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8月20日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浦东分中心教学门诊实录开学第一课9 `) [$ d3 c4 t% Z, Q% [7 n
甲辰年七月二十,在“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处暑时节,陆氏针灸浦东分中心弟子们迎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第四代入室弟子、上海市名中医、银蛇奖获得者吴耀持教授莅临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浦东分中心进行门诊教学。现分享病案如下: 7 K4 h2 h% U) d* _, J, ]% Q/ F6 b
张某某,男,29岁。 [1 X7 d$ A/ t: O9 s
【主诉】:左耳耳鸣半年。! u, ?/ u1 E0 @; b% e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熬夜兼工作压力大出现左耳耳鸣,鸣声隆隆不断,夜间入睡前加重,无明显听力下降,曾至耳鼻喉科就诊,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耳聋,予激素药及银杏叶提取物口服,症状有所好转,但是未彻底根治。今仰慕吴耀持教授之名,遂来就诊。刻下:患者左耳耳鸣,声如蝉鸣,持续不断,夜间入睡前加重,无听力下降,是有头晕,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胸闷,善太息,口干口苦,舌质红,苔少,脉弦。
/ `. `* ~4 U, F+ r9 y2 i【西医诊断】:神经性耳鸣) s1 a$ G9 I6 z
【中医诊断】:耳鸣(肝胆火旺证)% Q5 H. }/ P6 T7 f. ~% J: e# N
【治则】:清肝泻火,疏通耳窍。( Q% b' J* T T4 Z! E' P
【处方】:耳门(双)、听宫(双)、听会(双)、翳风(双)、中渚(双)、行间(双)、丘墟(双)。
$ ~- O/ _6 N0 y# h* k" c* q【手法】:耳门是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听宫是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听会是足少阳胆经腧穴,三穴均位于耳周。吴教授在针刺这三个穴位时特别强调:透刺取穴,即一针贯穿三穴,以沟通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三阳经气,提高针刺效应,清胆泻热、疏通耳窍,从而促进耳鸣的痊愈。行间、丘墟采用泻法。
# j7 c' k. O: k* { q4 b配合中成药:耳聋左慈丸口服,其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耳聋左慈丸方剂出自《饲鹤亭集方》,其中记载:“耳聋左慈丸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眩目晕,耳聋耳鸣等症。六味加磁石三两,柴胡“一两一钱。蜜丸,每服三钱,淡盐汤送”。具有滋阴清热,益气平肝的功效,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眩目晕,耳聋耳鸣。中成药耳聋左慈丸,由磁石(煅)、熟地黄 山茱萸(制)、泽泻、茯苓 、牡丹皮 、山药 、竹叶、柴胡组成。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阴,山药补益脾阴,为臣药。泽泻利湿泄浊,茯苓健脾渗湿,并助山药之健运。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又配竹叶柴胡疏肝解郁;用磁石重镇平肝,潜纳浮阳,聪耳明目,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肾阴、平肝潜阳、宣通耳窍之功。& h% h' V: M$ D, X, [2 U% K
按语% j3 F, ^) S, K9 O& a9 s& q& Q3 g: y
耳鸣以耳内鸣响,如蝉如潮,妨碍听觉为主症。其发生常与外感风邪、肝胆火旺、肾精亏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耳,与肝、胆、肾关系密切。实证多因外感风邪或肝胆郁火循经上扰清窍;虚证多因肾精亏虚,耳窍失养。基本病机是邪扰耳窍或耳窍失养。本病例耳鸣属于实证,因肝胆郁火循经上扰清窍,治宜清肝泻火,疏通耳窍。2 N+ W5 ]+ r. c, \# Z+ x
耳鸣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耳鸣之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少阳司天,客胜则……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
" o5 A5 K1 N H( q; w ~1 b2 ] 吴教授指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与耳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耳为宗脉”的经络学说为针灸治疗耳鸣提供理论支撑,如:手足少阳经、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均循行过耳,其中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入于耳;手阳明经通过络脉之气濡养耳窍;手厥阴经经别“出耳后”;而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足阳明经此四者经筋皆循行于耳。, {# D/ m, {' O$ O2 p# d
耳门、听宫、听会均为耳周诸穴,均主治耳鸣,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耳门是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听宫是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听会是足少阳胆经腧穴,三穴均在耳周。吴教授透刺取穴,即一针透刺三穴,以沟通手太阳、手少阳、足少阳三阳经经气,提高针刺效应,疏通耳窍,促进耳鸣的痊愈。翳风为手少阳经穴,翳即遮蔽之,翳风即云翳处的风穴,具有理气、开闭、散热之效,同时配合耳门透听会增强通利耳窍之效。中渚为治疗耳鸣的远端腧穴。《针灸甲乙经》曰:“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可谓为“上病下取”之治法。行间、丘墟清肝泻胆,宣通耳窍。4 Z& r, N/ K; C( @/ r
【预防调护】:避免噪声和耳毒性药物,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怡情养性,保持心情舒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