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1 17: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本节重点和难点# @! K7 k) n* T
+ k* R8 L0 d6 @3 K
1.伤寒的涵义 〓《难经·五十八难》日:"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前一个伤寒为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后一个伤寒为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 E9 @- g7 K) J7 P) ]2.《伤寒论》的作者及其年代〓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公元150一219年)。
* ^# x; O3 l3 k# c0 \4 U! @3.首次搜集整理编次《伤寒论》的作者及其年代〓晋代 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首次搜集整理成册.
: E6 `/ [3 |3 ]* I% l# Y4.现存《伤寒论》的最早版本〓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一书中收载了《伤寒论》全部内容.
- c4 r* S+ L! v& f9 g$ ~5.首次校注《伤寒论》的医家及年代〓北宋 林亿等首次对《伤寒论》进行校注.% d7 G6 ]* E8 r5 o, S2 I
6.首次全文注释《伤寒论》的医家及其书名、年代〓金代 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首次对《伤寒论》进行全文注释.& u |9 [0 Z5 H6 F6 k4 L% @0 e! I
7.现在通行的《伤寒论》的两种版本〓一是明赵开美复刻宋版治平本,一是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又称成注本。7 K% C' _# d: ~5 S# W2 d
8.主要注家及其著作。代表性的有:
8 L& Y% x' }9 |' h: V$ D Y u, y# D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 n4 v7 L0 s; _
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
9 ^3 u* G \0 o' _& N' B# f3 ^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
, Y& h- L' B$ K/ Q/ a6 F1 c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3 r. T* F5 G/ _) {9 v U1 k
5 {' h5 r2 D9 e) z4 S0 F9.《伤寒论》性质〓《伤寒论》不但有外感病内容,也有杂病证治,其所论述的伤寒是广义的。《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6 b/ A1 Q F; x y! b
10.六经、六经辨证、六经病的概念。(略)6 b8 ^! Q3 R4 ~" P! b) ^
11.合病、并病、直中等概念。(略)
& \( @7 m2 a3 g5 r/ r' |, U! H12.六经病的基本治则,八大治法。(略)吐法传授不明.
) z# G1 u( I! o- k5 v7 s13.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略)
+ v! Y m& ~- ^& w+ J& N3 q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7 d3 ?! q9 F: y7 \/ R+ f# W
1.《伤寒论》成书的背景是什么?
5 B4 V# K* x$ t0 w+ W5 b答题要点:
- b5 P; F+ s8 F: v《伤寒论》成书背景分几个方面:3 y5 ]% I0 ~* X! t# H( Q
一是理论基础,在《伤寒论》成书以前,就有《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籍,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业已形成;
7 `7 e( R6 ?/ t$ L0 ?1 {8 ]二是汉代以前宝贵的医疗经验;) x4 }" m) d9 M/ z
三是当时疫病流行;& V" X. I4 q6 G. k
四是仲景的医疗实践。正如仲景自序所云:"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4 |5 r) {1 ]" n, Q1 B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成就。0 F8 H# d" Z4 B( K2 e
答题要点:& i; t5 _! ^3 C% p6 i7 H
学术渊源:( d# Y$ u, }- m* A' E% A+ g
①继承《内经》等中医药理论知识。4 h% H$ w9 y$ n% I$ A1 N
②博取汉代及汉以前的医疗成果及有效方药。( e- w3 {* p* V- ]6 ~: g
③总结仲景自身的临床经验。- ]' g% }& h. G R3 ]; j: z
3 w# v4 E) |3 b" E& u2 M4 Y
学术成就:
2 k7 E5 A) `5 k9 v1 N# Y+ T①揭示了伤寒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v' }% B$ M, V9 h$ `% I \+ Q# Y
②创立六经辨治理论,为外感病及某些杂病的辨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治法则。: B* ?5 x( ]# W! n0 i5 Q
③是第一部理法方药相贯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B6 G4 m s! \6 P Z
④创制和保存了许多疗效卓著的方剂,是方书之祖,并为后世制剂学奠定了基础。
. m# i; `0 s2 @. \6 R) Q( C }/ ]1 _4 G: z% P
3.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如何?3 I E3 k z% m6 B8 Z# Y$ d
6 M8 ?8 v& F& F0 T: A: {答题要点:
) ~' T2 i7 v9 s8 G《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始终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的内容,它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2 ~( c4 k! b+ r D/ u7 L$ \4 n2 M
八纲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在明清时期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是相辅相成的。
2 ?) ]$ G! T& v" W2 x# X' d脏腑辨证是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六经辨证不能脱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多种方法综合灵活的运用。0 g2 v! Q. b5 ^% o. c! |
9 E9 F. ^# d4 e4.《伤寒论》的治法运用上,实际已包括八法,请举例说明。
1 d2 p( T9 g4 N' K
0 O; `. u/ a6 C0 _答题要点:# P: G1 ^3 ^! R$ ^) U3 [
治太阳表证,有麻黄汤、桂枝汤之汗法;1 t- j+ n' N# R- _/ h
治痰实阻滞证,有瓜蒂散之吐法;
; P& Z, f& G# v2 B, c' f治阳明里实证,有承气汤之下法;7 V2 ?, B9 t6 Q5 N
治少阳病,有小柴胡汤之和法;
; [( g6 Z( L- U; r9 P5 F7 o治少阴寒化证,有四逆汤之温法;, K4 U# a1 n" f
治阳明热证,有白虎汤之清法;5 D9 q" [* |) e! m
治太阴病,有理中汤之补法;
! B/ B- F8 Z7 q& ~; n' F' z治蓄血证,有抵当汤之消法。/ a% U8 j0 I( o ?
