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2-3 1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裂解融合蛋白以除去fusion tag2 Y5 j7 J3 m! Q% u
为了对目的蛋白进行生化及功能分析,通常要从目的蛋白上去除fusion tag部分。早期已建立了数种对融合蛋白进行位点特异性裂解的方法。化学裂解如溴化氰(Met↓)、BNPS-3-甲基吲哚(Trp↓)、羟胺(Asn↓Gly)等,不但便宜且有效,往往还可以在变性条件下进行反应。但由于裂解位点的特异性低和可能对目的蛋白产生的不必要修饰,使该法渐渐被酶解法取代。酶解的方法相对来说反应条件较温和,更重要的是,普遍用于此用途的蛋白酶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中有用的酶有:Xa因子、凝血酶、肠激酶、凝乳酶、胶原酶。所有这些酶都具有较长的底物识别序列(如在凝乳酶中为7个氨基酸),从而降低了蛋白质中其他无关部位生断裂的可能性。而酶解法存在成本高(这些蛋白酶价格一般都相当昂贵),反应时间长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蛋白酶本身不可避免地会混入目的蛋白中,造成新的污染,提高纯化的复杂性。6 _! Q! D/ [ E' Z5 n, I
IMPACT系统的推出是融合表达系统的一个重大突破。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表达的融合蛋白无需蛋白酶裂解即可实现目的蛋白与fusion tag的精确切割。IMPACT(Intein Mediated Purification with an Affinity Chitin-binding Tag)系统利用一个来源于枯草杆菌的5kDa大小的几丁质结合域(chitin binding domain,用于亲和纯化)和一个来源于酵母intein蛋白质组成一个双效的fusion tag,再与克隆到多克隆位点的目的基因融合表达。Intein是一个蛋白质剪接元件,类似于基因组中的内含子intron在RNA的剪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intein在较低的温度和还原条件下发生自身介导的N端裂解,可以释放出与之相连的目的蛋白。也就是说融合表达产物在挂上亲和层析柱后只需要在低温(4度)条件下用含DTT,或者巯基乙醇,或者半胱氨酸的溶液洗脱,即可将目的蛋白洗脱,而将fusion tag留在纯化柱上。而还原剂的小分子可以非常简单的去除。该系统的出现是融合表达系统的重大突破,完全避免了蛋白酶的使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避免了蛋白酶与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的麻烦。- D6 P8 P# g. s/ O
随后推出的IMPACT-CN系统提供了两种选择,即fusion tag可以选择在目的蛋白的C端或者N端,使克隆或表达都能满足不同需要。但是这一系统仍然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含有较多二硫键的蛋白不适用这一系统,因为还原剂的存在会破坏/影响蛋白的二级结构。
- l4 ~4 k4 S, b# v8 h8 W IMPACT—TWIN的推出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惊喜。在多克隆位点的两端各有一段intein和几丁质结合域的fusion tag,提供了三种选择:1、在克隆时切掉N端的fusion tag 1,插入目的基因,同原来的系统一样,可以在表达产物挂上亲和纯化柱后加入还原剂,将目的蛋白从fusion tag上解离并洗脱下来,得到的目的蛋白C端带有硫酯键,可以直接用于连接一个标记物、非编码氨基酸或者另一个蛋白;2、在克隆时切掉C端的fusion tag 2并插入目的基因,当表达产物挂上亲和纯化柱时只需要改pH值和温度(pH7, 25度)即可将目的蛋白从fusion tag上解离并洗脱下来。这不但避免了蛋白酶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也避免了还原剂对含丰富二硫键的蛋白二级结构的破坏。由于调节缓冲液的pH值非常方便且无需另外去除洗脱产物中的还原剂,这大大地简化了目的蛋白的纯化过程,也扩大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3、可以将目的基因插入两个fusion tag之间,这样表达产物的两端都含有fusion tag,当产物挂上亲和纯化柱并经过两级洗脱后,由于目的蛋白两端分别有一个硫酯键和半胱氨酸,可以自身环化得到环形蛋白。8 Y6 b/ H' J; v/ n
8 ?1 t& Y1 s% F$ c) ]3 W
[ 本帖最后由 浪漫小床 于 2008-2-3 13:5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