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一个人虽然病得很重,如果没有吃错什么药,生理机能是按照老天爷给的规律,那么无论他生的是什么病,治疗起来都比较容易。现在的人生病后,中西医混杂,杂药乱投。就算医术高明的医生,面对这样病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光是理那个头绪,就已经煞费周章了。这种情况在西方医学引进后,更加严重。现在大部分中医师甚至不知道传统医学中疾病进退之机理,治起病来,犹如“盲人骑瞎马”,要想“起手回春”、“药到病除”,真是谈何容易!' U' h' e; U* f0 l, S
% ~0 U" z6 P g
徐灵胎洄溪医案中有一个“肠红”证的误药病例:; H* ~* M3 ~% d3 a( ~- n
6 M0 {+ V: G* s) G
“淮安程春谷。素有肠红证。一日更衣。忽下血斗余。晕倒不知人。急灌以人参一两。附子五钱而苏。遂日服人参五钱。附子三钱。而杂以他药。参附偶间断。则手足如冰。语言无力。医者亦守而不变。仅能支持。急桌来招余。则自述其全赖参附以得生之故。诊其六脉。极洪大而时伏。面赤有油光。舌红而不润。目不交睫者旬余矣。”
6 h& p' z$ ^2 u0 c, `4 O# Q; n7 P5 C$ O! o2 h/ S
案中这位程春谷先生,可能患有“痔疮”病,所以经常便血。有一天如厕,便了“斗余”的血,所以昏倒了。这个数量看起来挺吓人。灌了古代中医急救常用的“参附汤”,用了一两人参、五钱附子。醒来后,每天都吃五钱人参、三钱附子和其他杂药的处方。偶而,药中没有加人参和附子,就会手脚冰冷、语言无力。医生也就不敢改变处方了。但是,这样用药,也只能维持生命而已。
: S9 m9 B: W2 U3 W! D1 h. J: S( f4 m2 J5 B$ Q( G& `
也许这位病人住的地方跟徐灵胎先生的家是隔着湖或江吧!所以要雇船来找他去看病。当这位病者把生病和治疗过程告诉徐灵胎时,述说着他完全依赖人参和附子才能活命。
, c% h& h u& H6 z4 j8 k* y2 V7 N; o1 c- c; p7 J
徐灵胎诊他的脉发现,脉搏“洪大”,这种脉是身体很壮实,火气很大的人才会出现的脉,一般是“实证”有余的脉搏。病人脸色红赤而且有油光,这也是身体壮实的人才有的脸色。舌色红而不润,表示这个人阳气很盛,津液却不足。而且病人已经十多天睡不着觉了。! l: r* j) f3 o: J
; D& [" G6 J/ B( y4 h, t$ [1 w
“余曰。病可立愈。但我方君不可视也。春谷曰。我以命讬君。止求效耳。方何必视。余用茅草根四两作汤。兼清凉平淡之药数品。与参附正相反。诸戚友俱骇。春谷弟风衣。明理见道之士也。谓其诸郎曰。尔父千里招徐君。信之至。徐君慨然力保无虞。任之至。安得有误耶。服一剂,是夕稍得寝。二剂手足温。三剂起坐不眩。然后示之以方。春谷骇叹。诸人请申其说。”+ F- x6 T q9 U# A, L" J
I- j2 z1 S, R% Z3 B7 O9 h$ W/ |* ?
徐灵胎告诉他:“这个病马上可以治好,但是我开的处方你不能看。”病人说:“我把命都讬给你了,只求有效果就好了。何必要看你用什么方子呢?”于是,徐灵胎给他开的药是用四两茅草根和一些清凉平淡药煮的汤剂。刚好和他本来吃的参附汤药性相反。病人的亲戚朋友看了处方后都很害怕。
; h6 ]( J7 O$ \, B$ F/ U7 ~' B0 E
. L/ a0 `' k9 k% ?# C$ L病人的弟弟叫风衣,是一个明理的人,告诉病人的几个孩子说:“你爸爸大老远把徐大夫请了来,是非常相信他的医术。徐大夫也慷慨应允,会把你爸爸给治好,保证不会有事。怎么会有问题呢?”
6 M( D, K& P5 I* a6 S6 x) s$ c/ o+ F, O7 L
于是,依方服药,吃第一剂药,那个晚上稍稍可以入睡;吃第二剂药,手脚就温暖了;第三服药吃下去后,可以坐起来,头不晕了。然后徐灵胎把药方拿给他看。病人看到处方吓了一跳。大家希望徐灵胎分析用药的医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