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7|回复: 2

什么是强直性脊椎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9 14: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过去认为它是中枢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认为它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是一种独特的疾病。 , |$ W( t& o: z  f8 b5 u
本病类风湿因数阴性,属血清反应阴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遗传因素,男性多于女性,国内统计约为14:1。病人亲属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约96%的病人含有血清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 + V1 ]0 U/ ]$ e$ g
; A1 t: g' l! h- R- r2 Z
临床表现
$ ?. N* Z' ~& ~- B, Q5 C+ R$ P. `4 K7 P& i
1.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70%以上在15-30岁之间。40岁以后很少发病。 2.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渐感腰部活动不灵活,晨起明显,活动后好转,久坐后活动又不灵活。症状日渐加重,并向上发展。 3.关节疼痛最先出现在氐髂关节,可先在一侧,继之对侧发生,也可同时双侧发病。骶髂关节处有压痛,骶髂关节试验阳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动不便为早期症状,逐渐发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关节时,出现呼吸不畅,有束带状胸痛,咳嗽、喷嚏时脊椎剧痛。发展到颈椎时,头部转动不易,整个脊柱完全僵硬。由于屈肌较伸肌强,及患者喜蜷曲躯干之姿势,脊柱呈圆形驼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痛,久之髋关节活动受限,呈屈曲强直。髋关节发病率约38-55%。 6.30-40%病人可伴发急性虹膜炎。 ) P6 p5 |$ r' y/ I/ e

2 r# _7 O6 `' c' b$ ^治疗原则 ! O; d4 z4 o. @( `! X
3 i9 u: q( j6 d2 n1 i" ?- m
1.强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岁以后病变明显缓和,早期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镇痛药物和湿热外敷控制症状的情况下,尽早进行矫正和预防畸形的功能锻炼,并持之以恒。 2.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3.为了预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牵引等方法治疗。 4.晚期已有畸形强直者,应在病变静止后施行矫形手术,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术有脊柱截骨术,髋关节人工全关节置换术,股骨髁上截骨术等。 5.放射治疗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变的发展,且有诱发白血病或纤维肉瘤等恶性肿瘤之可能,故应慎用。
7 N# w. S) H; j# ?6 u! A+ D- R5 ]5 X
用药原则 8 _' [- h8 O& I3 Y
+ I' M. I3 U% {3 e% k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减至50-100毫克维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约3克,注意副作用,特别是骨出血,骨髓抑制。为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可用肠溶阿司匹林。 3.强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镇痛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可以应用。每日用量不超过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并有牛皮癣,则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4: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0 O8 @2 K* R2 M" y7 F' P
     强直性脊柱炎实际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从古埃及人的骨骼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距今2000年以前,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种疾病,患病者有骶骨、脊椎、颈椎部的疼痛。
0 p: r/ I5 m& s  y* S0 X2 J4 I# ]/ z3 i4 o* P
     1893年首次由俄国人Btchterev对此病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1897年和1898年Strumpell及Marie又分别详细报道了此病,故曾以别捷列夫病和马一施二氏病命名。我国在2000多年前的皇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中记载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描述了本病的病机及症状。我国自50年代曾称此病为类风湿性脊柱炎或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本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论在好发年龄、性别、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以及各项化验检查均不相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中不存在类风湿因子,而组织相容抗原HLA—B27的阳性率甚高,说明本病完全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故于1963年国际抗风湿联盟将此病定名为强直性脊柱炎。' ]7 P5 t) ?. m6 d8 x' i/ ~& T7 e

" S" {9 r4 Z* Q9 _/ _( e4 v      1982年我国第一次风湿病专题学术会议肯定了强直性脊柱炎这一国际统一的命名。类风湿脊柱炎和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诊断名称均已停止使用。在风湿病最新分类中,已将其归类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之中。但目前国内也有些专家认为:此命名也并非十分确切,因为本病受累的组织器官并非仅仅限于脊柱,髋、膝、踝、腕、肩等四肢关节均可受累,且眼睛、心脏、肺脏、肾脏等多脏器也常被累及,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但目前国内外仍通用此诊断名称。
( h! ?- y( D* n9 H& [# O
) ^( v* z( C+ `; N  d6 ]
6 n9 ?% ^( v' p* |3 \% M      【诊断】 根据病史,有下列表现应考虑炎症性脊柱病[28]:①腰背部不适隐匿性出现;②年龄<40岁;③持续3个月以上;④清晨时僵硬;⑤活动症状有所改善。有上述病史,X光片有骶髂关节炎征象,即证实为脊柱病;进一步排除牛皮癣、炎性肠病或Reiter综合征关节炎,即可作出原发性AS的诊断,而不要等到脊柱明显强直时才明确诊断。1 J1 S( ?3 h; m
6 H+ n  l. c, h, W
目前常用的AS临床诊断标准为1965年提出的纽约诊断标准:3 T  p+ h0 }7 A  o  a
  R% c4 k1 l0 v" ?0 K0 A8 I
      1.腰椎在前屈、侧弯、后仰三个方向皆受限;
- y2 E0 d; k( t" O' \! D/ ?1 v+ E6 d! |/ h* Z1 M. y& L! C: M
      2.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史3个月以上;
" j8 J4 q3 Q# r+ O% Q% t4 o# _( o- z  k3 d
      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扩张≤2.5cm。9 N+ V/ R9 Z% ]+ ]

! {1 N( v' \1 W1 {2 j6 R根据上述临床标准及骶髂关节炎X线改变分级。+ i7 @' J$ w& A  E6 W+ u

8 a) l6 j; g2 }6 s  S- r" h( B     (1)确诊AS为:①双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同时至少有上述临床标准中之一项者;②单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并具备临床标准第Ⅰ项,或具备临床标准第2项第3项者。 ' k0 ~' {: v1 B) t5 X# p, e! ^4 t

  w; b; h8 u6 A     (2)可疑AS为:双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但不具备任何一项临床标准者。& n$ p9 I, ?/ U( U

' J0 J6 F  K+ t/ n$ O' S      【治疗措施】 AS的治疗由于病因不明了,尚缺乏要治的方法,亦无阻止本病进展的有效疗法。所幸许多病人骶髂关节炎发展至Ⅱ或Ⅲ级后并不再继续发展[15],仅少数人可进展至完全性关节强直。/ A* ~2 L# S9 B8 ]! k
* Q- \, {; E% G$ u& N* Y9 V+ `
      AS治疗的目的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工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达到上述目的,关节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属、体疗、理疗、药物和外科治疗等。
发表于 2008-5-9 22: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好听,只是病有一点缠手,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而不是激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2 03:35 , Processed in 0.0248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