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文学史
! y+ |1 m$ ]( ^& v* |+ a4 V作者: 王正德 ??, c) }8 Y+ F. j4 \5 i w
* o( c$ N' _% E: c, u6 S网络文学兴起多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想谈谈对于网络文学的一点看法。 7 V4 t& Q+ `; [, J
6 O/ Y* l$ h4 O: T% K e! @/ N6 B, S* ~ 一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不同 3 Q% S2 d# F( s7 ^% T2 X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是载体的不同,传播方式的不同。网络文学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传播载体,缩短文学从“生产”到“消费”的流程。传统文学的生产消费过程是:作者创作——出版者编辑审核——读者阅读。网络文学则省去了中的环节,因此,网络文学的流通速度更加快捷,“潜在流通面”更广。传统文学的受众体受到出版的限制,所以在流通速度和宽度上无法与网络文学相比。 & B! K! E7 R' m8 |
0 a+ `1 K- C: [; a2 P8 x 二 网络文学的影响
+ m0 n3 J+ W* N6 R 网络文学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带来了文学的大众化。 3 i; M. v- {) m7 k2 [
首先,使得作家平民化,更多人参与写文学创作当中,从而扩大了文学的影响。任何人只想会打字,除了文盲,都可以成为“作家”。大批文学爱好者可以轻易进入作家的领域,最起码是网络写手,大大增加了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数。
5 K, N6 E2 i( i 其次,使得读者平民化,多层化。因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读者更加容易接触到文学,缩短了文学与大众的距离,增加了文学与大众的接触机会。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网络文学无疑为读者增加了一条新的阅读渠道,拓宽文学作品的受众面,扩大了文学的影响。
2 `. t' `- J8 H u. `6 I 同时,网络文学成为了传统文学的新工厂。主要表现在:大批准作家借助网络文学,进行创作练习;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进入传统文学领域(即出版)。
" `/ o+ a- q; Q 然而,网络文学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
4 D# C# e) g2 j 网络文学带来的文学大众化,随之而来的是文学的庸俗化。无可置疑,由于创作门槛的降低(甚至没有创作门槛),创作人数的剧增,阿猫阿狗都可以写作发表,网络文学垃圾随处可见。那么,文学的整体水平必然下降,使得网络文学“庸俗化”。 0 S; c+ l7 \+ M7 V) _/ h
同时,网络文学无差别化。网络文学作品,稂莠不齐,使得读者无所适从,只能盲目选择,一些有害的作品也流入网络,污染网络空气,毒害社会。 9 S0 D& e( g: x w6 K
( M; ?2 X1 Y( J! ^
三 网络文学兴起的原因 / _- u1 l* f& n+ ~, X9 {
网络文学兴起先后有两股动力: 5 ~% r1 w, T+ q! T
第一次是网络写作的无偿性。由于网络写作的无偿性,也就是说没有稿费,网站发表文章就不需要“编辑审核”,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对于普通网络写手来说,有人读就是消费)。因为网络文学的发表没有什么障碍,那么,原先在传统文学领域受挫的文学创作者,就有了一个发泄的平台。许多网络写手在传统文学领域“失了宠”、“失过宠”,蔡智桓也说当年在网上发表《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因为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发表。与此同时,一些单纯的文学爱好者和准作家们,平时写出来的作品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发表出来,让别人看。
& d* D+ l1 n4 p) n; U7 X+ y9 ?# K/ ?. K# G 第二次是网络写作出现了“有偿性”的可能。简单地说,是由于出版的推动。《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出版风行,给了许多网络写手一个很大的鼓舞,原先从事网络写作的人,更加卖力,原先没有从事网络写作的人(其中也有优秀的传统作家)也纷纷投入网络写作;与此同时,出版了的“优秀网络文学”,又使得大批传统文学领域的读者更加关注网络文学。尤其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对于网络文学的影响最为长远深刻。这样一来,网络写手增加了,网络文学读者也增加了,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网络文学如日中天。 3 h% Z$ m5 H; O: Q' b
/ W3 N7 h) B2 D3 | 四 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 n( _! [6 p- @6 g. ` 由于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和无差别化带来的许多问题,网络文学又回归到传统文学的层面,即增加了中间环节,重新出现了网络编辑。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分出稿件等级(例如“编辑推荐”);二是净化了网络文学空气。然而却也因此改变了网络文学的自由性质,与网络文学的无偿性不对称。但是,网络写手没有因此而放弃写作,反是引入了的“竞争机制”促使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大型文学网站因为提高了稿件质量,从有更旺盛的人气,网络写作高手因为这里有市场,争相来这里投稿,发表门槛又有了提高的空间,从而形成了:“高质量——高人气——高投稿——高质量”的良性循环;而小型网站则由于投稿数量少,稿件质量低,只能取消编辑这一环节(至少发表门槛极低),来维持网站的人气,然而也因此而降低了人气,形成:“低质量——低人气——低投稿——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从而出现“两极分化”,富的会越富,穷的会越穷。
, u* x. `2 w+ \, q& |4 z/ ^ n4 J9 { 但是,富的会越富,穷的却永远“饿不死”,也就是说小型文学网站不会消亡,原始的网络文学形态(自由发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被大网站退了的稿件需要一个发表的平台,那么必然会有小型网站提供这个平台的,填补市场空缺,正如免费邮箱永远不会消失一样;二是受众体不同,许多区域性的网站照样会有一定的市场,正如一些市县区的电视台,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两极分化”也产生了新的影响,使网络文学领域出现一种“收费制”,一方面是对于作者的收费(例如“榕树下”);一方面是对于读者的收费(例如“龙源期刊”)。对于作者的收费,作者只当是“自费出版”,勉强可以支撑;而对于读者的收费,则是前途未卜,前景不敢乐观,因为传统读书观念没有改变,个人电脑尚未普及,读者愿不愿意花那冤枉钱,我们拭目以待。 4 h/ L+ w; C' y7 r5 s
同时,还会出现“网络文学传统化,传统文学网络化”的局面。出版者到网络里物色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为作品提供出版的机会,让网络文学成果在传统文学领域实现“价值”。近年来已经出版了很多,以后也还会有。而传统文学成果,为了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必然也会进军网络,流入网络文学领域(亚玛逊读书网即是一例)。前阵子听说google要联合几所大学建立一个超大型的网上图书馆,那时就真正实现传统文学的网络化。
! i1 I& d. z" N: {# `0 b 所以,从近期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是无法替代对方的,双方只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网络文学的未来是一片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