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8|回复: 0

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0 07: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03年3月第41卷第3期   x% a! I5 l, K" E
  一、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诊断及分类主要根据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j9 q2 q: f: @# d* f, ~
    1.胃镜诊断依据1)粘膜斑:粘液增多牢固附着与粘膜,以水冲后,粘膜表面发红或糜烂剥脱;(2)充血:与邻区比较,粘膜明显呈斑块状或弥漫性变红区域;(3)水肿:粘膜肿胀、稍苍白、反光强,胃小凹明显,粘膜脆弱,宜出血;(4)微小结节(micronodular)形成:又称胃窦小结节(antralnodularity)或淋巴细胞样小结节增生(lymphoidnodularhyperplasia),胃壁平坦时,与周围粘膜相比,增生处胃粘膜呈微细或粗颗粒状或结节状;(5)糜烂:局限或大片发生,伴有新鲜或陈旧出血点,当糜烂位于粘膜层时称平坦性糜烂;高于粘膜面时称隆起型糜烂,隆起呈小丘疹状或疣状,顶部有脐样凹陷;花斑:红白相间,以红为主;(7)出血斑点:胃粘膜出现散在小点状或小片状新鲜或陈旧出血。以上项(1)~(5)中符合一项即可诊断;(7)二项应结合病理诊断。此外,如发现幽门口收缩不良、返流增多、胆汁返流,常提示胃炎存在,应注意观察之。" R9 |& @6 i% t. T2 Q3 N. \
    2.病理组织学改变: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  @8 F* l- ?" N1 J' R* d  D
(1)根据有无腺体萎缩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2)根据炎症程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炎症细胞浸润较轻,多限于粘膜的浅表1/3,其他改变均不明显;中度:病变程度介于轻、重之间,炎症细胞累及粘膜全层的浅表1/3~2/3;重度:粘膜上皮变性明显,且有坏死、胃小凹扩张、变长变深、可伴肠腺化生,炎症细胞浸润较重,超过粘膜2/3以上,可见固有膜内淋巴滤泡形成;(3)如固有膜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应注明“活动性”。
6 J/ O1 j% T: ]' l, |0 r二、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胃镜下见粘膜缺损呈圆形、椭圆形、线形、不规则形,底部平坦,边缘整齐,为白苔或灰白苔覆盖。或为一片充血粘膜上散在小白苔,形如霜斑,称“霜斑样溃疡”。 根据部位分型:1.胃溃疡;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复合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根据胃镜下所见分期:
( g7 Z4 }" u- J7 o# `( F    1.活动期:溃疡基底部有白色或灰白色厚苔,边缘整齐,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有时易出血;水肿消退,呈粘膜向溃疡集中。十二指肠溃疡有时表现为一片充血粘膜上散在小白苔,即霜斑样溃疡。2.愈合期:溃疡变浅,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消退,基底出现薄苔;薄苔是愈合期的标志。3.瘢痕期:溃疡基底部白苔消失,遗下红色瘢痕,以后红色瘢痕转为白色瘢痕,其四周粘膜呈辐射状,表示溃疡完全愈合,但仍可遗留轻微凹陷。/ I' p6 I7 A9 E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常规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
! I- f7 b8 P3 p2 A$ H以下二项中任一项阳性可诊断1)胃窦粘膜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典型细菌;(2)胃粘膜Hp培养阳性。以下四项中需有二项或二项以上阳性时才能确立诊断1)13C尿素呼吸试验阳性;(2)胃窦粘膜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少量典型细菌;(3)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4)血清Hp IgG阳性;或粪便Hp抗原测定阳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7 00:22 , Processed in 0.0274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