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3|回复: 0

走出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泥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1 09: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出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泥潭7 f' w% B$ i1 D8 t
1 b1 @% d% k" y4 Y! X2 r
  妈咪健康自助' |7 e3 U! s5 }' I/ }
  走出慢性疲劳的泥潭3 n% s( S. T) r- B* }9 q. b
  病案
5 z3 C( z! W# F5 `  E" J. G  许黎云是一家大媒体的主笔,她有一个4岁的小宝宝。每天的工作既纷乱又费脑,回到家还得操持总是做不完的家务。因此,经常出现疲劳是难免的。不过,一般情况下,疲劳经过一夜睡眠后就会渐渐消退。
1 m* v5 _& R9 p8 R  可近半年来,许黎云觉得自己总是被疲劳包围着,有一种无法逃脱的感觉。即使清晨起来到门口去取一下报纸,或用吸尘器清理一下地毯,都会使她感到很累。平时,身上一点儿劲都没有,常感肌肉关节酸痛,脑力也越来越差。为此,丈夫劝慰她休息了一段时间。可休息过后,这种状况并没多少好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有时甚至觉得“累”得无法工作了。她曾经去医院检查了好几次,却什么也没查出来。这真让她烦恼,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其实,许黎云是患上了现代医学中的一个常见病——慢性疲劳综合症。, f4 l; u5 i9 X6 x1 l" I
  医生解析& `+ d7 ~3 n4 |1 Y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症?
6 v* [5 [2 Z; C7 P- {* n  也称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症,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长时间出现全身倦怠感,卧床休息后不能缓解。患病症状特别像病毒感染,并持续6个月以上,导致工作、学习及社会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并伴低热、咽喉痛、头痛、肌肉痛、抑郁、失眠或嗜睡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时淋巴结肿大。以往人们对这种病认识不足,很多患者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2 @% V# ]. E1 a8 t7 P  *目前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 Y+ D. n4 k4 u" Q2 M
  资料表明,现今,美国有14%的成年男性和29%的妇女,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日本工龄人口有30%以上遭受慢性疲劳综合症袭击,其中40%以上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我国从事科研或计算机软件开发、媒体或演艺人员、市场营销等职业,或是担任国家中层以上干部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率高达50%。5 `( v% B$ b, p& a9 r/ T
  *女性更易患慢性疲劳综合症0 |4 k' @* P1 m1 e3 U* l- N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但临床资料表明,女性诉说疲劳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患病比率大约为1:2。并且,20-50岁的白领女性罹患率最高,特别是那些事业有成、教育水准较高、能言善道的女性。
8 p* q. b# M# g0 B' g  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易由月经引发贫血,多数人的疲劳与缺铁性贫血有关;服用某些含激素避孕药,可能影响女性体内各种激素之间保持的微妙平衡,引起情绪变化并感到疲劳;女性便秘者较多,肠毒素吸收入血后也易引起疲劳。( |. d# T; i  f: w/ |' J) A6 R
  再者,现代女性不仅同男性一样,竞争在压力重重的社会上,还要承担家庭的压力,容易发生紧张、抑郁情绪而引发疲劳。女性养成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节食减肥、常吃速食品、热量很低的饮食、进餐时间不规律、常睡眠不佳、不常做运动等,也容易诱发慢性疲劳。8 a* ]; O9 a, V" M+ E) i; X
  *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元凶- F7 i7 J* u5 ^( |- r
  目前,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还不明确。医学专家认为与过度疲劳有关,是某种职业导致的疾病。它还与环境因素、心理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遗传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文化和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压力,也对慢性疲劳有一定影响。美国、日本、英国等国提出,患者可能是在上述因素下出现了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9 l. U+ j) i; [  g1 C+ q  最新推测是,可能与免疫系统或慢性过滤性病毒感染有关。可能有好几种病毒可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很多患者在感染时突然出现了病痛,患流行性感冒,或在压力改变时开始,如承受离婚、工作变换或亲人去世。
