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临床医生在接诊心律失常病人时,通常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
: J$ y5 o% ]4 r& z6 [& [(1)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u0 C- T+ }* K, b' I- a9 [
(2)是哪一种心律失常?
/ q" z5 S) _8 f( T3 b3 ^(3)是否属于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2 M5 Z9 a% h9 d* J$ Y0 i" X
(4)是否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性心律失常?: f0 ?- W/ z$ }
(5)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选择哪一种?本文根据急诊实践中的需要,概略介绍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类型、识别要点及治疗选择,以供临床急诊处理时参考。
6 |4 y. K7 T: [ X P+ x 1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意义
$ h5 o1 I3 E3 v* ]( ^+ ~' ~ 危险性心律失常又称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它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这些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危险性心律失常包括下列几种类型。
! a$ a, ` G7 J* |8 U% R(1)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危险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常可诱致心室颤动。
; \3 J/ L) [; _. ~8 Y8 n: R1 `(2)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可能出现双束支阻滞或三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或弥漫性心肌炎可发生急性室性传导阻滞,心率极慢。QRS波群进行性增宽,可能诱发心室颤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Ⅲ、AVB常发作阿斯综合征。6 W% m7 T$ |% V; |, H7 R8 b* |! T
(3)Q-T间期延长综合征 -T间期显著延长,表示心室复极迟与复极不一致从而延长易损期,容易引起折返而诱致危险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速、扭转型室速和室颤。
+ k; B6 B! A1 l9 V+ w(4)病窦综合征:由于窦房结功能障碍,可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慢快综合征(BTS)等,病人可有头晕,严重时可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称为窦房结晕厥),甚至猝死。
8 x# g. k3 g; I' `( G6 Q1 P 2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和识别
2 y/ U! Q% Z2 V+ ]. C 2.1 危险性早搏 对病理性室性早搏,临床一般按Lown等提出的分级法,将室早分为五级:1 Z4 R7 J& U) S( [
0级:无室性早搏;0 P3 n* x9 f2 u: E
1级:偶有单发室性早搏(1次/min或<30次/h);- y, i/ H: ]$ }
2级:频发室性早搏(>1次/min或>30次/min);
' b. R3 A1 S. M" R# F3 C* P0 Y3级:多源性室性早搏;4级A:2个连发(成对)室性早搏,
$ K" P9 m$ L) w% A N" e4级B:3个或3个以上连发室性早搏;" @: _* r9 |6 o, Z2 n m \) O+ s
5级:有伴Ront的室性早搏。
0 m l- }. P& c据调查研究,室性早搏达到Lown氏2级时心室颤动发生率为7.5%,达3级时为11.5%,达4级时为13.6%,达5级时为16%。当上述两种形式室性早博出现时,心室颤动发生率达33.7%,三种形式合并出现时为63.6%,四种形式合并出现时为90%。上述资料表明,危险性室性早搏的出现,使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M9 Y2 g O7 c0 Q5 T3 E 从室性早搏心电图形来识别,危险性(恶性)室性早搏具有下列特征:7 o! J& t* |- ^- a4 I. X
①QRS时限>0.12s;
, N; X4 k! S+ b( W7 j②QRS振幅<10mm;1 K% S t1 M) g# z* F* b3 V
③QRS形态明显切迹和不规则;
7 m5 Y' _) w/ a④T波与QRS主波同一方向;" Z' `6 K- c; _. v2 L! ?5 j
⑤ST段出现水平状或等电位线;# ~" t1 B( b- {( ~ z5 ?
