不善于口头传播的,他要求传播者注意实践,强调以行动影响他人。 # l2 z0 v% P+ ^) V0 b4 {* \( ^
“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的人一般是缺乏仁的。仁人有什么外在表现呢? “刚毅木讷,近仁。” + a8 R. z) J% j' |6 j% d7 g/ n1 H+ F
此外,君子也是不善言谈的,但孔子十分重视传播者的实际行动: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 ^1 G$ A2 G0 l' L) l! l
孔子对言行对比发现,行比言更重要。他说:“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 h" X4 o/ | R3 w此外,仁人还要有仁德,就是关爱人。首先就是爱父母、兄弟。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s; H0 L }7 U# x; C
孔子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接着论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孔子的传播制度的核心就是一个“礼”。这既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他的传播思想。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言谈、举动都要克制自己,使之符合礼节。 + B, Q1 F1 R" |
2 x) L1 U# {; P6 X8 L) e
2.真实性是传播的基本要求。信,诚实可信,有诺必践行,人际关系中,人必须将球诚信,传播者也应该把真实性放在第一位。 ]1 n3 T1 f% `1 d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天考虑的三件事,所谓的忠,是对上级,对平级的朋友,曾子最重要的就是考虑信的问题了。
9 A B2 X6 v! N3 ] N0 \' L信,就是说话算数。子夏说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 ~ l; s/ f0 \5 R. v5 o- r/ a, X
! R" I2 _1 w$ B1 k* P5 A! Z A) a7 t1 N5 ^6 I# D
3.传播者还必须是一个严肃的“正人”。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C+ z+ B; F6 W/ L7 b }
为什么传播者必须是一个严肃正派的人呢?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原来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 ?9 ~" S5 |7 y M2 T5 r8 o! `
为了严肃,所以孔子不谈论奇怪的事物。“子不语:怪、力、乱、神。”
& I2 Y7 T; x2 F7 A9 }! {/ o; N这个也是孔子知识结构的偏差,不肯去谈论自己不懂的事物,虽然是老实的表现,但自然现象难以考察,不属于人际的社会科学,所以在孔子的视野之外。中国人缺乏科学研究的精神,或许与此有关。 0 |& z" _) i# L# E3 s
( S( _- k! Y, h% ?* N/ [4.优秀的传播者必须不断学习。 7 ]) D3 o! O" r" g. q
1 \% k& x+ V$ m+ v) @2 w" S
优秀的传播者必须乐于学习。 ( g2 }5 Y3 c; t# }' t: ]& g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并经常温习功课,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w ^3 m* V, F4 y: L5 V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学习了“道”,晚上去死,也事值得的。在孔子眼里,他称的“道”几乎是知识和真理的化身,值得人们去追求,并且没有时间的限制。 7 o2 L7 W% {" v r7 c, i! j
孔子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如果学习,就必须不懂就问。“子入太庙,每事问。”
, |. x+ n! Z7 \6 m/ Q" T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学习的人,他总结了他一生学习的心得,把每个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归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 J0 l- M$ _8 b! Z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 J9 n$ B' J/ _" ^* I5.传播者应该温良恭俭让。 j0 N* Q" i1 t
; G3 z: M# L/ O5 g4 R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O7 k% {% M% [, v- s' O+ w采访时,政府部门通知你去采访好,还是自己主动去采访好,孔子弟子端木赐说,孔子温良恭俭让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孔夫子去主动问别人,和别人主动告诉他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作为现代媒体也应具有这样的人格,才能赢得读者的尊重和信息提供者的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