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3|回复: 0

冬季养生保健98忌(3)----冬季常见病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7 06: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 O2 d( [% C# O8 D" s: K. i1 `$ C, X5 m
: @/ N( J" L% L  P; F- V( O
       51、冬季急性炎症患者忌吃狗肉
; p. i6 Q1 G  g/ j! k  急性炎症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急性支气管炎多属中医的火热病范畴。中医认为,狗肉性味甘、咸、温,为温热助热、滋补食物,如果冬季急性炎症患者食用狗肉,会加重火热病的病情。所以,冬季急性炎症患者忌食用狗肉。9 Y" r5 Z- P/ F$ _, R
  52、冬季发热病初愈者忌吃狗肉6 e/ S- m5 E5 z. f$ F/ V
  冬季发热病初愈者忌吃狗肉。因为,患了热性病后,正气已伤,气血两虚,虽应补益但补宜缓不宜急。狗肉气味雄烈,用之非但不能补益,反而会伤气阴,容易产生变症。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告诫:“热病后食之,杀人。”( ^- G( v' s1 V0 v6 @" x
  53、冬季脑血管病人忌吃狗肉0 @# [" p* M# @1 ~& Y
  狗肉为冬季营养丰富的佳品,而且别有风味,但并非人人皆宜食用。如脑血管病人食用狗肉,其害不浅。
) [4 b/ r, U7 b. B% ?% Y. I' h  因为,脑血管病人一般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中医认为,狗肉热性大、滋补性强。在冬季生活中,脑血管病人吃狗肉后往往会促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冬季脑血管病人忌吃狗肉。
) J3 C' d, `& Q. @2 b/ N  54、冬季肝炎患者忌吃羊肉
# {% p2 p3 `' b8 U. B4 L7 X7 U3 J: ]
  羊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冬季食用,对人体大有补益作用。但是,肝炎患者应基本上忌吃羊肉。
; |8 Q4 C2 I( [, Y  这是因为,羊肉甘温大热,如果肝炎患者过多食用,会促使一些病灶发展,加重病情。另外,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摄入后,因肝脏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而加重肝脏负担,可导致发病。# L8 x; O  k$ Y5 o
  55、冬季感冒初期及素有痰火者忌吃羊肉
3 b8 z3 G9 E. ^6 O- Y
  中医认为,感冒初期应发表散邪,不宜补益,补益则资助邪气,使病邪化热入里。冬令羊肉为温热之性,食用会加重火热病情。因此,《医学入门》说:“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日用本草》说:“不利时疾人。”所以,冬季感冒初期及素有痰火者忌吃羊肉。- R: i; [; n% H% g" _
  56、冬季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忌吃过热的涮羊肉
5 K5 v% u* ], k" `' [8 W% j; e  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在吃涮羊肉时习惯于趁“烫劲”吃下。但是,如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吃过热的涮羊肉,对身体的康复和保养很不利。所以,冬季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忌吃过热的涮羊肉。
; w, s4 `- I8 Z1 o) ?" }  57、冬季阴虚体质者忌吃麻辣火锅
1 M9 }0 @9 n* a. N+ Z- l  有经验的中医师常会告诉阴虚体质的患者,冬季忌吃麻辣火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6 B( X) o3 j1 h
  原来,吃火锅自然少不了火锅料,在火锅料中,常用的辣椒、花椒、胡椒、生姜、肉桂、八角及小茴香等调味品均为辛温香燥之品,吃后易使人上火。在临床上,这些调料主要适用于虚寒或寒湿患者食用,阴虚火旺的人再食用这些辛温香燥之品,无疑是火上浇油,势必加重病情。
/ i5 x+ a2 o9 B8 `& |6 f, O  那么,怎样判定自己是否属于阴虚体质呢?: A1 ~2 ]  Z) Q+ w/ {- h  f8 n% R
  中医认为,阴虚体质的人,大多具有身体消瘦、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失眠或盗汗、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大便燥结、小便黄短、脉细数无力等症状。
& ]# J* }# l( I% @6 O: a  如果有上述现象或有痔疮、肛裂、慢性咽炎、胃病和经常流鼻血的人,冬季还是忌吃麻辣火锅为好。
$ c' W# C7 t; K2 o5 {$ Y  58、冬季尿路结石病人忌吃冬笋
2 A! I" H) _- s. f7 k+ G# r7 w
  冬笋是冬季人们喜欢的蔬菜,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比其他蔬菜多。所以,在冬季生活中吃些冬笋对人体很有好处。
1 |2 j$ ?+ b( o  但是,据研究测定,冬笋内含难溶性草酸钙较多,因此,对于草酸钙结晶尿或尿路结石的病人来说,就不应多吃了。尿路结石病人如果过多地食用冬笋,就会增强尿中草酸钙的结晶,从而使病情加重。所以,专家们建议:冬季尿路结石病人忌吃冬笋。  D) ?, ~; d3 I5 Q4 }" X
  59、“老慢支”患者过冬应忌烟禁酒% x; k! L! U5 x1 N) j: p1 x2 n; b5 m
  香烟的烟雾能使支气管上皮受损,纤毛脱落,导致肺的防御功能降低,加重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发作。酒精能生湿积痰,刺激呼吸道,使病情加重。所以,“老慢支”患者过冬应忌烟禁酒。
