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77|回复: 28

秦淮河、夫子庙夜景美(南京旅游随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13: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 D# M- M; r0 m/ Z) J
' g: d, ?: F. M5 I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3: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E4 u& Q. B2 T5 }# O/ B' `7 B5 s

* }2 H$ U0 K5 r0 ^2 @6 h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时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3 q! z+ \; y6 B& y( A
' p5 O  y7 ^2 C,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3: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 t! g3 @) W  X( Z, {# N1 @% W: o$ e( q, O9 r7 @+ |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 R6 ]% r  x( _$ M
' S  ^1 O9 _; j. e! b! V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3: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2 X" ^. v5 _/ f+ `& U9 p
7 I. C# a, v! y) |6 o( M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3: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 |) J; y/ o5 J& j1 x( r5 A; ]9 X- ?" B+ j/ r( l* c# W5 Z8 F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3: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D0 q/ w7 \8 d, G. j0 k
/ A  R" }0 D0 d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均出于此。- S. b( x0 c/ ^" J( c- v1 Z, h
3 h6 ^; k6 m. h*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4 04:51 , Processed in 0.0325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