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的生活气息% h2 `4 X3 t; C. k
9 {/ r3 s5 E2 r) c: r
8 G1 c- b! a* A$ {7 u% c. a+ T7 ^3 z古求知
+ Q1 t; D, G1 `! ^; V' A# Y9 z4 [1 w! |% R
对中医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对生活敏锐细致地观察和学习.: y, p! q5 Z3 p( H/ }
i' ?7 ?6 W0 |2 g) ~9 Z 中医随处都流露着生活的气息,中医的用药是药食同源的,抓药煎药和做菜熬汤几乎没什么区别,难怪有人说中医是来源于厨房的医学。比如小建中汤里面的饴糖,也就是平常我们说得麦芽糖,它是要另烊的,把它当成一味药使用,是因为适用这张方的患者多为消瘦且喜甜食的中气虚弱者。同时中药的配伍非常讲究口味,半夏泻心汤里面的半夏和干姜味辛,黄连黄芩味苦,这样搭配就能起到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目的。
6 @& S: n/ ?" A% R* y l, Z
t+ X# ?$ G; ] 中医对于生活中气象与疾病关系的观察也可谓是细致入微的,这一点也是西方现代医学未充分重视的。《内经》讲五运六气,就是在强调气候变化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春多风病、夏多暑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如发洪涝则多瘟疫。如果哪年夏天长期阴雨天,医生就往往会考虑到风湿病患者发病率增多,而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对风湿病的辨证治疗上来。将气候因素纳入辨证治疗范畴之中也充分体现中医因时制宜的原则。7 l+ L2 u( e( P4 V. n
3 {3 H5 P0 E6 n q: ~
中医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很多疾病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为了强调生活方式在诱发疾病方面的重要性,也往往将其归类于病因的范畴,我们从这些病因中能大略地了解某些疾病所对应的生活方式问题。比如中医内科教材提到便秘的病因有:一、体素阳盛,肠胃积热。说明那些满面油光,体形粗壮的人过量饮酒,过食辛辣会导致便秘。二、情志失和,气机郁滞。说明那些情绪低落,懒言少动的人容易便秘。三、气血不足,下元亏损。说明久病之人、产妇以及老年人多易便秘。四、阳虚体弱,阴寒内生。说明新陈代谢过慢的人也会产生便秘。教科书在提供疾病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告诉我们哪些原因、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疾病。除此之外,还应该细心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它才是中医真正的源头活水。
; v$ e5 J( O9 c! E( u* u: O, u/ d4 ^; i: {9 o8 Z
学习中医不但是学习古人的医技,同时也是在学习古人的生活经验,从中摸索我们今天最佳的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