* @* f/ w: ~- f  *慢性疲劳对女性健康损害更大% w: X% {1 Q5 {2 a6 @
  传统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是脏腑功能紊乱,精、气、血耗损引起的虚劳症。月经需从脏、腑、气血互相滋生,患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女性,可因气血耗损而出现贫血、消化异常、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恶阻等病症。除此,还可使女性内伤七情,气机不调,导致情志不畅、抑郁、失眠、疲乏等症状。加之外感六淫,体质以寒、热、湿为主,使脏腑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引发各种急慢性疾病。" z4 Q1 ^3 l- O
  慢性疲劳抗击令
- l$ J+ _$ A- H  1.饮食中保证足够营养,多吃低糖、低脂肪食物,每天热量不少于1200千卡,热量少于800千卡会引起心肌衰退。
: z8 v: r; \: q/ W( H  2.不要总吃速食餐或方便食品,它们大多营养不够均衡。研究表明,速食餐对肌肉组织的损害非常显著,会使肌肉变得像浆糊一样无力。* X. V/ X# \9 v5 O
  3.合理均衡摄取营养,保护免疫系统。如大量饮水、进食绿色食品、多吃粗粮少吃甜点;食用山楂、桔子、生姜、香菇、大豆、丝瓜等食物;饭前1小时吃点水果等。: U) b' j% O$ B& W9 J
  4.如果体重超标,应向专家请教不损害健康的减肥法。最好饮食和运动双管齐下,不能只靠节食,防止身体一蹶不振。
; h2 d. ?9 v) S9 s4 y- e  5.平时多吃碱性食物抗击疲劳,如桃子、哈密瓜、西瓜等水果。不能保证正常进食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品。
( L1 i; |, P, w7 {- b9 q$ c  6.每天坚持运动,低强度的运动可取得最佳效果。最好的运动是走路,建议每天至少步行30分钟,每周至少5次。适宜的锻炼时间是在餐后1小时。) \. I1 k& S% O& Q% x# g, {  |& \3 p" I
  7.经常做有氧运动,增强身体耐力。运动能够激发幸福快乐的感觉,使身体更有力量。肌肉无力常会使自我形象下降,这种情绪会使人更加疲倦。5 r  B/ @1 A! ?) m& d# d
  8.每天排出活动顺序,不重要的事后延或删除,集中精力做必做的事情。
( k# M9 E1 y1 g0 t. V- b/ m* H# _  9.可把病情告诉一些较亲近的人,也可向心理医生求助。5 K8 T* c" c- O6 f
  10.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苟求,如走不了1公里就走一段;做不了全职工作就做半职;避免让自己情绪更坏。
2 a5 g0 b5 P5 V4 q  T2 Q+ l6 ^. G  11.积极改善睡眠,晚上6-7点后不喝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每晚按时睡觉;有规律地适量运动;晚餐后不饮酒、不吸烟。: _% v+ B9 G3 \" y4 Q: L8 K
  12.既是妻子、母亲又有工作的女性,免不了陷入严重疲倦和压力中,应向心理医生请教排遣技巧。掌握后在家中或办公室里给自己10-15分钟,很好地做练习可帮助消除压力感。: m5 w. I& `7 A/ G; H% i# B
  13.吸烟会加重疲劳,最好戒烟。但刚开始戒烟时,可能会引起暂时的疲劳,但对长时间疲劳者非常有效。+ f, n- Q5 G, s5 N# D$ D
  14.勤泡澡有助恢复体力。水流会把负离子散发于空气中,吸收到血液里有助于精神振作起来。8 ?3 X0 `6 o: R) K* l* Z2 Z
  15.可用温热水洗脚。先慢慢浸洗5-10分钟,然后用手反复按摩脚心、脚腕,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疲劳。, |! W$ I/ R* `8 `- }) ~7 y
  自助测试List
2 R# v5 w2 |$ D; b' o1 n  *常感疲劳并持续6个月以上,休息也不见好转;
# q+ o) t* I# d& v  *出现无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4 H( d. z* V( F% c9 [9 M- v
  *持续出现失眠或多梦、早醒;  b& R% s& ~7 P; l' d
  *经常头晕或头痛;: e4 @9 o* a9 y3 D( X+ w* E/ R& e
  *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的现象;4 y  L$ f0 r3 ~3 Y  h
  *出现食欲不振;4 M# y5 ^5 p: ]6 j
  *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肌肉和关节痛;
" b$ g, A) i: [  *经常心情抑郁、紧张、焦虑、恐惧;. S( k  ~, K4 R  [0 z! [7 H
  *伴低热或怕冷;
/ g: W! S" K) Y- x$ {  *咽喉感到发干、疼痛或感喉部紧缩;
/ c( o/ W8 \$ t# u) g: s2 G. ?6 X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
8 H& @+ l+ N; x6 j  *据病史、体症,检查结果已排除可能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 c& X9 e1 I8 e8 w/ \% Z) y' z  *常常看过好多医生而并未得到确诊。
! ]7 f! r0 v: d2 D  贴心建议:3 l+ u! {6 P- C$ a% t' @- G8 r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最好去看神经内科医生,诊断自己是否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
2 F2 d! ?5 d2 N5 f5 o& |; y  文/赵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7 00:26 , Processed in 0.0287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