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5|回复: 0

针灸治疗急诊六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0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灸治疗急诊六法——浙江中医药大学 虞孝贞. ?0 i* R! l( p3 S
7 a  J0 a! \, J" p7 t2 d  f! E
考证
! s+ L: N6 R$ A6 D' Q( L  E+ Q《灵枢 厥病篇》:厥头痛、厥心痛等之针治。
5 F7 y8 }8 B1 k《内经》:治疗热病内容有“热论篇”、“刺热病论”、“刺热篇”等,治疗内脏急性病之《灵枢 五乱篇》《杂病篇》等,内容丰富。
' n6 y! k! V9 r' L1 D《甲乙经》“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隐白及大敦主之。”“血溢发篇”对各类鼻出血有不同的取穴之法。
/ x# o: k* |% I+ o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我国最早的一本急症临床专著,其中用灸治卒中、恶死、昏迷、霍乱吐泻、癫狂、痈疽、犬伤等数十种。 ' O& q, [2 N1 o! I( a
宋代闻人耆年《备急灸法》肠痈、突发心痛、昏厥、自缢、急喉庳、难产等22种急症之灸法治疗。 6 j4 o1 f: ]3 I% _; ~
明朝吴又可《瘟疫论》明确“急症急攻”,数日之法一日行。
4 L- e4 ~7 w7 G3 r! w  N( J, d《大成 针灸医案》:一妇患危异之疾,半月不进饮食,目闭不开久矣,六脉似有似无。杨氏曰,此疾非针不苏。既针内关两穴,目既开而即能饮米食。徐以乳汁调理而愈。 * y' l7 _$ D  e0 T! m+ {% S
清赵学敏《串雅外编》收集了大量民间防治急症经验。 8 b& M: q6 M, S* D' q
1 醒神开窍法 7 D, w* Y" g& Q; \; \
主要用于高热或神志昏迷等病变,或邪实郁闭的昏厥,或中风神志昏迷等。 % L* c2 f: R9 t
选穴:十二井穴、人中、涌泉、百会、内关等以针刺。有热者手指穴刺血。 4 {7 ]# \% B$ a* v# m8 ]) V
大接经法 % F- ^# `9 }9 b! V: N# ~
按中风神志昏迷在不使人体移动的情况下,可先刺十二井穴,有开窍作用, 此在《乾坤生意〉“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汤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该法有接续十二经之功。
. Z9 t( @: q! Q, S4 w5 W" I% p案例
# K5 Y7 X' H5 r, K# K$ f本人曾于1989年治一中风昏迷病人,即刺十二井穴而醒,此后按常规选穴,半月而手足活动。 ' I3 t4 w# r% s1 V7 ^: M6 [  S9 V
又治一老妇患急性胆囊炎高热昏迷,先刺合谷曲池不效,针十宣穴而醒,隔半小时后,热度由39.5 降到38.5,再送医院。 4 i: W  U# E1 _. ]
一例妇女年30岁因夫妻吵架后昏厥,当时口紧闭,目赤上串,两拳紧握,此乃气厥,当以三棱针刺双指中冲,即可病人醒来。 7 w$ W+ X* _3 ]
一例本人亲戚,年八岁,患中毒性菌痢合并休克送医院,在未用西药前,余刺十宣、曲池、尺泽、委中、上巨虚等穴而醒。 ) v; W3 C$ M7 Y: I5 a. n4 M

4 h$ G7 U$ [4 n* e2 回阳救逆法
8 }0 z' _. \9 T/ B. ~1 D多指正气暴脱之亡阴,亡阳或阴阳离决之候,临床较多见的有大出血及心衰、肾衰等,其证可见休克,或四肢厥逆,大汗出血压下降等。 - I6 J6 ]3 ?+ J+ ~
选穴:神阙、关元、百会、内关、素髎等为主穴,人中、中冲、涌泉等辅穴。 ; }4 r5 w5 z7 b" J9 T; D" f. l
古书记载 ' I) o% i3 g! V9 ?5 R" n
《扁鹊心书》:真气虚则久病,真气脱则人死……若四肢厥冷,六脉微细者,其阳欲绝也,急灸关元三百壮。 5 V+ _- @2 F" s# w: K: E# i4 ~: Q# ?