  e9 B' |- l( R. ^" f7 ~  60、冬季老年人忌常患感冒, q5 @! C% C. [) U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机体功能减弱,吸入和呼出气体量相对减少,这直接影响新鲜空气的吸入;加上老年人全身免疫能力降低,因而冬季容易患感冒。. A3 I8 O# ?4 e- `' ~
  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来说,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身体的各个系统抵抗力比较弱,一旦患上感冒,就可能因感冒而发展成为肺炎等其他疾病。因此,对老年人要格外注意,忌常患感冒。专家们建议:7 f! f' x3 c+ F% [
  在冬季生活中,老年人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参加一两项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使身体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加强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增强抗病能力。同时要注意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耐寒能力。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到户外活动,使呼吸道经常与大自然接触,进而提高适应室外气温变化的能力。
+ o0 E: S1 a/ {2 w2 K2 t+ q  }9 [  61、冬季感冒忌滥服中成药
' ?( M5 H7 H. d1 J: U  在冬季生活中,感冒虽为小病,但是,常因人、因地、因时而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中成药则成分固定,作用局限。如风寒性感冒,主要发生于冬季,表现为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涕、喉咙痒、痰多清稀;甚则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正确的治疗法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应酌情选用风寒感冒冲剂、午时茶、通宣理肺丸、九味羌活丸、伤风感冒冲剂等中成药。如用之不当,常常会延误或加重病情。因此,感冒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忌滥服中成药。
! B& }- ]& T6 U' Q4 g6 E  62、冬季风热、暑湿性感冒忌喝姜糖水
+ i, F, t2 f" s" O4 H" N5 [  在我国民间,冬季治疗感冒的方法是喝一碗姜糖水。但是,治疗风热、暑湿性感冒却忌喝姜糖水。
+ S+ o8 t8 M( }9 J  风寒性感冒的治疗,可用葱姜与红糖水配合煎服。因为,生姜、葱白、红糖都是辛温食物,能发汗解表、理肺通气,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治疗风热性感冒则忌用葱、姜和红糖水,因为这类物质可以助长热势,使病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暑湿性感冒同样忌用姜、红糖之类的物质。
2 U2 }9 ^# e+ G# I4 t/ l  63、冬季感冒忌混用多种药物
% g5 D% n8 q" Q2 \; H, B
  冬季,我国许多家庭常备不止一种的感冒药。家里如果有人患感冒,常常同时服用好几种感冒药。结果,混用这些药后,感冒并没有即刻治愈,甚至还引起了不良反应。: D) p& g& T3 ~. z
  现在常用的感冒药如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感冒通等,其组成类似,作用大同小异,虽能减轻感冒症状,但是只治标不治本,混用这些药物并不能治愈感冒。这类药物的广泛和反复合用等于加大剂量,引起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大。临床多数病例证明,混用多种药物后,感冒患者除了引起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外,甚至还诱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皮疹或剥脱性皮炎、过敏和其他严重特异性反应,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因此,冬季治疗感冒,宜选用一种感冒药短期应用,以减轻病症为宜,忌混用多种药物。6 \$ ~2 v' K2 P. T  L( V% g7 z# T
  64、冬季低体温老年人用药有禁忌
; t+ |, z/ [0 w. X  现代医学认为,低体温症指的是体温在35℃以下。药物学专家指出,冬季治疗低体温症的老年人用药有禁忌。
( W1 V6 x/ y! g  据国外调查,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症的大约占10%。国内资料统计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气候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气候正常的冬季高60%。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低下,体内产热减少,皮肤血管不能很好收缩,以致皮肤大量热量丢失。
6 b2 }4 R+ }- z3 N  对患低体温症的老年人来说,某些药物应当禁忌,如冬眠灵、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周围血管扩张,抑制血管收缩,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可通过降低患者对环境的反应,干扰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致使体温降低。因此,老年人要少用或忌用这些药物,尤其是在寒冬。. T  V' Y  }. N- z