⑥T波尖锐,对称。一般来说借助这些特点可与良性(正常型),室性早博区别开来。1 @, \- J8 l0 s) h- b4 e2 e
2.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通常应与下列心律失常鉴别:
8 t" D' i8 A% w% n(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室内差异传导。其特点为:
; f9 @/ O( s4 E- Y①增宽畸形的QRS可以是系列存在,也可以是零星出现。
. x9 ?4 {' A7 _, G+ P②R-R间期大多为绝对规则,频率>200次/min。& D- @, ^9 ]1 a) E7 m' ^
③QRS形态约85%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 1 呈γsR’型γsγ’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L0 u1 g R, e4 J
④QRS起始向量多同室上性型,额面电轴多在正常范围(室性心动过速多在-150°左右)。
& p# V1 T; E6 _* D⑤第一心音增强且固定不变,按摩右侧颈动脉窦可能终止发作。) n' b( A+ [- `
⑥采用S导联或食道心电图均可显示P波、P波与QRS有固定的时间关系。! s. m) m$ B: q4 _( K
(2)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按心房激动下传途径可分为附加传导束下传和房室结下传两型,与室性心动过速易混淆的是附加束下传型,其特点主要为:
8 ^+ P: C' r7 b% Z1 L①室率>200次/min;
- D2 t) V- j1 K②R-R间期差异可>0.10s(室性心动过速为<0.03s)。
2 I; D8 `: d3 } 2.3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 TDP) 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形式,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一种类型,多见于缓慢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奎尼丁晕厥、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其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如下:
* e* Z5 G6 b3 Y% J9 V4 I; \9 Z(1)呈反复短阵发作,虽时间不长但易晕厥。
5 i6 ?5 }% b3 y& q(2)发作时心电图出现一系列增宽多变QRS,频率200~250次/min,R-R间期不甚匀齐,QRS方向常突然转至相反方向,沿基线扭转。
* `& x! _* S0 `5 p(3)发作期间多有Q-T(或QTC)间期延长。* [2 U( }) U" n Y6 B* I
(4)发作前室早常为频发性多源性,并因Q-T间期延长,常有RonT现象。
$ e- \/ s& h: F4 V3 @, J: W s: X(5)可自行终止,也可恶化为室颤。; [2 W1 J9 K! ^. C: P& W
2.4 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在发生室内传导阻滞之前,可先出现室内双束支阻滞和三束支阻滞。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有时比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更危险。通常心电图判断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的依据为:
1 f. y1 ^' ?* g, g0 Z(1)双束支阻滞:①RBBB+LAH;②RBBB+LPH;③LAH+LPH(CLBBB)
- Q4 Y9 H u( B: s8 v0 T, H(2)三束支阻滞:①RBBB+Ⅰ.-Ⅱ.AVB+LAH;②RBBB+Ⅰ•AVB+LPH。希氏束分叉以下阻滞(结下阻滞)的特点为QRS增宽畸形(三束支中的阻滞型),心室率28~40次/min,不稳定,症状重,常有晕厥,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猝死。
2 J1 S" r2 [1 o; {; l, w 2.5 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 综合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特发性)Q-T间期延长;另一类是继发性(获得性)Q-T间期延长,是继发于某些疾病或原因的Q-T间期延长。临床上获得性者比原发性者更为常见。
: K8 U( h ^; r' `$ G5 }8 ?$ d(1)原发性Q-T间期延长发作性晕厥的特点是:
" _* n, t1 w, t. ?+ D& g f8 ~8 uA轻者意识不丧失,表现为视力模糊、眩晕、出汗、呻吟、喊叫等。3 A5 Y5 M, N0 c% B* E
B重者意识丧失、抽搐、尿失禁等,甚至猝 死。有的病例可误诊为不典型的癫痫或癔病。有报道焦虑、恐惧、兴奋、恶梦、排便、突然声响和过度疲劳等因素,可在原发性Q-T间期延长病人诱发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
) ~5 L4 S, F2 y$ c(2)引起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病因众多,列举如下:某些药物(如奎尼丁、胺碘哒隆、酚噻嗪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二尖瓣脱垂(MVP);弥漫性心肌病变(心肌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血管意外,脑肿瘤、颅内血肿,脑外伤等)。
& Z1 z; W2 S8 _$ a; A, G 2.6 病窦综合征(SSS) 根据窦房结功能不全的程度,可出现一系列有关的心律失常,其中较严重者是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采用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24h监测)一般可以确诊,必要时进行电生理检测。
, t6 D |- I: e! d# ~3 t0 B# N, y 3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选择( ^# D3 W! c3 Z1 O+ K) _
3.1 危险性室性早搏
$ C1 c, k6 _, N% J" K p(1)利多卡因:首次负荷50~100mg(75mg)+50%GS20ml静注。无效可在5~10min后再静注50mg(可重复2~3次),起效后用500mg+10%GS500ml静脉维持。
