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7|回复: 0

山西朔州崇福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4 1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崇福寺 $ h1 a0 X/ R, C2 i1 ~6 C8 h! R
--------------------------------------------------------------------------------* C; h$ v' H1 }+ S- h' O/ p9 Y

9 C' m" a# E+ {& H    崇福寺,古名林衙寺,俗称大寺庙,位于朔城区东大街,坐北向南,东傍城垣,西毗民舍。山门临街,门前蹲石狮一对,门上悬“崇福寺”竖匾一方。寺内建筑巍峨高耸,青墙碧瓦,甬道纵横,幽静清雅,古朴之风浓郁。它是一座沿袭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佛教寺院,也是同朔地区现存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崇福寺建筑记载的史料,现存的碑蝎刻石有: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崇福寺碑记》(见《朔州志·艺文》卷十二),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朔州林衙寺重修碑记》等。按上述碑文记载,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兴建,辽时崇福寺为节度使衙署,俗称林衙署。辽统和年间(984——1012年),流言纷纭,传寺内屡见异光,捐为僧舍。金代崇尚佛教,皇统三年(1143年)重修,并新建弥陀殿、观音殿。寺院扩建后,金天德二年(1150年),赐额“崇福禅寺”。元末寺区辟为粮仓,殿宇为储粮之所,塑像、壁画遭受损坏。明太祖朱元璋崇佛,洪武十六年(1383年)将粮仓徙移,重兴寺宇。崇祯四年(1631年),朔州知州翁应祥题额“林衙古刹”。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几次补修,改名为崇福寺。崇福寺历经辽、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沿街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寺院南北长2O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234oo平方米左右。全寺五进院落垂直地排列在中轴线上,各重院落为传统的四合院模式,自前往后设。主要建筑10座:山门、天王殿(又称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又称藏经阁)、文殊堂(东配殿)、地藏堂(西配殿)、三宝殿(大雄宝殿)、弥陀殿(又称三圣殿)和观音殿等。寺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工整,层次分明,色调和谐,前后左右浑然一体,犹如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千佛阁第二进院落千佛阁,左右钟鼓二楼是近乎正方形的 古朴壮丽——崇福寺崇福寺,古名林衙寺,俗称大寺庙,位于朔城区东大街,坐北向南,东傍城垣,西毗民舍。山门临街,门前蹲石狮一对,门上悬“崇福寺”竖匾一方。寺内建筑巍峨高耸,青墙碧瓦,甬道纵横,幽静清雅,古朴之风浓郁。它是一座沿袭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佛教寺院,也是同朔地区现存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崇福寺建筑记载的史料,现存的碑蝎刻石有: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崇福寺碑记》(见《朔州志·艺文》卷十二),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朔州林衙寺重修碑记》等。按上述碑文记载,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兴建,辽时崇福寺为节度使衙署,俗称林衙署。辽统和年间(984——1012年),流言纷纭,传寺内屡见异光,捐为僧舍。金代崇尚佛教,皇统三年(1143年)重修,并新建弥陀殿、观音殿。寺院扩建后,金天德二年(1150年),赐额“崇福禅寺”。元末寺区辟为粮仓,殿宇为储粮之所,塑像、壁画遭受损坏。明太祖朱元璋崇佛,洪武十六年(1383年)将粮仓徙移,重兴寺宇。崇祯四年(1631年),朔州知州翁应祥题额“林衙古刹”。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几次补修,改名为崇福寺。崇福寺历经辽、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沿街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寺院南北长2O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234oo平方米左右。全寺五进院落垂直地排列在中轴线上,各重院落为传统的四合院模式,自前往后设。主要建筑10座:山门、天王殿(又称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又称藏经阁)、文殊堂(东配殿)、地藏堂(西配殿)、三宝殿(大雄宝殿)、弥陀殿(又称三圣殿)和观音殿等。寺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工整,层次分明,色调和谐,前后左右浑然一体,犹如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金刚殿第一进院落金刚殿,呈横向扁长方形。山门与天王殿相距不远,山门重建于清代。在崇福寺竖匾下,置大门,供游人出入。院中金刚殿,亦名天王殿,殿内原供奉四大天王及二金刚,殿宽五间,深四间,高约10米,前檐为廊,单檐悬山式屋顶,廊柱上用斗拱承托房檐,殿内后柱一列负载梁架。金刚殿结构筒洁牢靠,依结构和斗拱用材判断,与山门同为清乾隆年间重构,殿内塑像已不存,现为平朔汉墓出土文物展览室。千佛阁第二进院落千佛阁,左右钟鼓二楼是近乎正方形的弥陀殿第四进院落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菩草了崇福寺的文物精华,金熙宗皇纯三年(1143年)开国侯翟昭度建造,距今850余年。我国现存宋、金建筑多保存了当时的骨骼主体,即柱额。斗拱和梁架,而弥陀殿自基到顶全部是金代原作,即主体结构、艺术结构和附属文物——琉璃脊兽。隔扇装修、檐下匾额、殿内塑像、四周壁画等都是金制这些金代遗物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害,未予毁坏而保留至今,成为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典艺术宝藏,同时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杰出建构能力。弥陀殿前檐五间装隔扇门,后檐明间和两稍间各安门一道,供人们出入殿堂之便。殿前檐当中悬“弥陀殿”,竖匾一方,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遗物,竖匾字体秀丽,笔力刚劲,益增殿内庄严气氛。殿内柱子布列是美观与适用相结合的范例。为扩大殿内空间,除檐柱一周外,前檐内柱减去两根,将明间两侧金柱设于次间中线上,其上用大额坊和由额荷载梁,给礼佛活动以宽敞和方便。檐柱高6米,金柱高957米,柱身收刹较大,而柱卷刹甚小。檐柱柱础多为方形料石,与地面相平。殿内前槽四根金柱之下有雕花覆盆柱础,柱础图案秀美,雕刻精细,堪称我国金代柱础的精品。柱头用栏颜和普柏绕周贯联,断面是丁字形叠构,至较角处十字搭交,成为稳固柱身、承托檐头荷重的重要结构部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0 18:24 , Processed in 0.0307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