《伤害论》: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及微喘者死。(多灸气海,关元。)
6 k, g9 a) [5 d9 r+ q5 I4 I' @《灵枢》: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关元) " A+ [# O0 E. B: \; ~

" R; U: h* s, u' g- c+ a' f; U( l近代研究 + }3 E2 P  E6 E
近代研究素髎穴,对失血性休克、针刺该穴可使呼吸加深、心跳加快,垂体后叶功能加强,血压上升。有人观察针刺素髎、足三里、肾俞,灸关元等均能使肾上腺功能加强,糖皮质类固醇增多。
' J6 B) \6 W8 D- D0 }本人体会
' A0 x' i8 r/ g# b, {; V" P4 m1 ?5 Z/ J本人治疗一产妇因产后大出血,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在处方别直参10克煎服之前,先用大艾炷隔姜灸神阙,并针印堂即醒,再服独参汤而血崩止,按产后大出血如因前置胎盘引起者,必须中西医结合手术急救。余以为以气虚或如产后因子宫收缩不良(即复归不全),不能使子宫正常收缩起到压迫血管止血作用所致者,灸神阙有良效。 % s# U. P# ^& n7 z. O9 \6 Z1 H

* k0 ?1 ?# C  m8 u3 P. |6 J2 m3 清热解毒法 ; q5 t' v, x* j* U8 r$ v( d
如外感温邪、湿热等引起的高热,或传染病或疮疖痈肿等。
1 `; @. n, O4 M; g/ }& n: s选穴:大椎、曲池、合谷、委中、曲泽、十宣等
, ^; ]. f  u8 c; Z" ~$ j, N文献考证
2 p7 \) J* Q8 H明代薛立斋《外科发挥》提到善用砭灸法治疗外科病,同时对虚证持慎重态度,在其“疠疡机要”中述及因兼心虚,不能砭刺,待进补药后,元气渐复,方行砭刺;又认为灸能补阳促脓。 , h! L: P; z8 ]4 m: v
汪机《外科理例》医案中有167例针灸治疗,法有先用砭法出血,亦有用隔蒜灸以拔毒清火。
+ O9 q1 \4 d! d) _( T  S4 w夏春农《疫喉浅论》治疗喉病实证治疗手段有三法:针刺放血少商;刮穴:风府、背俞、曲池、间使等;药物探吐。 " B4 B2 G' U! q% r+ v+ X
清徐灵胎云:治喉蛾者,若欲速效,必用外治(针刺)之法,因其通神入妙,何必内治,此外治之最再也。 6 P6 x: M5 x% `
临床实例
' d4 o* Y' Z2 r) m本人临床治疗数例急性扁桃体炎而咽喉疼痛、高热、以三棱针刺少商出血数滴,再用筷子把三棱针接长,刺扁桃体浅刺5、6针使出血吐之,用淡盐汤漱口后喷以锡类散,合谷泻法留针20分钟,其效甚捷。
9 t9 E* v( s# S% b7 C  m1 d急性乳腺炎初期,**红肿胀痛,乳汁不畅,身发高热。先刺少泽出血,合谷、曲池、大椎,泻法留针,再在背部与**患侧相对应处三棱针散刺10多针,然后拔罐使出血,能迅速退热消炎止痛,再在**患部用熨法可使乳汁畅通。
