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回复: 1

[学术探讨] 上海市名中医吴耀持临证经验举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3 2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耀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派“陆氏针灸流派”第四代入室弟子。吴教授在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善于①四诊合参 注重切诊:针灸虽为外治之法,但四诊依然重要,尤其是对脉诊的把握。②针药结合 灸法并举:针灸外治,汤药内服,多种疗法结合,可使疗效事半功倍。③善用要穴 注重针法:注重特定穴与针灸手法的结合应用,可为“气至病所”针灸疗效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治疗病患常点到即可,中病则止,不喜冗长拖沓,过犹不及,临证治疗各种疑难病证力专而效宏。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兹将吾师临证医案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青年人略轻,老年人较重,且多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既顽固又难治,临床治疗及结果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满意缓解疼痛,只有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在临床上有效缓解患者剧烈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以病原学和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主要是以“痛”为主证出发,“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无论是针灸、中药还是其他方法,都是疏通病变部位的气血经络,从而达到祛瘀排毒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患者冯某,男,79岁,就诊日期:2020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一
主 诉:左侧眼眶、额头及头部疼痛不适八年。
病 史:患者2012年11月突发头痛,疼痛剧烈,有炸裂感,服用卡马西平后症状没有改善。10天后左额头、左眼部出现皮疹和水泡,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激素和激光治疗,皮疹和疼痛改善不明显。2013年1月在某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予以神经根组织疗法,同时阿米替丁改善焦虑状态,腺苷钴胺营养神经,疼痛有所改善,出院后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电针、杵针、水针等),至2013年3月皮疹逐渐消退,但遗留有额头、左眼眶、头顶部疼痛至今,继续在多家医院治疗,疼痛依然反复发作。
刻 下:患者刻下神清,气平,精神可,睡眠尚可,胃纳可,二便调,左眼眶、额头及头部酸胀疼痛,遇风遇寒加重,气喘乏力,双髋酸软。
四 诊:左眼眶及额头皮肤色暗,局部压痛,舌淡苔薄,舌根部稍腻,脉细弦。
中医辩证:蛇串疮(脾失健运)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痛
病机分析: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治 则:健脾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 方:
1、电针治疗:
取穴:合谷(双侧)、风池(双)、上睛明(左)、阳白(左)、瞳子髎(左)、攒竹(左)、神庭
操作:常规针刺治疗,行提插泻法,并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 4.0Hz,电流强度 2mA;留针时间为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观察疗程。
2、水针治疗
取穴:阳白(左)、睛明(左)
操作:每个穴位注射1ml生理盐水。治疗周期同电针疗法。
3、中药内服
黄芪30g    红花10g    生地10g   赤白芍各10g
当归身10g 地龙10g    升麻10g   柴胡10g
党参12g    延胡索10g 白术10g   炙甘草6g
天麻10g    钩藤10g    石决明先20g
7贴,水煎服,2剂/日
【按语】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期,疱疹结痂消退,正气已虚,余邪留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经络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此类患者临床多见疱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已,难以忍受,兼见胸胁脘腹胀闷,或有痞块时聚时散,舌质淡或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涩或弦细。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论及:“人之气血凝滞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之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实则泄之,宛陈则除之。”《灵枢·寿天刚柔》提出:“久痹不去身者因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灵枢·官能》提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根据以上中医古籍关于针灸疗法的论述,可知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作用。
吴耀持教授指出患者年近八旬,疼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年老体弱,脾气不足,湿困郁积肌肤,脾虚失运,湿困脾阳,而患者伴有气喘乏力,说明肺气虚衰,气虚卫外不固者则余邪迁延难愈,因此属于脾失健运,余毒未清,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气滞、血瘀,属于本虚而标实。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扶正驱邪为原则,以健脾补气益血、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为治法。针灸治疗多用采用围刺和电针治疗,针灸围刺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效抑制炎症,提高痛阈,减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促使生理功能修复,达到镇痛效果,再予以电刺激进一步诱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和生电反应,从使得针刺镇痛效果显著提高,镇痛时间得以延长。同时可采用补阳还五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调理,并可将中药残渣在疼痛局部热敷,温经通络,从而标本兼治。此外电针治疗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睡眠,在针刺睛明穴或上睛明穴时,应该要十分谨慎,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电针疗法对于一些疾病或顽疾,存在着进针后疼痛即减或消失,起针后疼痛有所反复的现象。水针法又称“穴位注射法”,它是在针刺腧穴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穴效药效的“叠加效应”,以提高和延长疗效,从而弥补针刺之不足,对于本病可采用甲钴胺1ml+VB1 0.5ml+利多卡因 0.25ml进行穴位注射,消炎止痛、营养神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病是本虚标实,可在针灸基础上再施以灸法,以温热刺激使艾叶通经络、理气血、逐寒湿、暖三焦的药效渗透体内,温通气血。扶正固本,谓之治本。如此标本兼顾,使气血调和,脉络畅通,“通则不痛”,疼痛自愈。
对于本病应该注意,及早准确的辨证治疗的目的使病邪尽早被驱除,减少对机体的刺激与产生的损伤作用。注意休息,认真服药、擦药,用药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如海鲜,蛋类,鱼类,牛羊肉,以及煎炒上火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年老体弱的患者要防止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大多数由于机体的功能出现衰退的现象,免疫功能低下,在有关病因的作用下容易患带状疱疹,患病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体弱之人,特别是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病人同样是这样,所以防止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1 20:33 , Processed in 0.0569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