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中医药治病的“黑箱子” 访“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组& ?* G" E2 W! S- e+ t/ e
' g( a& D7 Z; A- P- C' @3 J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 I# `$ H' l2 T7 b; g2 I% i 记者:周清春 实习生:刘晓倩 首席:张伯礼
& q! u. |. G$ h c! b5 N. N* ?' J9 n( u, g/ M
时间:2005年3月22日 地点:天津中医学院 % G# v: ?$ Q2 B# M+ c+ \( i5 c
3 _0 W% s$ v# v6 I 编者按 9 W- T' c3 Y8 ]8 A% E; R
4 \( o9 c. s: k5 M
中医、中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她的历史悠久,充满经验。但有人把中医治病比喻成“黑箱子”,因为中药在体内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至今仍有许多未解的谜题。973计划“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组的首席科学家张伯礼说:“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进去的是什么药物,起到什么作用,是如何起作用的;现在的工作就是探寻‘黑箱子’里面的秘密。”中药里面的药效物质能搞清楚么?中药的作用机理能搞明白么?中药能现代化么?这个项目组在立项之初就面对着争论与质疑……
, m" c; l2 r H2 s# U0 j) e& z
' L" ]: D9 P3 J( t( h, a- K8 C 作为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天津中医学院的院长,张伯礼真的很忙,当我们来到院长办公室时,已经有三个人在外面排队等待,看来采访院长也得先“挂号”。
- e$ ^$ y8 `- ]* t+ n& u" F- Z5 Q) A( P/ V# T! t6 N
坐下没说两句,不断有人敲门。张院长说:“走,我们换个安静的地方,到实验室去,这里总有人来。”谁想刚出楼门口,“活”又找上门来。来者“毫不犹豫”地拿出各种文件,张院长只得边走边下达“指令”。显然,对于这种“围追堵截”的办公方式,张院长已经习惯了。
& L; ?; F7 }$ z9 m9 Q5 v4 z% w6 p8 F4 I! _$ F
记者:我们这个项目的课题是“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那么方剂在中医里起着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8 H1 P' U, |* S d L+ X1 `
T" z5 Q. |+ q* H+ I 张伯礼:中医治病主要利用方剂。方剂是由各种饮片按一定配伍和配比规则组成的药物,饮片,通俗地讲就是药房抓的经过炮制的药材,如丹参、当归等。
# P" ~" P& I t7 q9 w6 Z2 O( `* K( u+ F \7 z6 n
为帮我们解释清楚,张伯礼教授说完,站起身,从左边柜子的抽屉里拿出5年前他留下的饮片样品给记者看,有党参、当归等等,每一种都用小袋子密封得很好。 ! \/ I4 M" N9 @5 d
# A$ i2 ^7 `9 p" U+ [
要想让饮片起到治病功效,关键的是如何把它们进行组合,专业术语叫做配伍。它们的组合原则是君臣佐使,君是指最重要的药;臣是指起辅助作用的药;佐,是指能针对次要症状和减轻毒性的药;使,是引使,是指起引经作用药,它能把其它药引到特定脏腑中发挥作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最强调的就是要“有序”,每一种饮片都是一个“兵”,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有制之师,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 Y# r7 s( n, Z% E( [9 O! q) [6 y8 n7 h# q1 R
记者:有人把中医治病比喻成“黑箱子”,药是如何运作的并不清楚。 % ?' E+ o: ]' G2 F" C% U0 @( W t
5 a+ z) y7 g' O- l 张伯礼:这个比喻很形象,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进去的是什么药物,起到什么作用,是如何起作用的;现在的工作就是探寻“黑箱子”里面的秘密,即研究中药在体内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
( H! R T% P3 z% P) f/ ~5 _) N( x8 I+ P0 G1 v- h
记者:虽然中医、中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形成时间历史很长,充满经验,但其现代科技含量相对低。我们这个项目是不是通过探寻“黑箱子”秘密,来增加中药的科技含量?
