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4|回复: 0

麻风病的宿敌李桓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5 17: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桓英今年八十有一,慈眉善目的胖老太太,是我国最有名望的麻风病防治专家,也是在世界麻风界一言九鼎的中国奶奶。$ p1 o4 Y  R0 o

6 s0 y- k1 m$ v' G7 k3 d  治麻风的李桓英不怕麻风。她从不穿得像防化兵一样去看病人,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让病人感动得不行。
$ W( W' W1 ?; t% O0 u1 V4 z8 K" R2 H9 h5 v1 a& [
  她当众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7 R, B+ }9 i0 S
1 K9 o; e+ {4 ^" B
  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教给他们的,是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方法。
+ @- d2 _9 u: }7 O* O+ l# f
  m; `) E( G4 V, [  对病人伸出来有些迟疑的手,她一把抓住,然后,很自然地把这只手引给站得远远的干部:“你看啊,县长,他好多了。”县长心里害怕传染,却不好拒绝,手与病人拉在了一起。' {2 w2 j; \: ]* {, V3 P7 C8 L
0 s9 G* o- q0 X1 j2 o2 I$ J; _
  这是李桓英刻意而为的。“如果干部心里都怕麻风,麻风病人怎么能不被歧视?”
. y1 w9 p/ ?7 q, k! S5 ^; Z. g1 V4 {  _, ?% ~
  “文革”时她下放在苏北一个麻风村里。那时,医务人员到村里多是身着全套隔离服,双手持着一根木棍,挑着药,送到麻风病人手里。
6 H: [4 k+ R* d
0 _% Z/ t+ R$ @5 f/ T# `! a; U  李桓英对此记忆犹新。她的理论是,麻风菌很难在体外培养,一般人想传染也难。她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你们看我治好它!”
8 K: z8 @6 R: L+ S2 E% f* W5 E6 K0 G, B
  李桓英的不怕还有个精神支柱,“医生不能怕!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没有子弹厉害!”. g8 R$ o0 W7 c  L/ X6 f9 s
3 B9 |% S0 D: }9 v% F: K
  麻风是个穷病。在我国的云、贵、川地区,这种病至今未曾绝迹。
7 P3 i) L$ J& d
. K6 Z4 F9 G3 m  W" G" C  这个古老的疾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患了麻风的病人,手脚畸形、鼻塌眼瞎、面目狰狞。历史上对待麻风病人向来十分残酷,不是用火烧死,就是活埋或淹死;最人道的处理,就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 Y/ _$ Z' o) ?' K
8 I, Q5 y6 s7 X5 `* A! O
  一个叫刀建新的病人,原任云南勐腊县的县委书记。麻风病打碎了他的事业,他倾其积蓄为妻儿搭起了竹楼,办妥了离婚手续,搬进了麻风寨。
. K6 `& W* z' d+ s% j" k8 y: z. b# Q: y' n0 ~2 p
  刀建新所住的麻风寨里,一半是麻风病人,寨子里穷得连一个完整饭碗都没有。" v" W5 g# \; w# M2 ^

7 b! b' F3 j5 I# P! [& b, J' i  名为难星的寨子迎来了福星李桓英,李桓英带着她从国外学来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每年都要往这个寨子跑几次。
  h9 \. @  s. B, t* p! @
2 [- T9 c4 Y* v$ o  D  麻风寨一般都山高路险,地处偏僻。就在这样的路上李桓英翻车4次,数度骨折,她笑:“按我坐车的概率,也该赶上了!”翻船两次,被捞上岸的老太太湿漉漉地仰天大笑:“我胖得像个皮球,哪里沉得下去?”( _: x/ V6 s3 a- }# A0 H
- _# U* u" M7 r2 Z5 ^/ s* M) T
  李桓英无私,所以无畏,老天却怕了这个执着的老人。1990年的泼水节,李桓英带来的吉祥之水,洗去了麻风寨里的愁云。它作为一个行政村,正式划入勐仑镇,更名曼南醒,意为“新生”。一并并入的,还有包括刀建新在内的曾经的麻风病人,他们已被李桓英全部治愈。) L' U2 K9 y, a3 a$ ?9 ?

, _: z  l' D; f$ p  曼南醒只是李桓英治疗过的一个麻风寨。在李桓英等人的努力下,麻风病人已从过去的几万例,下降到现在全国仅有6000多名病人。, ~5 p' Y# S* x' v, B, u6 P

$ i' K$ @( r( V( R8 A% A8 y  年轻的李桓英曾赴美读书,13年后,她推掉了世界卫生组织与她续签的合同,没有告诉在美国生活的父母,提着一皮箱书走进了刚刚建立了10年的新中国。+ l9 P- K9 p, a- H2 S. T! L* s

8 n+ n! l$ X7 L% R3 _7 {# G  李桓英不怕物资匮乏的3年困难时期,也不怕政治风云的变幻;1982年,从世界卫生组织学来的最新的麻风病治疗方法,让已过花甲之年的李桓英,把后半生与六大热带病之一的麻风较上了劲儿。
  H5 P; x/ D5 ~, L
, M( G, w) u: u' P% ]' E# b# _3 p  她“上窜下跳”。上窜,一下子窜到世界卫生组织去,带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一大堆扎实的数据,一大群被治好的病人;下跳,她一杆子插到底,一头扎进中国最偏远的麻风村。( f8 }7 a( Y0 q) Q( o) g& l! {

5 h* ~; `3 v5 c' D$ M3 S5 X  她把实验室的设备放在了基层,并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上百万美元药品器材和15辆越野车,也给基层使用;还有她得来的种种奖金——李桓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与麻风对阵。4 g4 W; E" y1 C6 B' b: e( c
& r, g" A' J8 M! r# f5 H
  搞麻风预防困难颇多,可有须眉之气的李桓英不怕困难,她只怕别人耽误她的时间。20年中,李桓英所在的麻风室搬了7次家,再让她搬,老人不干:“不搬!我还能活多少年?”
5 }, y+ E, R: V! ?5 @4 y
: w* `9 b# R2 U' j, `# Q. p  整整一生,李桓英的心被两个字分成两等份:公,指国家;工,是工作。工作为了国家,这两个字在她心里一点不矛盾。
0 H9 e; w9 j' [" K* X) G7 L$ f
/ c2 r* K2 [0 f  O% Q5 w9 w7 f  中国医学基金会将第一个医德医风奖的水晶杯授予了李桓英。今年2月,李桓英又领取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卫生界第二次享此殊荣。这个豪迈的老人已跻身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候选者之列。
' ?% C2 l+ r5 M8 S: f  s* H* T; v/ V2 \/ V
  李桓英从不言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内心被厚重的爱痴缠终生的人,“爱”字不出口也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10:57 , Processed in 0.0314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