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4|回复: 10

中国的药酒及滋补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3 15: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概述 1 f7 F, S! ~" w1 Q- O  n

' i& x) t' G- {' R  按最新的国家饮料酒分类体系,药酒和滋补酒属于配制酒范畴。故先介绍一下配制酒的种类。
7 a1 L- a0 U0 I- I$ k3 o
& F9 a4 V. i' ~  配制酒(integrated alcoholic beverages),是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花、果、动植物或中草药,或以食品添加剂为呈色、呈香及呈味物质,采用浸泡、煮沸、复蒸等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酒。配制酒分为植物类配制酒、动物类配制酒、动植物配制酒及其它配制酒。
  d" @3 ~, R# j2 b# e" N' S4 q5 X
  中国的药酒和滋补酒的主要特点是在酿酒过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草药,因此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前者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有特定的医疗作用;后者以滋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作用。
+ m* p$ ]: W$ Q( L3 v0 O9 j4 u7 w" p
% e: d; [0 l+ p& J& e0 ]% f1 V6 @& Y  从药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将药酒分为内服、外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三大类。 6 ?% n1 n- X+ f" s& {$ r
4 S; {- p' Y5 P$ ^+ X( r# B7 \  E
  滋补酒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q9 n& b  f- t. @) C
3 U0 H! x7 h5 V& D9 y/ {
  《博物志》曾记载道: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到酒对于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说明酒与药之密切关系的内在因素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发掘。
0 Z2 j0 h4 t5 z# w6 {; w8 d) Z" f, t+ H* T
  食药合一: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相得益彰。经常服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却是人生一太快事。 ) F2 u# a; k8 I
# ]" X* s% [; w! {" d! t1 x* M+ V
  酒为百药之长:《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这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说“酒以治疾”。"医"的古文字是"____",本身就是一种酿造酒。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物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远古时期的药酒及滋补酒
/ C1 f8 M. \8 ~! H
4 ~* k; |! G) t+ D+ l' r% c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周礼》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 鬯 "。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 , L; a. @: e: C4 _1 W3 t
7 Z3 V( y: {2 O: A% M; {+ C! P
  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
3 ^0 B+ c% t2 C% I6 _" _3 b0 E9 z; ~: K7 e0 F
  《养生方》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帛书之一,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但可惜这些药方文字大都残断,只有"醪利中"较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详细内容可参见本篇第三章。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 A  e- |+ L9 Y6 f
7 v: e' f6 W: ^/ Q8 S4 x+ y
  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黄帝内经》中有"左角发酒",治尸厥,"醪酒"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鸡矢酒"治臌胀。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汉代至唐代之前的药酒及滋补酒 0 u! L7 }& A' Z

+ I4 W) ^- h$ }. Z! |/ O3 ~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 G' T4 f! ^' l# A  v4 I: A+ {5 V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明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 ]$ l& l/ e& L( c
! l, B+ V' A& j9 I9 U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一例"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2 h) y( u/ ?4 q3 o+ [! D1 E! J0 a2 Y7 R/ Y% N) ^
  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传说华佗用的"麻沸散",就是用酒冲服。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唐宋时期的药酒及滋补酒
- a) o8 X& x( O) c+ W- y7 ]4 {; v
9 S, \; m0 L: y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设"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设"诸酒"专节。《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多达六处。除了这些专节外,还有大量的散方见于其它章节中。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有人统计过,在上述四部书中这方面的药方多达一百多例。 7 j$ N, K- A/ c. I

; P4 `& o0 I! U) U4 e; ~/ o  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
' ~# Q& D7 l) Z: Y) |# w+ }# J* u& S4 V6 O2 t, z
  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以前两者为主。《圣济总录》中有多例药酒采用隔水加热的"煮出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和滋补酒 ! x" ^- z! Z# x  f
+ V! e5 Y# {/ V3 U/ f0 M  `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 l* o% ]- D3 b- P6 ^$ C$ I, ]' g4 z: P% J' ^' C0 l
  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o& d# B' t# x& |5 ]3 w7 b' \

* a( Z* s' Q% A, \* H: r1 D  《饮膳正要》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1330年)刊。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的一些补酒,虽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本草纲目》中则有详细记载。 9 L: N$ a8 n+ e( T. f+ V( X

, b1 k, ?& H- ]5 ]: c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配方。卷25酒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他本着"辑其简要者,以备参考。药品多者,不能尽录"的原则,辑药酒69种。除此之外,《本草纲目》在各药条目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药酒配方,内容丰富,据有人统计《本草纲目》中共计药酒方约为200多种。这些配方极大多数是便方,具有用药少,简便易行的特点。 , h( |& a" J+ D) R8 B( l7 @$ l0 d