9 f+ S% n( m |' U" T0 g) Q: B8 c
张伯礼:传统的方剂由中药饮片配伍而成,它是研制现代中药的基础。饮片的组方,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确实存在着提取量大、化学物质复杂、药效物质含量少、质控标准低等问题。 0 y3 Z$ J2 s, P8 q* v
% t# j- F( ?4 u$ z4 `. N# t" W 记者: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 W t7 w Y9 j2 y7 |$ d3 B \6 u
9 t$ r. k1 i0 M% I: o2 n 张伯礼:打个比方,我们平时一顿饭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但究竟是哪一样食物让我们吃饱了呢?往往不是单纯的一种,而是各种食物加起来的总和才让我们吃饱,而且富有营养,而每一种食物起着一个什么作用我们并不清楚。再比如说,中药有性味,苦甘酸辛咸,过去是用嘴品尝出来,它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7 R' H0 A* N8 k- S
5 b- e# H0 M& m* Y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用现代的研究方法,基本弄清古老中药里药效物质的化学组成,基本搞清楚其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再研制现代中药。最终目的是对中药进行更有效地配伍和配比,增效减毒、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并且把古老的中药剂型转化成现代的胶囊、滴丸、注射剂等,让中药服用起来更方便、剂量更小,以此增加它的科技含量。
7 \# \" N& m& u& M' h3 B0 U% ?" b% b, ?# i
记者:但据说这个项目在立项之初很有争议? " V8 @+ E( J' N- T+ [1 b" D; g% {6 E
7 Y# I+ ~% \/ S; P
张伯礼:中药里面的药效物质能搞清楚么?中药的作用机理能搞明白么?中药能现代化么?很多人对此深表疑虑。 & t D# B+ r5 W# Z( d, D w( d
4 ?- L i' u' j% Q/ ^, K
当时遇到的阻力确实很大,老中医对中药有感情,认为改来改去把传统的中医都改丢了;一些现代科学家认为,这样改很可能不伦不类,总之有很多担心。中医药到底怎样实现现代化,争议很多、难度很大。
- D3 k) J4 `# D& C" c' Y& [$ P& }
) `; |0 K$ d" B/ x% Q7 Q 记者: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你们是怎么做的? 7 T3 Y# n) p! B/ E7 m$ ^. _
7 } n& r! u/ Z2 J 张伯礼:课题组遵循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指导,少争论、多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所有人都踏踏实实地干事情,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求同存异。我个人认为,事情不要还没有干,就去否定,鼓励创新,但也要包容失败,成功与否,一定要看最终的结果。 * j" ~5 n; \: ?4 |0 T' A' x5 @) [
8 d. `! u$ e2 K( @( a' P
记者:从现在取得的成果来看,是不是证明你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7 L" G7 b [; e4 ?4 y; v8 Q
' C2 [7 n6 L9 M! d1 M2 B 张伯礼:事实证明我们可能找到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 L: x/ q" {3 d! R' w' V: O m5 o \9 \; n7 c. q/ O
我们尝试改变传统中药以经验为主的研发模式,创建以中药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药物设计新方法。构建了创制现代化中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体系,搭建了中药方剂有效组分分离制备技术、中药方剂有效组分分析技术、中药组分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中药方剂组分活性评价技术等共用平台,建立了基线等比增减、极性分段筛选、药队协同效应、组效关系辨识等中药组分配伍优选设计方法。 - a2 r' X# F$ X) z3 L% W
" j3 E0 `' g( u! U) x0 `' q
记者: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 f) v8 [$ q8 Z3 |& _: `, l9 u
2 v6 f6 @3 M9 A9 D3 e 张伯礼:那就是多学科合作。我们这个项目包容性很强,多学科碰撞、交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各个专业的人在我们这儿都能用得上,如学生物医学的可以研究物质活性,学化学、物理的可以搞物质提取,学数学计算机的可以做数据分析。我们还请了戴汝为、李衍达等院士、教授,作为复杂性科学方面的专家指导我们,收获非常大。
. _# T3 S) K& [! k; g
/ Q. J, z* R4 ~! d 记者:据说这个项目在专家验收时获得较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是多学科协作研究的成功范例,作为首席科学家,你有什么经验么?
; o, N$ R( X8 e4 R0 I# a# | T$ D x: I% ]! C
张伯礼:我的前任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站在科学的前沿,把握学科进展,求真求异,鼓励青年的学者说“不”,鼓励大家互相讨论、互相“碰撞”,而且引进了先进的方法论。在团结协作和多学科合作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2 O4 B$ \: X& \9 a: G* k4 d. z/ o# W8 c0 L e3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充分引进、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技术,为我所用。同时注重理论创新,在充分复习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借鉴“洋中药”的开发经验,建立了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总体假说,并不断修定完善。 ' |/ d7 [# N0 m; Y% R
4 g3 j$ d: A) L- A: k
记者:那存在什么不足么? 8 y4 J' t& w% C7 z9 M
5 M j2 u1 d. d# u1 S+ D
张伯礼:刚开始的时候,项目题目设计过大,过于注重宏观顶层设计,对项目的细化和分解不够注重,实际运作半年后我们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重新确定了以配伍为主要研究方向,很快打开了局面。其次,多学科共事需要磨合,而研讨是磨合的最好方式。 8 M3 R/ {8 ^7 r6 k7 L
" x8 s- j: ?/ j7 s0 [& l
记者:最后你能帮我们勾勒一下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前景么? m7 k7 o% q2 F0 u- S6 I
) g5 o$ F2 K. b* {6 o! o% Q+ ?: _ 张伯礼:中药现代化是我们的国策,十年来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要真正实现中药现代化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中蕴藏着很多复杂但也是诱人的科学问题,给多学科的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而且很多工作是原创性的,“我主人随”,为现代生命科学和药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领域。 f7 g1 u& A/ {( A
6 b9 H. x9 ]* q
中医药是国粹,是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一个大宝库。我们要通过研究拿出创新性成果,保护好中国人自己的中药知识产权。当然这既需要科学家的努力,也更需要国家给予持之以恒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