  65、冬季哪些西药忌用开水冲服
  ?- U* C& c6 b# Y  在冬季生活中,有些疾病患者治病需要服用一些西药。但是,在药物中,如胃蛋白酶合剂、胰酶片、多酶片、酵母、乳酶生、维生素C、小儿麻痹糖丸等药物,如果遇到高温,药性容易受到破坏,使其活性降低。所以,这些西药忌用开水冲化,应以温开水送服,小儿麻痹糖丸则宜用凉开水送服。
6 X# Y" x3 ^: o/ l  另外,各种止咳糖浆,其止咳作用部分是来自糖浆,口服后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以减轻对黏膜的刺激而缓解咳嗽。如果用开水冲服,会使药液稀释并迅速吞下,失去糖浆的作用。所以,止咳糖浆也忌用开水冲服。0 U& g  X5 \. P2 _  S
  66、冬季老年人用药忌忘四项原则' n( b  Y% k/ y' Q, V! }( w
  第一,忌忘少而小的原则。用药的所谓“少”字,即不宜或忌同时用药太多;治病用药应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非联合应用不可,一般用药为3~4种,不宜或忌超过这个数字。但是,有一些老年患者认为,用药种类越多越好。殊不知,相同类型或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混在一起应用,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不利。所谓“小”是指必须用的药,只要有效剂量即可。并非剂量越大越好,超过一定的剂量(安全量)不但疗效下降,而且不良反应会急剧增加。9 H- C' I5 K6 T8 k* i
  第二,忌忘从小递增的原则。冬季老年人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老年人用药的有效剂量是成年人的1/2~3/4。如能在用药前先查肝、肾功能更好,这样用药更加让人放心。
1 a. ?$ ~! X7 i: g+ S5 ~  第三,忌忘简单方便的原则。因为老年人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甚至服错药,所以治疗方案应力求简单。如睡前一次,晨起一次,尽量不要间歇服药;各种药物要标记清楚,药瓶要容易打开;家属要帮助老人细心检查、核对药物存量与消耗量是否相符,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 d7 g# E1 i+ v  第四,忌忘避免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应尽量避免使用老年人特别敏感的药物,如用于安眠镇静的巴比妥类、利尿剂中的双氢克尿噻以及链霉素等。. P! E% o) ]4 v: w* w1 H
  67、冬季老年慢性病患者忌擅自停药
2 C% U3 d+ d9 W  x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病程较长,恢复也慢,有其用药疗程长、非短期用药所能奏效的特点。因此,在冬季治疗时,一定要遵医嘱,定期、按时服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忌擅自停药。如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常中断用药,很快便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 J* x7 ^3 W3 ?3 \8 U! m  68、冬季高血压患者用药忌随意
+ G, |8 B) [8 M3 R: q  冬季气候寒冷,高血压患者容易旧病复发。因此,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尤其用药忌随意,更不能服服停停。否则,会使血压上下波动幅度大,脑血管承受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使血管破裂出血。
6 @$ Z- a) O$ U% _" q7 Y0 C2 l4 J  69、冬季哪些疾病患者忌接种疫苗8 {" X; w0 i  z" U- z
  第一,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或高血压的人。这类患者接种易发生晕厥、心力衰竭甚至脑溢血而死亡。
, V# f: V/ N7 b" z# e# z6 V  第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低热不适者。这类患者注射疫苗,往往会使症状加重。( X5 [+ I/ `  C: @. v- I: v; r
  第三,患有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病人。这类患者接种容易发生接种反应,引起肝昏迷或大出血。) q1 n! Z6 O/ }6 N) c
  第四,患有颧痈的病人。这类患者注射百日咳疫苗,容易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
4 P" Y: }0 y' M  第五,有过敏史的人。这类患者注射白喉或破伤风抗毒素,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血清病。
( `7 e5 q( x& \7 D8 g  70、冬季打针后忌用手按摩; U1 i/ H3 |' N" |9 _# Y
  有人在冬季患病,护士给打了针后,又接着用手按摩。这种做法,对身体健康有害。6 @* p+ ^' g& q8 |
  因为,打针后就用手按摩可以促使或加重注射部位针孔处毛细血管出血,引起血肿,影响肢体活动。而且,人的手上带有许多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可以沿着尚未闭合的针眼直接侵入体内,会引起局部组织发炎,情况严重者,细菌侵入血液后,还会导致败血症。所以,冬季打针后忌用手按摩。
8 N8 ?% }' }4 [1 V# u( }+ _0 D
8 ?8 L" Z- k% y) }4 B1 g9 K[ 本帖最后由 逍遥子 于 2008-11-7 07:0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04:55 , Processed in 0.0235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