' W% r7 p0 {; B! V. E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v9 W$ s- R8 @+ U' d, J+ k2 p概 说
2 m% V0 T2 S" F; ^ W/ D3 w一、本节基本知识点
4 [0 u% u. V8 \ K d* P9 b(一)太阳之生理4 `( ^7 G3 s/ p! v! b1 R3 W
1.太阳--手足太阳二经及膀胱、小肠二腑。" k' ^2 n# d$ D3 B- `$ {) Z9 ?
2.太阳与少阴是表里关系。
6 W- [& L; q7 X3.太阳主开,统摄卫气,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 A H) V- j' }" d2 W
(二)太阳病病理
4 j$ Y$ u: z1 f1 K- Z v4 ]1.太阳病,为外感病之初期阶段,病位在表。6 |0 i8 t. `! q
2.太阳病基本证候--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5 d2 T$ ?+ }, s, G& ]6 p
3.太阳病基本病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6 y# \6 c$ Y/ f' b9 `: O
4.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
p8 q8 x0 J* U% N4 c, o(三)太阳病治则治法9 j) c9 I, {- k, S0 v% ?& p! n5 O# i
解表祛邪是太阳病的治疗原则,汗法为其治疗大法。0 c3 P$ L8 ?$ J; m8 P, p- U
(四)太阳病篇不全是太阳病# ~' C8 `' X7 J$ D
1.《伤寒论》详于寒略于温,教材多将外感风寒表证称为太阳病本证,包括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2 l0 E$ E4 b* S2.太阳病篇内容有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变证和太阳病疑似(类似)证。
7 R5 N- `/ l7 }1 h0 n0 m二、本节重点和难点
6 u: c4 U: c9 v$ `; {1.太阳的功能。( w8 l. p7 h/ W$ H
2.太阳病基本证候、病机、分类、治法。% l) t" ]$ S- {; N: l) _
3.在太阳病的分类上,有两大观点:. a! H: |; f: w2 z& X: a' R! p+ F
一是太阳病即是表证。
8 M ]4 {7 Y/ k, `6 y( j( [另一种是太阳病分表证和里证两大类,其里证是太阳蓄水、太阳蓄血证;而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只是太阳表证的分类。
& B( n4 o9 s8 w$ C% ~. p" T所以要分清太阳病、太阳病表证及太阳病本证三种分类方式及包括内容。
9 p5 x( x0 h5 W0 @, ^$ U4.太阳病篇不单单论述太阳病。. {) M. Y% \1 Z; }# e$ U% L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S8 X4 C7 g8 y$ ~# `
1.太阳病、太阳病表证及太阳病本证的分类内容分别是哪些?
, k# X4 m+ C- a. K答题要点:太阳病分为表证与里证两大类,太阳表证分为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三类,太阳里证有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太阳病本证分太阳中风、太阳温病积表郁轻证三类。9 I' ]+ o/ \& D/ S; ?
2.何谓"实则太阳,虚则少阴"?
" d7 Z/ G8 {0 S1 g, N8 p8 o答题要点:太阳包括手足太阳二经和膀胱、小肠二腑,与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为表里关系。病变从太阳传至少阴,是表里传,太阳病多为实证,少阴病多为虚证,故曰:"实则太阳,虚则少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