2 U( E2 I" t+ f: q+ x M(2)普鲁卡因酰胺:用100~200mg+50%GS20~40ml静注。无效时5~10min后可重复。也可用500mg+10%GS250ml静滴。2 K; O' I _! D8 ]/ q
(3)胺碘酮:用300mg+50%GS20ml静注。
8 n; c" i3 E1 \(4)硫酸镁(25%):4~8ml+50%GS20ml静注,后可静滴维持。5 \( S* ], Y. y5 C, N1 f' A: N
3.2 阵发性室速(PVT) 据研究,阵发性室速可使冠脉及脑血流减少60%左右,且常为心室颤动的前奏,因此必须紧急治疗。6 P3 Y7 }- C o. n
(1)利多卡因:首次负荷量(同上)静注后可用200mg+10% GS* L# t$ C5 g4 [, R, Z9 U
100ml静滴维持。0 ]8 Y0 [( h% e1 u8 I9 j
(2)胺碘酮:用300mg+50%GS20ml静注。
/ ]4 n6 e& q9 V$ Q& {" _(3)心律平:用70~140mg+50%GS20~40ml静注(5min推完)。$ Z4 E/ ?) I) E5 `) q* A5 c
(4)捶击心前区偶尔可使室速转复。
' S3 f' o/ h6 `(5)如上述治疗无效,或病人伴有休克,心力衰竭时,可采用同步电击复律(能量为50~100W•s)。
2 K; J/ A% o' g 3.3 扭转型室速(TDP):5 o7 t2 U& P* e+ ]7 s; O
(1)有意识丧失,发生阿斯综合征者应立即拳击心前区,心脏按压直至自行终止。3 |; g8 t3 t/ x
(2)在心电图监测下,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可用1mg+5%G•S200ml,其治疗机理是提高心率和缩短Q-T间期。
9 S! c# l6 l# Q# t+ i(3)钾盐及镁盐的治疗:对低钾血症补钾直至血钾正常,同时用小剂量硫酸镁(0.5~1.0g/24h)。
: [: `% }) o" b5 l; N8 q(4)上述药物无效时可试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等。/ J# S! D* ^6 g. Q: h! w
(5)经抢救治疗仍反复发作时,如有起搏设备者宜立即进行暂时性心脏起搏术。
6 ?# }2 W, Q5 ?" u5 I# i 3.4 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 C" u; d' i# Q
(1)原发性Q-T间期延长:! c' {. F- \ q' F/ t
①病人如无晕厥史,无猝死家族史,无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无需紧急治疗。若有上述后两项者,则应给β阻滞剂,据报道,用心得安能防止发生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可使死亡率从73%降至6%,但必须足量,且不得漏服。" p: R% q* b2 N! f! V7 I
②病人伴有晕厥及可能为扭转型室速者,除用足量β阻滞剂外,可加用苯妥英钠。
) S! ~" r0 Y% d+ Z' K' j③抗药性LQTS:经上述药物治疗,但晕厥反复发作者,需考虑施行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q! ^8 e, M( P
④LQTS病人应避免响亮噪音,激烈活动及应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以防止诱发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1 H: y; t* a; L
⑤扑痫酮(Primidone) esilvey等曾用此药治疗LQTS病人,使Q-T间期缩短并有效地抑制室性心律失常。
$ o! y" y$ ]" S# m' A' k# h(2)获得性Q-T间期延长:$ Y2 u) C' T% ], @2 j9 U$ h$ T
①首先停用任何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等。
k' B/ U6 R( d9 ^4 W* w②奎尼丁晕厥者:一般主张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以能加速心室传导和消除心肌复极异常。. y+ P8 y0 P" }' j
③胺碘哒隆诱发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处理方法有异丙肾上腺素,人工心脏起搏,发生室颤时可电极除颤。$ K/ x2 z5 Y4 l3 p3 o- c/ i
3.5 严重室性传导阻滞 若明显心动过缓,可用异丙肾上腺素1ml+5%GS500ml静滴。无效时可预防性安置心脏起搏器。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试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有报道应用FDP(1,6-二磷酸果糖)治疗3例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Ⅲ•AVB,均恢复窦性心律。一般认为,希氏束分叉以下阻滞者宜选择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 | M/ s E& W& x4 Q; E* j5 d
3.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 z3 K3 w( u3 V
(1)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可选用:
; T6 H/ g" y, J①附子1号(消旋去甲乌药碱:用1支(含2.5mg)溶于2ml注射用水中,加入5%GS100~150ml静滴)。据国内报道,此药对窦缓者平均心率增加24.6次/ min,对Ⅱ•窦房阻滞者用药后可以消失。对一部分房室传导阻滞(Ⅱ•AVB)可能改善或消失。副作用有口干、手颤、早搏等,停药或减慢滴速后消失。 ?% v: v( _) a8 s2 a
②异丙肾上腺素:可增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加快心率,对心率极慢者可用0.5~1.0mg+5%GS250~500ml静脉滴注。
, s- z8 T2 n( }+ O③阿托品:对窦房结病变严重而心率明显缓慢者,阿托品的疗效往往不满意,临床使用时,可用0.5~2.0mg,肌注或静注,青光眼或尿路梗阻(包括前列腺肥大)者忌用。5 T6 X+ K! v; T5 y) M
④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对急性病窦综合征病例可能有效。可用强的松30mg/日,或地塞米松口服或静滴。+ s6 @, q+ `6 {9 H! O5 Y& j
⑤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伴有晕厥的缓慢心律失常和慢快综合征患者,应考虑心脏起搏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