* G, G% C9 C& p  G0 Q+ a" W/ I+ R1 h" }3 O  《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所著的养生食疗专著,共十九卷,约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书40多万字,分为八笺,以却病延年为中心,涉及医药气功,饮馔食疗,文学艺术等。其中的《饮馔服食笺》共有三卷,收酿造类内容17条。酿造类中的碧香酒,地黄酒,羊羔酒等,均为宋代以来的名酒。其中一些是极有价值的滋补酒。此外在《遵生八笺》中的《灵秘丹药笺》中还有30多种药酒。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王孟英所编撰的一部食疗名著,共一卷。咸丰十一年(1861年)刊行。书中的烧酒条下附有7种保健药酒的配方,制法和疗效。这些药酒大多以烧酒为酒基。与明代以前的药酒以黄酒为酒基有明显的区别。以烧酒为酒基,可增加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这是近现代以来,药酒及滋补酒类制造上的一大特点。 ! W: t( y% d4 Z2 b

5 A: r, m# a8 G2 f# P0 k! W4 o  G  明代朱___等人的《普济方》,方贤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前人的药酒配方。
, g# u% x8 J% [$ ~5 F" A2 J7 z2 ?. v( g' l( s" U
  明清时期也是药酒新配方不断涌现的时期。明代吴__的《扶寿精方》,龚庭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清代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经验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都记载着不少时清时期出现的新方。这些新方有两个值得提出的特点:
# q9 z' s1 e, [4 W9 P2 v7 C
; u! l) S1 K- v$ @  Z  1 补益性药酒显著增多。明代吴__的《扶寿精方》药酒门载药酒方9首,方虽不多,但集方极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龄聚宝酒",史国公药酒等。在《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酒,红颜酒等都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有较大的影响。吴,龚二氏辑录的药酒方,对于明清时期的补益性药酒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前面所列的清代书目中,也记载着数目可观的补益性酒,其中的归圆菊酒,延寿获嗣酒,参茸酒,养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较好的补益性药酒。与明清以前的药酒相比,这一时期可说是补益药酒繁荣的时期。 ! V. I+ C# E1 v0 `. a

% _. v8 p  ^& ?. ^- ^2 f' Y  2 慎用性热燥热之药。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药物,象乌头,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的药物如果滥用,往往会伤及阴血。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著名医家的批评。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药物以及补甸养阴药物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5 l) x- v' m8 @/ P+ a* h( n; M) S% p: T$ J4 T3 E7 \7 R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方论专书,作者着重研究用药组方的规律,结合优秀方剂,从理论上阐述用药道理和配伍规律,象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这此专著阐述配方时也涉及到药酒。《医方考》一书中就论述了七种药酒配方的组方用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国公酒,枸杞酒,红花酒,猪膏酒等。这对于促进药酒配方的研究,指导正确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N" h) {9 t$ f' R! s. M, H2 Z) g; T1 F) _: m
  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适当提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种科学方法。(注:有关药酒部分,一些观点引自许青峰著《治疗与保健药酒》,中国食品出版社,1988年)。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解酒、醒酒及戒酒 - A$ C; ?7 o2 @' b, _; P& h
; {/ c' w/ z! G
  醉酒是常常发生的事,如何醒酒,使醉酒者尽快恢复过来?如何使人彻底戒酒?在这方面,古人也有许多经验之谈。
! \+ y8 I' G& I* g
$ n; {5 i2 y' l6 v7 U/ R  在唐代的医书《外台秘要》中引用了许多前人的古方,如:"饮酒连日醉不醒方九首"。《肘后》疗饮酒连日醉不醒方(4首),所用药物有芜菁菜,葛根,葛藤,葛根汁,菊花末,小豆叶,井中倒生草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平圣惠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医方类聚》等书中有150多种解酒,戒酒的药方,其中解酒药方有90%,戒酒药方占10%。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记载了一些药方。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1 i9 q- P5 S! N, W- {4 V
0 \$ X( f  N+ y% t6 o
  1 解酒
- q, |5 y( _1 m4 @7 D6 u4 {6 h1 x0 l1 T& \* }
  关于解酒方,宋代窦萍的《酒谱》中有如下记载。
9 B- I* Z( Q! j* ]2 v: y
; O+ p. V1 @& m  "《南史记》:虞宗有鲭__,云可以醒酒,而不著其造作之法"。 & V7 ]1 Q- Z* V3 E

