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9|回复: 4

中医名言拾粹(本人辑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1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名言拾粹(本人辑完整版)
* h3 K( m  m8 w; Y! r/ P
7 ~+ n" b& {1 j! T
, c9 V! f0 \$ a' A/ d( y/ W* @第一部分
, }6 `- G: _# D  K* W( a, P; o* e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 \3 s1 \" w7 G) [( p, p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 F* H- [7 }2 @# t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8 H+ ~5 d6 X5 c7 z; T    ——岳美中
1 H2 f8 A; q" w0 T7 m  l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 I% O) e- R! b9 J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 u5 ^8 U9 c- c; |! b
    ——程杏轩《医述.药略》 0 k- c2 z! w: U0 f5 S: e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 `; G5 I6 R+ j" ~- H5 @1 p    ——金匮翼
$ e6 H  S0 f  [9 {; M5 P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h* M) E& }  R0 E, Q) v( Q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V! c" U; t1 q9 Y2 s& f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9 z% u! R" V+ m. y& Q' [
    ——朱丹溪〈格致余论〉
9 }4 `  J. Z/ @! V5 w4 E7 t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
7 w( b2 B! G- J, B8 K. Q
是医中杰。
: j+ a6 g& S) _6 r' ^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1 ]2 T9 S( y- L* f  十问0 K3 j. U1 k# i1 U$ I* n" Q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e( b+ z1 b, k7 l7 N6 ^; p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E, W. X+ ~* e: H- V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o+ M6 o7 y! K% T# p; k$ S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5 U0 g* k' ?4 K) u6 E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W# J! ?6 D' m4 }' b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9 e. s/ R" r2 i5 ^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2 Z6 t# Y% V$ Z# s# `6 n& Z; d* ~3 x4 J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0 U4 @0 g+ K6 z% R% Q" F" K  e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 ^! {5 _8 q5 ~# w/ V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P+ F& p. [7 k  土虚木必摇 ! S5 _  w" u5 {: T8 y. n
   ——〔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5 I$ `* |4 H. G. d' w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7 O4 v( V! u! s/ j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 B, z6 E" e! ^. J' y1 U! ~" {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X- O6 V8 T( E2 d& c
   ——《内经》"至真要大论"
, O, n/ M) h: i( f! _  无虚不能作眩。
. Q) _) E4 [* ^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 p2 V  v; }, e1 ?  无痰则不作眩。
  |3 B4 J4 t8 S( w% K% d8 _9 M0 c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b, H' i, c6 }+ y+ J1 I" r9 l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W8 H  `4 E# a6 s$ O$ Y* v
  天人和一。
/ V" A. Z% ]. I( g! O& c: t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 p. W4 m- z) b* g1 {- Y! `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 X+ Y7 @' S3 r* Z8 |* ~! _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0 g9 S9 B% w- p% D, Q1 H2 D
   ——〔明〕周慎斋 7 E6 b+ P4 C5 ]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 a% U+ e7 C6 P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7 w* A: G( x1 S4 e& j7 j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2 |: F% k& b) \7 j0 l   ——《素问.至真要大论》
% j% f9 K- h/ j/ L5 Z" o6 l" S$ U4 p  (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 u' v3 ]' u& {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0 d8 b  ~9 f% q+ H) @0 q6 @+ b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 H: a/ n5 V* l5 ^/ N0 R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7 `0 b: W" R. o0 m" N/ S   ——张仲景   X- N5 Y( U# ~# ]9 F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8 j' l. l9 `# ~% I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 Z" P# \0 Y6 W. E  w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4 g2 `* z& }# T% d* D  Z* J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8 J/ L2 E. ^2 g7 T; [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 `9 H: s1 G( }3 l* e/ D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X2 G7 y& r! y8 F) B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1 {: s' b( B: ?4 M% ]$ {9 |6 x
   ——《素问&.标本病传论》
3 i; O& }: k( c+ ^3 b1 l+ R   (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8-8-23 22: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啊!下载下来看看!!
发表于 2008-8-23 22: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发表于 2008-8-23 22: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全的,版主辛苦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7: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发现有新的可以给与补充,先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4 08:30 , Processed in 0.0252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