0 X) R/ f% w( _" l1 c0 v/ w头部多发性疮疖若抗生素不效,可在委中刺血,曲池、大椎、风池,均行提插捻转泻法间歇留针30分钟,往往3-5次可治愈。 5 `& t- o" B& |: v/ y$ i0 ?- B9 ?
4 熄风解痉法 3 R6 m9 {5 {2 `
肝火蒸腾,痰浊阻络,气郁闭遏或热高引动肝风,出现抽搐之证。 4 s" j( l$ C7 T( E& n, Y
选穴:四关(合谷、太冲)、曲池、阳陵泉、人中、印堂、百会,伴高热刺大椎、风池、风府。 6 \) _8 J  r6 n
文献 , p7 t* x/ r3 u- E* B8 {: W$ _
《玉龙歌》: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 n2 p+ V. _1 t9 W( x杨继洲按:急惊泻,慢惊补。
& c  F9 A7 ?% G! ^临床实例一
# c! v2 x2 v. V- |5 [2 r一3岁男孩,因患乙脑高热呕吐住传染病院一月病势脱险而出院,但遗留四肢不时抽搐,哑不能言,项强,不能端坐。舌红糜烂,乃热毒未尽,肝风未平之故,拟清热解毒平肝熄风,佐以开窍。处方:风府、风池、百会、大椎、肩髃、曲池、合谷、腰阳关、环跳、阳陵泉、绝骨、太冲、平补平泻不留。隔日一次。中药处方:地龙、鳖甲、银花、连翘、玄参、天花粉、知母、麦冬、生地、芦根、甘草等,每日一剂。经一月调治而愈。
. ~: r  @7 U- \" ]4 [4 l* C2 n" m" n$ ~临床实例二
$ i/ Z2 N/ }1 W; u2 h/ `, E一例小孩2岁,因久痢引起慢惊风,该日晨起昏睡不起,时时抽搐,已达3小时,面色苍白,头项四肢呈间歇性抽搐,无热度,指纹清淡,苔薄白,症系久痢伤脾损及正气,脾虚则肝木必强,肝风内动,筋急而成慢惊风,急则治标,先于定惊苏厥。处方:印堂平补平泻捻转1分钟起针,继灸气海用麦粒灸7壮,灸毕20分钟,搐止目张,神智清醒而索食。
2 |6 O( \3 ?  i6 ^* f+ R; ~5 利尿通淋法
; ~* s& d6 |, \  r" Q由于肾虚,下焦湿热,膀胱气化失司之尿闭,尿淋,或因产后,术后之小便癃闭。 , n/ Y/ c) G  o5 n* I8 Y1 }+ p
选穴:中极或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神阙、秩边等。 . x1 D7 W/ T' D: J# P" h
针法:关元沿皮透中极(不可直刺),用捻转法中等刺激,使针感下传,留针时旁用艾条温灸20分钟,配穴: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如针关元不便,可针秩边,用三寸长针,针尖微偏内上方,使针感前达小腹或尿道。
' I3 N* Q: u" ?8 D. C8 F中西医分析一 $ I7 F8 G! v/ E& Z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秩边胞肓主隆重,大小便难。
% b6 B# p7 A6 I反射性尿潴留:系指盆腔、直肠、会阴等部位,由于炎症、创伤或手术时的疼痛刺激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所形成的尿潴留。如产后、术后。 ' Z0 k( a- }6 y- R0 s: O5 c+ n
中西医分析二
9 o2 d; Y3 b  ^  w# ^2 ~+ \1 U2 u) n神经支配性尿潴留:如脑血管意外等所致。以上二种均属非阻塞性尿潴留。
1 u) S- |: n6 v' W$ b3 e$ v阻塞性尿潴留:系指下部尿路及其外周组织,由于炎症、肿瘤等机械性阻塞所致。如膀胱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 9 [9 Y& v* x! w! T) f$ h1 f2 n
心得体会 + i  k+ d& N& }/ F" ^
本人认为非阻塞性尿潴留是针灸适应症,以反射性者为佳。
% ~# `) S9 ]2 L2 {4 ?/ a临床体会:关元沿皮透中极(不可直刺),用捻转法中等刺激,使针感下传,旁用温灸20分钟。如针关元不便,可针秩边,针尖微偏内上方,使针感前达小腹或尿道。 2 t2 f; N- F9 `
6 泻痢导滞法
7 b+ x# D8 I+ S" i2 e$ r肠腑积滞,湿热内阻,痢下赤白或急性吐泻。 0 y( o$ ~# }$ A8 s' H+ l1 H4 ]
选穴:神阙、天枢、下脘、气海、委中、止痢穴(三阴交与阴陵泉连线的中点),有吐加内关。
, j* \5 S/ n% D4 M9 P: p1 H临床实例一 6 r+ z1 f/ x/ f  u+ Y. r1 @0 W
女性30岁,因饮食不洁,伤及肠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发病,晚饭后即感脘腹胀满不舒,当夜十时脘腹急痛,上吐下泻,因车送医院不便,来门诊,见患者双手按腹卷卧,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泄泻物清稀秽臭,舌苔白腻,急于温中散寒。取穴脐四边的下脘、天枢、气海。配足三里、止痢穴、内关。用艾条温灸50分钟后止。 $ d8 @. L; ]& @' Z/ B: p& d
临床实例二
* M$ n# A' E) \* |' U- P0 }男,42岁,某日晚饭食螺蛳,食后当夜十时许腹痛如绞,泻下不畅,舌苔白腻,处方止痢穴、足三里。该患者因腹部穴惧针,改用艾条温灸,经30分钟后止。
- n. G* O* S2 l心得体会 $ L; U) }, L! T$ i) F6 m0 d2 a
腹痛泄泻者往往于止痢穴有明显压痛,该穴近脾经郗穴地机。关于腹部穴的针刺深浅,本人体会,一般调理,只要浅刺一寸或一寸半为宜,以捻转法针感舒适为佳。急性吐泻,宜深刺2至2.5寸为宜。
6 b  c2 |! v3 m/ Y. s《灵枢》刺急者,深内而久可留。   b& u- a3 L# b; Y5 j5 a- q
《灵枢·胀论》:针不陷肓而气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0 04:58 , Processed in 0.0311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