" s$ A" \% W7 E7 C5 h, D, W  "《醴乐志》云:`柘浆折朝酲,'言甘蔗汁治酒病也"。 5 t! G# T( T# j

  V8 o( O9 x* {' h) F' K" z" t% s1 H: y  "《开元遗事》云:'兴庆池南有草数丛,叶紫而茎赤,有醉者摘叶臭之,立醒,故谓之醉醒草'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醉酒莫过于烧酒醉人者。轻者伤身败体,重则危及性命。宋代赵希鸹的《调__类编》中记载:"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烫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皮下喉即安。" / T' A! [2 b3 t; i1 W8 u. Y
+ i+ g0 x3 m- b  k8 p4 V/ q; q
  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载: 5 u+ l4 V. b5 c/ L" l
1 I% F* N  T. B
  "解酒毒,(大醉不醒),枳__子煎浓汁灌;人乳和热黄酒服,外以生熟汤浸其身,则汤化为酒,而人醒矣。
5 H) }! T% A7 S9 t1 d; Q( F" b2 c8 y6 w* `8 [
  "解烧酒毒,芦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__子煎浓汤灌。大醉不醒,急用热豆腐遍体贴之,冷即易,以醒为度。外用井水浸其发,并用故帛浸湿,贴于胸隔,仍细细灌之,至苏为度。 9 F. W2 q( W/ m% R. u* D: x( A# d" A

+ B4 `. O% ?: `  "解酒醉:饮酒大醉,冲葛粉食之即解,烧酒醉者,饮糖茶或麻油。糯米炒焦,冲水作茶饮。饥时米即可食。" - }$ i1 q& x$ x8 C
* `! l$ ^6 h) [3 v4 P
  元代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之解醒汤: 6 I; u4 y, a' g4 t  O9 x

1 l- Z3 q' t2 H8 P( M; ?  中酒后服之(东垣李明之方,妙绝。其孙李信之传)。
1 l7 [" i. d% M5 t1 q( c6 @6 L  N) w, y- l% o0 @
  白茯苓(一钱半),白豆蔻仁(半两),木香(半钱),桔红(一钱半),莲花青皮(三分),泽泻(二钱),神曲(一钱,炒黄),缩砂仁(半两),葛花(半两),猪苓(去黑皮,半钱),干生姜(二钱),白术(二钱),人参(一钱)。右为细末,和匀,每服二钱半,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疾去矣,不可多食。"
+ I3 F9 J7 S- h# k+ [
0 ~- c) D* z: Q* W  2 戒酒 + o; }0 P; ]4 q/ F" d8 U5 }7 y2 t

, C6 W) M/ w6 _0 \4 L  饮酒过多即然有害身体,甚至危及性命,戒酒当然也有必要。然而嗜酒如命者,若要让其断酒,恐怕也不容易。古人却也有妙方。如唐代的《外台秘要》中有断酒方十五首。其中如: ) n5 d+ x3 ~( @. g% f4 ^& A

% t. K. F# D5 d7 N0 w  "《千金》断酒方:酒七升,著瓶中,熟朱砂半两著酒中,急塞瓶口,安猪圈中,任猪啄动,经七日,取尽饮之,永断。
) B- y- y" G3 Q# m! L- x7 y7 v0 ^3 V; R1 q/ J. t7 B
  "又方:腊月鼠头灰柳花等分,黄昏时酒服一杯。" 0 ~8 n: [, D2 J+ I/ J
: o2 ]; l7 j, k9 P: s
  "又方:白猪乳汁一升饮之,永不饮酒。"   z$ Q+ ?5 L% q
! E( `$ O; @. y/ H5 l
  "又方:刮马汗和酒饮之,终身不饮酒。" : j0 n9 x' e3 i0 Q$ R) t1 m

, R  n* x/ S- T( J  "又方:大虫屎中骨烧灰,和酒与饮。" $ q" Y' d9 ?8 l* P( Z

* b( S& _3 [3 \5 V6 m  y2 }  y  "又方:白狗乳汁,酒服之。"
; f# j3 {, \" |6 Y  T
! M2 f% m. Q% ~  "又方:腊月马脑,酒服之。"   Q* ]1 }- A! n$ A6 T

7 w- b0 J  a. r& q  Z! [2 U% h  "又方:驴驹衣烧灰,酒服之。" - C+ D2 r, y7 C% B' O

" I2 u6 @3 ?8 L/ z  这些方法大概是对嗜酒者的一种心理疗法,使嗜酒者饮过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酒酒后,产生对酒的一种厌恶心理。经过这些方法处理的酒,虽有酒味,但酒的口感令人作呕,从而打消饮酒的念头。有些配料如马脑,驴驹衣灰,白狗乳汁,是否真有效益,可能还得加以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18:37 , Processed in 0.0340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